严雄飞,邢英俊
河南省大学生村官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严雄飞,邢英俊
在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大学生村官的加入犹如雪中送炭,极大促进了我国新农村建设,但在此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笔者经过调查和信息整理,就河南省大学生村官存在的问题做出粗略概括并分析其原因。
河南省;大学生村官;新农村建设
笔者在对河南全省200多名大学生村官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河南省自2007年全面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以来,大学生村官在推动农村政治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覆盖面不广,数量不足
河南省是我国的农业和人口大省,全省有行政村5.07万个。从2007年开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以来,全省只有约50%的行政村派有大学生村官,这意味着全省有一半的村落没还有大学生村官。由于全省人口基数大,每个村落人口数量也较多,与此相比,每个村只有1名大学生村官就显得略微单薄。
(二)大学生村官得不到重视,其应有的作用并未真正发挥出来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国家发展战略中的一部分,但各级地方政府对大学生村官只是根据国家政策在完成任务,对其在实际工作中是否真正发挥作用重视不够,加上河南省部分地区的村庄还是相对落后,集体经济实力薄弱,致使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的舞台有限,他们应有的作用并未真正发挥出来。大学生村官日常主要从事一些事务性的打杂工作(图1)。
图1 大学生村官日常主要工作
(三)身份不明确,出路有困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这意味着村干部只能由本村村民担任。虽然根据《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可安排大学生担任村党支部、村委会的相应职务,即担任所谓的大学生村官,但是因为户籍问题,这些大学生村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村官。另一方面,他们也不是公务员的身份,无法通过担任“大学生村官”成为公务员队伍的一员。大学生村官舍弃城市的繁华,服务于基层一线,但这非“官”非“民”的身份,使得他们在期满之后又不知该走去哪里,因此其工作积极性不是很高。
(四)工作条件和待遇不理想
大部分乡镇或村给大学生村官提供的办公和住房条件都比较简陋,缺乏现代化的办公用品,信息传播欠方便,生活待遇也很低。河南省的大学生村官基本月工资在800元左右。笔者在与大学生村官的访谈中了解到,这样的待遇连基本的生活都解决不了,尤其是那些在异地任职的村官,整天为生活发愁,因而严重影响了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任职存在短期性
大学生毕业后出于各种原因选择到基层担任村官,其中大部分有先就业再择业的想法,真正对农村有感情、想在农村成就事业的人数仅占1/3。因此,不少大学生村官在农村任职一段时间后会尽快脱离农村,有的甚至在任期结束以前就辞去工作离开农村。
(六)情感生活存有困惑
笔者从大学生村官的日常生活调查中了解到,约50%的大学生村官觉得自己担任村官不利于自己谈恋爱和以后的婚姻。他们普遍认为,“担任村官连自己都自顾不暇,哪还有闲心去谈婚论嫁。”大学生村官面对未来的种种,心理上难免存有很多困惑和挣扎。情感和婚姻作为人生重要的一步,对大学生村官来说确实是极大的考验。
(七)社会和家庭不理解,甚至鄙夷
在多数人眼中,大学生乃天之骄子,如今却跑来农村担任没有“身份”的村官,让家人无法理解(图2),社会上的一些人甚至认为是大学生没有本事、没有出路的不得已的选择。面对社会的舆论和世人的鄙夷眼光,大学生村官只能在心里默默承受。
图2 担任大学生村官的家庭支持程度
以上这些问题导致河南省部分地区大学生村官队伍不稳定,隐性流失和显性流失现象严重。据调查,大学生村官每周5个工作日呆在村里的人数约占47%,每周3个工作日呆在村里的约有12%,其余的在家或者从事其他兼职,隐性流失率约41%。此外,以河南信阳市商城县共计88名大学生村官为例,其中隐性流失55人,流失率高达63%,显性流失为15人,占17%。
大学生村官计划虽然经过几年的实施,但依然处于探索阶段,国家在政策、管理、出路等方面还不够完善。针对河南省大学生村官存在的问题,笔者拟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一)政策制度的欠缺
1.有关大学生村官身份的政策模糊。在政策层面,国家没有明确把大学生村官定位于基层公务员或基层公务员后备力量予以选拔、培养,导致期满并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官仍然不得不自谋出路。其任职经历似乎是一种吃亏不讨好的发配经历,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村官的积极性。
2.选聘数量少且政策不够完善。河南省的人口及行政村数量较多,而每年选聘的大学生村官数量较少,不能满足全省农村发展需要。河南省在选聘大学生村官的过程中,不分专业,都可报名参与大学生村官的考试,分配过程中也未考虑村庄的需求,大学生经过层层筛选被派至基层担任村官,开展工作时才发现自己学非所用,导致人才闲置,不能真正发挥作用。
3.培养管理以及考评激励政策不到位。地方政府对大学生村官的重视度极低。不少大学生村官到岗进行简短的培训之后,被乡镇机关象征性地安排工作,而后便不管不问,缺乏系统性的地方管理。此外,大学生村官辛苦工作,希望自己的工作得到认可,但与之相关的考评激励政策却很笼统。一些地方甚至只是提交一份问卷即可称为考核,对做出成绩的大学生村官没有明确的激励措施,这极大地挫伤了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性。
4.工资待遇偏低。河南省有关文件规定,大学生到村任职,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发放一次性安置费,具体数额由各地结合实际确定。省里对于新录用的大学生村官,省财政每人一次性补助1000元,并规定每个月的基本工资在800-1500元之间。鉴于各村镇的经济困难的实际,能给予大学生村官的实际待遇每月只有800-900元,仅够维持其最基本的生活开支。大学生村官面临房价物价飞涨的现实状况,生活捉襟见肘。
5.仅有的优惠政策朝令夕改,出路更为艰难。河南省于2007年正式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当时的政策是大学生村官期满后参与公务员考试笔试加分。到2010年聘期结束之前,政策就修改为不加分了而是采用“单列计划”形式,单独列出一些岗位针对大学生村官进行考录。
多数聘期已经结束或者即将结束的大学生村官因政策导向性而将出路锁定为报考公务员,可单列形式招考是将以前实行的“特岗教师”、“三支一扶”等基层服务人员放在一起考试,近万名的大学生村官却只有1%的职位。由于报考公务员的单列指标过少,这种特殊的出路只是很小一部分人的最终选择。少数部分村官选择续聘,但聘期终有结束的一天,因此其出路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村官在剩下的聘期最为忧虑是问题是“聘用期满后的去处”。如果政策对大学生村官的出路没有明确指示,将会极大影响在任的大学生村官,使其忧心忡忡不能全心投入工作。
图3 大学生村官在剩余聘期最为忧虑的事情
(二)思想观念的束缚
1.大学生村官自身思想有偏差。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官的动机各种各样(图4),有混日子的,有把大学生村官当做考研或者考公务员跳板的,也有为了逃避就业压力而到农村的,他们中的一些人从一开始就未能摆正自己的心态,不愿意“在其位、谋其政”,因此导致其工作积极性缺乏,任职期限较短。
图4 大学生担任村官的动机
2.村委班子的思想存有误区。农村是一个小集体,长期以来相对封闭的发展容易形成地方保护主义,部分村委干部或当地负责人害怕这些掌握了新思想的大学生村官打破这种地方保护主义而取代他们的身份地位,因此多存抵触甚至排外的思想,甚至孤立大学生村官,阻碍其在农村的发展。
3.乡镇干部不放心,截留大学生村官打杂。部分乡镇干部认为大学生村官是来“镀金”的,是一份临时性质的工作,所以把大学生村官当做客人,不放心也不敢放手使用。同时又怕大学生村官因基层工作经验缺乏,解决不了农村繁杂的事务,因此不少乡镇干部把大学生村官留在乡镇充当文秘,处理日常文件、整理资料等工作,使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大学生村官计划发展到现在,在媒体以及舆论的关注下已经得到多数人的认可,可是河南省地处中原,在部分地区,人们的思想还比较传统,因此担任大学生村官仍受争议。一些村民认为这些大学生是因为在城市没有出路才选择农村,因此对他们并不尊重,也不愿意积极配合其工作。这些负面的社会舆论令大学生村官得不到理解,使其身心都倍感压力,进而影响其在基层工作。
[1]2011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154.
[2]张舜.大学生村官的身份认同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
[3]张强等.当前河南省大学生村官现状及流失问题探析与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21).
[4]温铁军.大学生村官与新农村建设[J].学习月刊,2009(6).
[5]章霁,等.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大学生村官政策与实践[J].中国集体经济,2009(19).
[6]李文腾,等.谈大学生村官在和谐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7(3).
[7]党国英.大学生到农村中去能做什么[J].中国社会导刊,2005(9).
C912.82
A
1673-1999(2012)08-0054-03
严雄飞(1963-),男,湖北工业大学(湖北武汉430068)经济政法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邢英俊(1986-),女,湖北工业大学经济政法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
201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