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萍
浅析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对内陆腹地的辐射带动作用
李 萍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与其区位优势的发挥程度、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制度建设的状况有关。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旨在增强其辐射带动作用,引领全省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半岛蓝色经济区;内陆腹地;辐射作用
经济区的辐射范围取决于该区域在全球、东北亚、全国的区域定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目前的主要优势是区位优势,具有一定产业优势。增强其对内陆腹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必须大力发挥区位优势,努力培育优势产业,构建新的战略框架。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辐射范围取决于该区域在全球、东北亚、全国的区域定位。
(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区城定位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区城定位为:(1)欧亚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群;(2)连接长三角经济区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枢纽;(3)环渤海经济圈的南翼隆起带;(4)中国与日韩合作的门户;(5)环黄海经济圈的中国主体部分;(6)东北亚国际航运主枢纽;(7)海滨国际旅游目的地;(8)宜居城市群;(9)优势海洋产业和高端制造业产业聚集区;(10)中国海洋科技、教育中心;(11)制度创新示范区。
从以上定位看,前6项是与区位有关的定位,7-10项是与产业有关的定位,最后1项是与制度有关的定位。这11项定位中的大多数反映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已经具备的优势,6项与区位有关的定位和产业定位中的“全国海洋科技、教育中心”、“优势海洋产业和高端制造业产业聚集区”、“宜居城市群”就属于这样的情况。其中一些优势还不是很突出,需要进一步打造。产业定位中的“海滨国际旅游目的地”只是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离目标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还不能算是优势。与制度有关的定位的优势还不存在,是未来要积极努力打造的。
从总体情况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目前的主要优势是区位优势,也有一定的产业优势,制度优势还是空白。该区对内陆腹地辐射带动作用的大小,取决于这些优势的大小。由此可见,要增强对内陆腹地的辐射带动作用,需要大力发挥区位优势,努力培育产业优势,积极创造制度优势。
(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辐射路径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定位是双向定位,一个是东西向,一个是南北向,其辐射路径主要在这两个方向上。
1.东西向的辐射路径。东西向的辐射主要是沿胶济铁路及后连的陇海线辐射。首先辐射的是山东除沿海7市以外的其他中西部地区,进而是安徽北部、河南东部、河北南部等山东周边省份,再向西是陇海线两侧的山西、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广大中西部地区,出了新疆阿拉山口,可以到达中亚地区、欧洲地区。东西向的辐射也包括沿着海路向东辐射。向东面向中日韩联合形成的环黄海经济圈,面向韩国西海岸城市群和日本北九州城市群形成的跨海、跨国城市走廊,再向外,可以到达环太平洋经济圈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同类研究没有提及向东的辐射问题,把该区的辐射看成是由向西的陇海线和向南向北的海岸线形成的“+T”字型形态,这是不全面的。该区的辐射应当是向东、向西、向南、向北的“十”字型形态。把向东的辐射包含进来,意味着该区的辐射是全方位的,可以到达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这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整合全球资源的需要。日照港等港口从澳大利亚、巴西进口铁矿石供山东及中西部地区的钢铁企业使用,也表明这种定位是符合实际的。当然,向西的辐射是主要的,向东的辐射是次要的,因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西向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出海口,西向广大中西部地区是该区的广阔腹地。
2.南北向的辐射路径。南北向指沿海岸线的辐射。向南面向苏北地区,面向长三角地区,再向南到福建、江西和珠三角地区。向北与京津冀、辽中南地区相连。就东西向、南北向这两个大的方向而言,东西向的辐射是主要的,南北向的辐射是次要的,原因也是东西向中的西向有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广阔腹地。
(三)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辐射范围
综合考虑上述两个方向上的辐射,可把该区的辐射范围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山东除沿海七市以外的其他中西部地区;第二层次包括苏北地区、安徽北部、河南东部、河北南部的山东周边省份;第三层次包括陇海线两侧的山西、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地区以及东北地区;第四个层次指通疆达海的任何地区,包括中亚地区、欧洲地区、环太平洋经济圈的其他国家和地区。
空间距离衰减原理表明,经济区的辐射力随空间的增大而减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随着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层次的扩展依次减弱。对第一层次的辐射作用最大,这一层次不仅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直接腹地,还与该区同属一个行政区,省政府已经确定了陆海统筹的发展思路,第一层次的区域有望与该区实现一体化发展。其次是第二层次,苏北地区、安徽北部、河南东部、河北北部历来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较多的经济联系,也可看作是该区的直接腹地。第三层次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也有经济联系,它将是该区和日韩货物从陆路到达中亚、欧洲的最重要通道。第四层次的中亚地区、欧洲地区、环太平洋经济圈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联系也会逐渐增多。第三层次、第四层次可看作该区的间接腹地。
1.区位优越。现有港口密度居全国港口之首,是唯一一个拥有3个亿吨以上大港的地区,其中,作为龙头的青岛港年吞吐量居全球第十位,诸港口与黄河流域多数省份的直线距离最短,在陇海线及兰新线,以及日照的两条高速铁路干线的支撑下,诸港口成为黄河流域最便捷的出海口。还拥有欧亚大陆桥之东方桥头堡群,成为中西部地区最重要的出海口,是最大的区位优势。
2.突出的政策优势。拥有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日照保税物流中心,还拥有12家国家级开发区和61家省级开发区。各类开发区的密度很高,享受的政策普遍优于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区。如青岛保税港区是全国唯一一个整合保税区、港口转型升级而形成的保税港区,其开放度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实现了“境内关外”的自由贸易区功能。拥有黄河流域唯一一个保税港区是最大的政策优势。
3.明显的投资区位优势。地处东部沿海,各类开发区密度高,是制造业投资的沃土。如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日照保税物流中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中西部地区企业要发展,要享受保税港区、保税物流中心的优惠政策,需在区内注册企业或由区内企业代理。环黄海经济圈中国主体部分、东北亚国际航运主枢纽、欧亚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群的战略定位,还使其成为全球跨国公司投资的重要区位。
4.明显的产业优势。位于胶东半岛的高端制造业聚集区建设已取得显著进展。2008年青岛、烟台、威海三市的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分别占47%、43.3%。形成了一批海洋优势产业,海洋渔业占全省海洋产业的比重达40%,滨海旅游业占全省旅游业的比重超过50%,海洋化工生产占全省化工产业的比重达50%以上,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在全国领先,海洋盐业产量位居亚洲第一。
5.领先的海洋科技教育优势。拥有海洋科技、教育机构55所、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4个,海洋科技人员1万多人,占全国的40%,其中院士22人。在国家安排的10个"973"海洋项目中占了9个。海洋科技基础设施和海洋科技平台建设国内领先,海洋生物技术、海水养殖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海洋科技在海洋产业中的贡献率超过50%。
6.先行的中日韩合作优势。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经济技术水平高于辽中南地区和苏北地区,是环黄海经济圈的中国主体部分;与韩国的直线距离最近,就区域而言,与日本的距离也最近。在中日韩联合开发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大背景下,具备了与日韩地方政府率先开展次区域合作的条件。山东与邻近区域的京徽道是友好省道关系,与日本邻近区域的山口县是友好省县关系,省道、省县之间已经建立起合作机制。中日韩“泛黄海经济技术交流会议”中方秘书处也设在山东。韩国正在酝酿建设平泽至威海的海底隧道,日韩之间也要建设海底隧道,中日韩合作前沿的优势将更加巩固。
存在的不足:多年来,山东经济自成体系,体内循环特征明显,表明其辐射带动作用较弱,区位优势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保税港区、保税物流中心的推广力度不够,还没有成为大高外项目的聚集地。中日韩合作优势发挥不足,没有在地方政府之间的次区域合作上取得突破。体制机制创新不足,政府管理职能还不适应信息化社会“快速反应”的要求,金融体系没有形成对投融资的强大支撑。
提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对内陆腹地的辐射带动作用,主要是扬长补短,进一步做大优势,做强特色,使优势更优、特色更特,同时弥补不足、接长短板,创造新优势。
一是加强与中西部省市政府、开发区、大企业的合作,构建“大通关”联合格局。海运具有运量大、成本低的特点,全球90%以上的贸易通过海上运输完成。山东半岛蓝经济区的港口与内陆腹地合作,成为该区与内陆腹地互动发展的重要途径。合作方式主要有:港企合作、港城合作、港区合作、港港合作,降低内陆腹地企业的运输成本,扩大企业货物的运输量,增强港口的辐射能力。
二是发挥保税港区政策优势,吸引中西部大企业投资进出口贸易。青岛保税港区、日照保税物流园区能够为企业的出口业务及时退税、进口业务延迟缴纳关税,节省大量的运营成本。中西部大企业享受这些优惠政策,要到区内投资进出口贸易企业、物流企业,或者由区内企业代理。代理费用较高,大企业一般选择自己投资企业。借青岛保税港区、日照保税物流园区即将封关运营的有利时机,搞好业务推介工作,吸引中西部大企业来此投资进出口贸易。
三是发挥海洋科技优势,打造世界海洋科技高地。目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海洋科技机构缺少联系、且基础研究项目多于应用研究项目,导致海洋科技优势没有转化为海洋高科技产业优势。建议设立海洋高科技产业基金,通过海洋高科技项目招标的方式,整合海洋科技力量,促使其把科研重点转到高科技产业项目上来,力争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软件业、海洋科学仪器产业取得突破性发展。
四是率先开展中日韩地方政府的次区域合作。地方政府的合作较少受政治因素的影响,山东应率先开展与日韩邻近地区的次区域合作。充分发挥山东与韩国京徽道是友好省道、与日本山口县是友好省县、中日韩“泛黄海经济技术交流会议”中方秘书处也设在山东的优势,率先开展山东与京徽道、山口县的次区域合作,以形成更大的对外开放平台。
五是创新招商手段,吸引跨国公司投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区位优势明显,是东北亚国际航运主枢纽、环黄海经济圈的主体部分、是日韩合作的门户、欧亚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群,是全球跨国公司投资的重要区域。只要措施得当,在实践上通过价值链招商、供应链招商等手段在吸引外资项目上取得突破,吸引一批“大高外”的高端产业项目来山东投资或与山东企业合作。
六是发挥多重定位优势,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发展总部经济有利于增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多重定位优势,决定了该区很适合发展总部经济,有针对性地邀请一批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在该区设立东亚总部、中国总部、黄河流域总部、北方总部等。发挥海尔拥有整合全球人才资源经验的优势,引进一批境外高端人才,提升国际竞争力,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提供高端人才支撑。
七是发挥黄河三角洲原生态优势和生态工业基础好的优势,打造国际知名生态旅游项目和生态工业园。黄河三角洲是滨海旅游业最重要的增长点,其主要特征是新、奇、野、特,其突出特点是原生态,这为把其打造成国际旅游目的地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在黄河口建设全球独一无二的原生态国际旅游度假区。该度假区在建设过程中使用绿色建筑材料,不使用或少使用像钢材、水泥这样在生产过程中和运输过程中产生大量温室气体的建筑材料,更不使用有污染的建筑材料;在运输过程中不使用化石能源,使用太阳能、生物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为游客提供的食物全部是不使用化肥、农药的有机食品。依托鲁北化工生态工业园,建设世界最高水平的生态工业园。
一个经济区的辐射力,除了取决于区位优势的发挥程度和在经济技术水平上与区外形成较大的位势差外,还要求区内的制度创新走在前面,成为区外学习借鉴的榜样。目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在制度建设方面不具优势,这成为制约该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重要因素。如果能把省、市、县政府和省、市、县的有关管理部门按流程组织起来,以减少管理层次和打破部门之间的墙,工作效率将大大提高。
[1]姜秉国,韩立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2]秦嗣毅.产业集群、产业融合与国家竞争力[J].求是学刊,2008(5).
F061.5
A
1673-1999(2012)08-0068-03
李萍(1968-),女,山东日照市委党校(山东日照276826)教师,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
2012-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