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阵地建设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2012-08-15 00:49:04
关键词:大众化大众媒介

许 丹

微博阵地建设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许 丹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互动媒介,凭借其信息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开放性、交互性等特征,迅速成为社会大众进行信息交流和互动的重要平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多种信息传播方式和信息载体来进行,需要更为广阔的传播空间,因而我们必须关注微博的发展现状,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积极开拓微博阵地,顺利实现微博阵地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微博;阵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微博,即微型博客,昵称“围脖”,是一种Web2.0时代新兴的互联网社交服务,简而言之,就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用不超过140字的几句话或一张照片,通过网页、手机等途径发布消息与人分享。此外,其他人可以通过添加“关注”,第一时间看到对方发布的新博文,也可以通过“fellow”的形式发表言论,进行信息反馈。

马克思主义以解放全人类为终极价值目标,具有理论的彻底性,它既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又是真善美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人民大众的实践活动相结合,运用通俗化的语言、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由抽象转变为具体,由深奥转变为通俗,由被少数人所理解和掌握转变为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掌握,内化为人民大众的思想价值观念,从而成为人民大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的过程[1]。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微博新路径的必要性

微博凭借其信息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开放性和交互性等优势,已呈现大众化的发展趋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更为广阔的传播空间,因而实践微博新路径势在必行。

(一)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学说关于社会实践和人民群众的根本观点,直接意味着这一学说从本质上来说就是面向大众的……具有大众化的趋势。……因此,积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学说本身的理论要求,而且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实践要求。”[2]另一方面,《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思想领域的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必然去占领。”[3]同时,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开放系统,实践微博新路径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适应时代需要、把握时代脉搏、回答时代课题的时代化精神内涵[1]。

(二)微博的优势

1.微博具有生动、形象的表现形式和快速、交互的信息传播特点。首先,微博生动、形象的表现形式改变了传统媒介单一说教的模式,使严肃、枯燥理论变成生动、幽默、警醒的文字和图片。其次,信息交互传播的特点,使大众在接受这些信息的同时,可以通过微博独有的“fellow”形式发表意见,进行信息反馈,极大地提高了大众在传播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传统媒介灌输信息的方式。再次,信息传播速度快的特点,不仅为及时获取民众的思想动态和了解舆论环境提供了可能,也为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创造了条件。

2.微博实现了跨平台的信息传播,已然成为大众化的传播媒介。微博作为网络时代的后起之秀,与传统的网络工具相比,兼具网络与手机双重传播方式,打破了传统网络媒体以网络作为唯一的传播媒介的限制,实现了跨平台的信息传播与互动。微博自兴起以来呈现爆炸式发展,拥有众多注册用户。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CNIC)所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1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2010年的6311万人快速增长到24988万人,比上一年暴涨近300%,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从13.8%提升到48.7%[4]。微博已然成为大众化的传播媒介,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可观的受众群体。

3.微博具备超强的人际影响力。微博人际关系包含着原有的人际关系在微博上的延伸,以及通过微博所建立起的新的人际关系。关注和被关注建立了一种虚拟的人际关系,进行信息的获取和发布。微博的人际传播作为一种裂变传播,相对于传统媒体的线性传播和其他网络媒体的网状传播,具有更快的传播速度和更强的传播渗透力,这都是以往媒体难以比拟的。因此,运用微博进行马克思主义传播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实践微博新路径面临的挑战

(一)微博削弱了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和 “把关人”地位

传统的传播方式形成了集中统一的、自上而下的信息管制模式,党和政府对信息进行净化和过滤,选择合适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公布,以此保证舆论的权威和“把关人”的地位。而微博所具有的开放性、互动性和信息多元性使得广大民众逐渐获得了话语权和“把关人”的权力。同时,一直以来西方意识形态通过网络对我国的冲击,都在不用程度上削弱了马克思主义的舆论话语权和“把关人”地位。

(二)微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阵地相对比较薄弱

微博在中国兴起和发展的时间较短,有关部门虽然对马克思主义传播工作很重视,但对微博阵地的建设还没有提供足够的资金、技术、人才支持,目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宣传的专业微博数量不多、质量也有待提高。这就为某些心怀不轨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利用这些薄弱环节,借助微博平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误读和曲解,造成了人们思想上的混乱,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三)受众广泛加大了传播难度

微博作为一种大众媒介,面临更为广泛的受众群体,这些群体的受教育程度、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各不相同,假如使用传统的学术化和经院化的语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传播,收效甚微,甚至会引起普通大众的反感。如何把握大众的心理诉求,吸引大众关注,通过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内化成大众自身的思想价值观念,将是实践微博新路径过程中需要面对的挑战。

(四)微博140字的字数限制

字数的限制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不能长篇大论叙述展开,在微博宣传过程中如何提炼马克思主义理论要点、追求语言表达创新,以利于和网民进行沟通互动,也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三、实践微博新路径需要采取的措施

(一)创建政府微博,进行信息公开和舆论引导

信息公开是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最重要举措,信息越不公开,越容易成为谣言产生和传播的摇篮,就越损害政府的公信力和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微博作为传播速度最快、交互性最强的网络媒介,拉近了百姓与政府之间的距离。政府通过微博传递声音,引导公众了解事件真相,回应网民的疑问与质疑,化解群众的消极情绪,增强了政府的公信力。中央外宣办、国家互联网信息办主任王晨表示,目前党政机关和公职人员通过4万多个微博账户,发布政务信息,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妥善回应网上热点,引导社会舆论,实现了与公众的良性互动,推动了实际工作。

(二)微博信息的管理与网络立法

微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途径,更易受到西方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成为谣言的集散地。因此,一方面,微博网站要加强信息发布管理,解决目前微博使用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舆论控制工作,不为违法有害信息提供传播渠道;另一方面,要加强网络立法,完善互联网法规,从制度上维护互联网传播秩序和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

(三)微博的表现形式要吸引大众注意

吸引是接受的第一步,只有首先从形式上吸引大众关注、激发大众兴趣,才能使“科学理论”、“先进文化”顺利被大众感知,达成认同,收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微博可以将抽象、生硬的理论知识转换为生动、幽默、警醒的文字和图片,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说明白,并适当使用网络流行语言,拉近了与网民的心理距离。同时,针对微博140字的字数限制,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需要时刻追求语言表达形式上的创新,提高浓缩提炼、掌握运用理论精髓的能力,促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短小精悍”的语言风格以及“短”、“平”、“快”的文本节奏,以适应微博时代的传播特点和发展趋势。

(四)微博的内容要有切己关怀

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要避免游离于普通民众生活视阈的枯燥说教,以防止大众因感觉不到理论对于自己的意义而敬而远之的状况出现。当今中国的房价问题、社会养老保险问题以及医疗改革等问题,都是关系到人民大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微博独有的“fellow”形式将会使这些问题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并展开大规模讨论,极大地调动了公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同时,借助微博平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切实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将会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获得广泛而有说服力的传播。

(五)正确处理微博和传统媒介的关系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媒介,有别于传统媒介,但与传统媒介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积极实践微博路径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传统媒介对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发挥的作用。如今,很多电视媒体、电台媒体都创建微博平台方便与受众进行信息交流。主持人在节目期间,及时关注微博网友的评论,并通过电视的渠道给予互动,同时将微博上看到的信息当作节目素材,使网民有机会与电视或电台媒体形成良性互动。因此,只有正确处理微博与传统媒介的关系,形成网上和网下互动,全时关注、全方位覆盖的传播新格局,才能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整体效应,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顺利实现。

(六)关注名人微博的“名人效应”

如今,很多政界、商界、学界、文艺界、体育界的名人纷纷在各大门户网站上创建微博,并拥有大批“粉丝”。通常,名人的微博能够引起更广泛的社会关注,名人的言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粉丝”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果名人能够运用优势,通过微博发表负责任的言论、信息,对社会大众的舆论进行正面的引导,将会成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积极力量。

[1]李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内涵和内在逻辑[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11(3).

[2]吴晓明.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2).

[3]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gyxww.cn/GY/zhuanti/201111/113054.html

[4]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679ed5ddd15abe23482f4d26.html.

D64

A

1673-1999(2012)08-0012-03

许丹(1988-),女,江苏连云港人,上海理工大学(上海200062)社会科学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012-02-08

猜你喜欢
大众化大众媒介
上汽大众ID.3
汽车观察(2021年11期)2021-04-24 18:04:58
一汽-大众ID.6CROZZ
汽车观察(2021年11期)2021-04-24 18:04:58
上汽大众
大众ID.4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传媒评论(2019年7期)2019-10-10 03:38:32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广东蚕业(2019年3期)2019-05-14 05:36:44
书,最优雅的媒介
好日子(2018年9期)2018-10-12 09:57:18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学习月刊(2015年21期)2015-07-11 01:51:44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新闻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19:2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