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特色

2012-08-15 00:44宿梦醒
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宿梦醒

(东北电力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2)

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和职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我国高等人才培养的特色,在教育方法、教育理论和教育指导思想等方面成功的经验很多,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认识上,需要深入研究,对教育本身的探索,也会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目标的实现。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功能、特征体现出以下特色。

1 建立马克思主义的思维范式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根本要求

邓小平在197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1]。”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不同阶级都有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一定阶级、政党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用适合自己需要的思想和理论去培养人、影响人的活动。

马克思主义既是一种科学理论,又是一种意识形态。它既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又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既是传承科学知识,更是传授科学方法论,锻造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理论工具,同时也是使人民群众确立阶级和政治立场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目的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接受它作为自己的世界观,把它当作自己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所追求的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既懂马克思主义理论,又将其付诸实践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国正处在国内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国际经济文化加速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有交流合作,又有竞争和冲突,西方世界的意识形态与思想文化,作为一种既成事实,对青年学生产生着重要影响。全球化在深刻改变着全球交往实践结构和人们的物质生存方式的同时,也剧烈地变革着全球文化、社会意识和社会心理的结构,改变着人们之间的思想交往关系。如何清醒面对,正确处理理论和实践问题,坚持正确立场,青年学生要具备相应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主要不会自发形成,需要教育、引导甚至灌输。要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使学生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范式。在我国政治制度和社会条件下,这个思维范式的建立是靠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完成的。马克思主义的思维范式的形成,是一个有破有立的过程。在具体分析社会历史问题时,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得出的正确结果会使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如果有出入,会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改变自己思维方式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矛盾的地方。无论破与立,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收获的过程。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不是哪些人的主观要求,而是其本质使然。脱离这一点,那么它就不是真正的我们需要的马克思主义。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动思考,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可以使学生理解当今世界发达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理解中国社会发展过程的新情况、新问题。全球化不仅是经济、生产、贸易的全球化,而且也是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全球化。面对强势的西方的文化形式、文化产品等,要通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使青年学生正确理解各种社会和人生问题。恩格斯说,我们不仅要理解这个世界,而且要改变这个世界。如果不能在理论上解除学生的各种困惑,那么让学生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就只是一个空想。

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其根本要求。教育的方法不能仅是灌输式的,更不需要强迫,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是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建设检验的。获得真理,面对事实本身是人类的本性之一,当一种理论真正能够解释和处理人所面对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它就会掌握群众,就会表现出巨大的理论魅力、吸引力,其本身的功能会自然实现。

2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实现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的,这要求必须处理好立足国内和面向世界的关系[2]。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和作用,不在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话怎么说,而在于用它的普遍原理指导我国各民族劳动群众和无产阶级的社会实践,创造性地解决我国的实际问题,这个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立足于国内的要求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实际问题,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从其来源看,属于欧洲的理论体系,是欧洲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产物。虽然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后,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在我国的学科分类上和理论教学上独立成派,但其核心概念、理论旨趣、发展线索都不能完全脱离它的来源。因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发展的同时,还有一个面向世界的问题。面向世界,一方面是指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而来,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它的原理具有普适性,对世界各国、各个民族的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斗争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另一方面,过去包括现在仍然存在这样一种错误观点,即当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走上历史舞台以及马克思主义成为执政党的指导思想后,西方资产阶级就变成了彻底反动和没落的阶级,作为他们的意识形态与思想观念表现的各种理论要么是唯心主义的,要么是反人民的[3]。其实,在一些西方思想家的理论中,仍然存在着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因素,他们的理论中仍然有不少合理的和积极的内容,对我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有很多可取之处。因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不断取得重大成果的同时,我们仍然需要向整个世界、人类吸取营养,使马克思主义真正能够做到与时俱进,这样才会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不会因为暂时的挫折而终结,反而会日益显示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如西方马克思主义近些年来取得了很多新的成果,需要我们的学者进一步研究,并把其运用在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当中。

3 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应具有人文素质教育的功能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是要实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之下,使人民群众能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社会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成为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思考问题的基本方式和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武器,是一种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另一方面,从个人的社会生活来看,马克思主义则是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回答和解决人生各种问题、实现人生理想和追求的科学而有效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法。要把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青年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校正、改造或提升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发挥重要的作用;要把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理想结合起来、与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结合起来,探索新的途径。

高校人文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如何做人。简而言之,就是使其能够自主成熟地处理在社会生活当中存在的问题,处理人和人、人和社会、人和自然的关系等。我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根本特点在于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反对拜金主义、个人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能够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坚定的政治信仰是人生的基础,其可以使人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一个人失去了信仰就失去了生活的动力,很容易蜕变为一个没有任何社会责任感的对社会和他人无用的人,人的本质力量,人的各种潜能都会成为没有任何意义的东西。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又从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不能和人文科学划等号,两者虽然具有互补关系,却不具有互换关系,只能互相促进,两者共同组成了人文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部分[4]。离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人文素质教育会迷失方向,孤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也不可能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4.

[2]黄月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中的若干辩证关系[J].理论探讨,2007(4):141-142.

[3]刘放桐,等.现代西方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8 -21.

[4]宿梦醒.论理工科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J].社会科学战线,2006(S1):106-107.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坚持理论创新
题解教育『三问』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