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性的母语迁移探究

2012-08-15 00:49林艳蕾潘洪良
关键词:虚拟语气母语外语

林艳蕾,潘洪良

基于应用性的母语迁移探究

林艳蕾,潘洪良

母语迁移发生在外语学习的全过程中。从应用性出发,探究在外语的语音、词汇、语法、话语的各个层面上所出现的母语迁移和干扰现象。促进外语学习者母语正迁移,认识负迁移的存在,最大限度避免负迁移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母语迁移;应用性;语音;词汇;语法;话语

母语是指人所接触的第一种语言,是在人们的脑子里已经固定成型的语言。二语习得研究表明:母语是影响外语学习的主要因素之一,母语在外语学习中对目标语产生的影响被称为母语迁移。若母语与目标语有很大的相似度,则会产生正迁移;反之,则会产生负迁移。二语习得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增强正迁移的效果,同时能够减少负迁移带来的影响,也称之为母语干扰。语言迁移发生在任何母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本文从具体的应用性角度出发,浅析母语在语音、词汇、语法、话语的各个层面所发生的迁移和干扰现象,希望从中寻求一些方法和策略,以便对外语学习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一、语音迁移

在外语学习中,母语语音迁移是最常见的现象,当人们在别的国家学习或观光的时候,往往一开口就能听出他的母语,说话人的异国口音是其母语语音迁移的结果。外语学习的过程中,母语语音产生的负迁移是十分顽固的,所以不管是外国的学生还是中国的学生,无论他们怎么努力,他们的发音最终还是难以达到本地人说话的程度,这就是受母语语音干扰的影响。语音迁移分为切分音位迁移和超切分音位迁移,切分音位指的是某种语言的元音和辅音,而超切分音位则指的是重音、声调、语调等。

(一)切分音位迁移

英语的发音有清浊对应体系,但在汉语的普通话中/p/、/t/、/k/等清辅音是不送气的,所以中国的留美学生讲的英语听上去好像没有清辅音,像校园这个词campus,c应该发/k/,但中国学生常会发成/g/这个音,这就是母语语音迁移带来的干扰。但上海人说的吴语中是有清浊对应体系的,他们能够分清/p/-/b/,/t/-/d/,/k/-/g/,所以操上海口音的人在学英语的时候能够比较容易地掌握清浊辅音,发音相对会比较到位。再如汉语的/r/与英语的流音/r/表面看起来一样,发音却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英美国家的留学生经常会把汉语的/r/及儿化音发成英语的/r/,这也是受英语母语语音迁移的影响。

(二)超切分音位迁移

汉语是强调声调的语言,英语则是强调语调的语言,所以这种差异会对外语学习带来一定的影响。例如,在学习汉语声调的时候,英美留学生就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像ma这个音,在汉语中,读一声,可指“妈”;读二声,可指“麻”;读三声,可指“码”;读四声,可指“骂”。这四个声调的差异,留学生有时就读不准确,该上的上不去,该下的下不来,所以读的有点不伦不类。同样的,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调的时候,可能也会碰到困难。例如,英语往往在表示一般问句的时候用升调,特殊问句时用降调,中国学习者就感觉难以领会其中的意思,有时往往造成交际的失误,这种现象就是缺乏语调意识的结果。

这里要注意两点,第一,语音干扰并不是绝对会出现的,有些语音差异不一定会影响外语学习。有时,即使出现干扰的现象,也因语言而异,很少有人能够完全克服母语语音干扰。第二,由于切分音位的干扰,可能会产生异国的口音,但并不会妨碍交流的正常进行,但超切分音位的干扰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交流的进行,所以这一点在教与学中应该引起重视。

二、词汇迁移

词汇迁移主要指母语词汇的形式、意义和搭配等在外语学习时对其带来的促进和干扰作用。当母语与目标语相似的时候,即产生正迁移的时候,则很大程度上会促进外语的学习。例如,法国人学习英语,在词汇方面要比中国人简单的多,因为法语与英语在词汇上有很大的相似性。当母语与目标语有较大的差别的时候,词汇产生的负迁移会给外语学习带来一定的影响。例如,中国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往往对英语的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掌握不清。像survive这个词,刚接触这个词时,学的是它不及物动词的意思,“活下来;幸存”,后面要接介词,像“She survived from the earthquake”这样的句子是经常见到的。到后来,又学到它可以做及物动词来讲,意思是“幸免于,从…逃生”,所以像“She survived the earthquake”这样的句子也是对的。所以对于这种现象,中国学生就有些难以理解。就词汇迁移现象将从两方面进行解释:一是形式和意义基本相同产生的迁移,二是形式不同意义相同产生的迁移。

(一)形式和意义基本相同产生的迁移

英语与法语在词汇上有很大的相似性,像英语的“justify”和法语的“justifier”就是同源词,形式和意义都是基本相同的,都是“为…辩护”的意思,所以不论英语学生学习法语,或者法语学生学习英语,都很容易,这就是正迁移现象。但是也会出现形式和意义基本相同,词法不同的现象,也就是负迁移。例如“retire”这个词,英语和法语是同源词,都是指“退休”的意思,形式与意义完全相同,但在两种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却是有一定的词法区别的。法语学生写英语时常会写:“Because of the rule of the society,they must retire themselves at the age of sixty-five years”。按法语的词法规定,retire后面必须加上反身代词themselves,但是在英语中却是不用加反身代词的,这就是词法的迁移带来的干扰。

(二)形式不同意义相同产生的迁移

像汉语“害怕”这个词,英语中有两个对应词“fear”和“be afraid of”。在使用fear的时候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在使用be afraid of时,中国学生常会出现这样的句子“Tom afraid of that dog”或者“Do you afraid of that tall boy?”这些句子都把be给漏掉了。这种现象是由于汉语中“害怕”做及物动词用这一概念带来的负迁移。另一个中国学生常出错的是happen这个词,因为在汉语中“发生”是可以做及物动词使用的,在英语中却不行,这也是汉语词汇迁移造成英语词汇“及物化”的现象。

另外,像“功夫(Gongfu)”、“饺子(Jiaozi)”、“包子(Baozi)”等直接进入英语的汉语词汇,实际上也是中国人使用英语时这类汉语词汇迁移的结果,所以,在词汇方面带来的迁移和干扰现象也是外语学习中应该引起很大关注的层面之一。

三、语法迁移

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在语法上面都有很大的范畴,但这里的语法迁移主要讨论汉语无曲折变化和无虚拟语气形式变化的迁移。

(一)汉语无曲折变化迁移

汉语不同于英语,它是没有人称、数、时态等曲折变化的。像“人”这个名词,它既可以指单数,也可以指复数概念的人,例如,“这个人在干什么?(单数)”“这些人在干什么?(复数)”在汉语中,无论单复数,都用“人”来表示,若是英语的话,就要发生相应的单复数变化。这种差异对外语学习带来一定的负迁移。例如,中国学生常会写这样的句子:“This two bird fly。”当老师问他们错在什么地方时,他们可能第一反应是bird要加s,因为two是复数,再进一步可能会意识到this要改成these。这实际上就是汉语名词无单复数变化造成的干扰。又如在汉语中,每一个动词都可以指任何时间段内的动作,无论是过去、现在、将来,并且无论在哪个时间段,动词本身不会发生任何词形变化,而是用助词或副词来表达时间或状态的。像:他们昨天来了(过去时,由时间副词“昨天”表达)。他们明天会来(将来时,由时间副词“将来”表达)。在这两句话中,动词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始终是“来”,只是用不同的助词把时间表达出来了,若是英语,则动词就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了。由此中国学生常会写“Li Mel say her father come back from Hong Kong yesterday。”出现这种错误,学生们常会说他们没有时态意识,没有在第三人称单数后面加s的意识。实际上,这也是汉语动词没有时态变化对英语学习带来的负迁移。

(二)无虚拟语气形式变化迁移

汉语和英语都能表达各种语气,像陈述语气、祈使语气和虚拟语气等,但英语在表达各种语气时,会用到不同的动词形式,特别是虚拟语气,它通常表达的是愿望或者与现实相反的态度。汉语表达各种语气时,动词却没有太大的变化,通常是“一式多用”的。例如:“如果现在下大雨我也会来(事实上现在是晴天)”。“如果明天下大雨我也会来”。第一句与事实相反,是虚拟语气。第二句可以是真实的,是陈述语气,也可以是虚拟语气。中国学生受汉语无虚拟语气形式变化迁移的干扰,有时会用陈述句来表达愿望或与事实相反的虚拟语气。例如:(1)I wish I can fly。(2) We finished the task on time,but I know we can’t finish it without your help。这两句实际上用陈述句表达的虚拟语气,正确的应该是(1)I wish I could fly。(2) We finished the task on time,but I know we couldn’t have finished it without your help。在英语中,要表达虚拟语气时,动词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的。

显然,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中国学生对英语的人称、数、时态和各种语气有很多不太适应的地方,究其原因,这与汉语的表达方式简单有一定的关系,但同时,这也是汉语语法迁移的结果,在外语学习中要尤为注意。

四、话语迁移

话语迁移在外语学习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为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话语若是使用不当的话,可能会导致交际中断,带来不良后果。话语迁移将从礼貌语和话语连贯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话语礼貌迁移

在语言交际中,首先会出现由于称谓形式迁移造成的言语交际失误。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在称谓礼貌方面有一些相似性。以Pro.Charles Black为例,其礼貌的称谓等级是:Professor(头衔)、Professor Black(头衔+姓氏)、Black(姓氏)、Charles(名字)、Charley(昵称)。若是按这种顺序称呼此人,可以看作是从很正式和疏远到很亲近的过程,这种礼貌称呼方式和汉语的礼貌等级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受中国文化“天地君亲师”的影响,汉语还有另一种礼貌称谓方式,即两人若是平等关系,如同辈人之间,可以直呼其名,若是不平等关系,如师生关系,必定要在前面加上“先生(Mr.)”或者“教授(Pro.)”之词。所以外国教授不太习惯中国学生称之为“Professor”或者“Professor XX”,喜欢他们直呼其名,这样没有距离感。中国学生这种礼貌的称呼却引起西方人的不适,这就是汉文化礼貌称谓带来的负迁移。还有一种现象是,在使用外语进行交际时,说话者常会将本族语的礼貌策略带入交际场合中。如对别人表达“赞美”之词通常是礼节性的,但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则是存在一定差异的。西方人在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赞美时,回答通常是肯定的,会说“Thank you”,表示认同别人的观点。在汉语文化中,中国人受“贬己尊人”的观念影响,在受到赞美之时,往往否定别人的赞美,以示谦虚,结果可能适得其反,这就是母语交际策略负迁移带来的干扰。

(二)话语连贯迁移

语言学家认为汉语是意合型语言,是以句子间不用连词,依靠语序直接结合为复句为特点的;而英语是形合型语言,必须用连词表明上下文的逻辑关系。这种差异在唐诗中经常见到,在翻译成英语时最好加上一些连接词,才能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还有一种由于汉语缺少连接在英语学习中产生的负迁移现象,那就是逗号连接,即汉语通常只有一个主语开头,后面的句子全是用逗号连接的动词短语,整个句子一气呵成。例如:中国学生常会写这样的英语句子:“In the morning,after getting up,I wash,then do exercises, read English,then have breakfast,at last go to school.”实际上,这也是受汉语话语连贯迁移的影响,但这种充满汉语气息的英语句子可能会让英语为母语的人觉得呆板,没有生机。所以在用英语表达语篇的时候,最好加上一些连接词,以便符合英语的话语习惯。

在用外语进行话语交际时,一定要注意母语礼貌迁移带来的影响,做到入乡随俗,努力将负迁移降低到最少。同样的,在用外语写作的时候,也要注意话语的连贯性,表达英语句子时,最好加上相应的连接词,这样,才能达到比较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本文从应用性角度出发,通过大量实例说明母语迁移发生在外语学习的全过程中,从一个发音、一个单词、一句话到一篇文章都有明显的母语迁移和干扰现象,也就是说,这种现象发生在语音、词汇、语法、话语的各个层面上。外语学习者在具体的学习实践过程中,必须要在各个层面上能够促进母语的正迁移,避免母语对其带来的负迁移,这样才能较好地掌握外语,对于挺高外语教学质量也有比较好的促进作用。

[1]周明朗.语言迁移、句型结构重复现象与对外汉语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4).

[2]寮菲.第二语言习得中母语迁移现象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2).

[3]郭巍,韩晓惠.普通语法框架下“母语迁移”作用的争论[J].外语学刊,2002(2).

[4]樊长荣.外语教育:研究与实践[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

book=146,ebook=53

H319

A

1673-1999(2012)10-0146-03

林艳蕾(1980-),女,山东烟台人,硕士,烟台职业学院(山东烟台264000)基础教学部助教。

2012-02-27

猜你喜欢
虚拟语气母语外语
母语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母语
浅谈虚拟语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
虚拟语气考前指导
多一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