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萍
冠心病心绞痛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心前区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冠心病目前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危害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所以积极有效地防止冠心病是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是有重要意义的[1]。本文旨在探讨氯吡咯雷联合阿司匹林对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的影响。
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1年l月我院住院的冠心病型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入选标准:(1)胸痛持续30分钟以下,至少发作两次以上;(2)18导联心电图中2个或2个以上相邻肢体导联ST段压低0.5mm或抬高>lmm(或胸导联>2mm);(3)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或肌钙蛋白I(cTnI)低于正常值2倍以上。所有入选的患者上述3个条件要求同时符合。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血脂异常、冠心病家族史、梗死相关血管、梗死部位及介入治疗率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2.研究方法:两组患者常规治疗的同时,对照组患者服拜阿司匹林100mg/d。观察组患者服拜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
3.疗效判断标准
(1)疗效判断标准显效: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减少70%以上,硝酸甘油的消耗量减少70%以上;有效: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减少40%-70%;无效: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的消耗量减少不到40%;加重:心绞痛的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增加,硝酸甘油的消耗量增加。
(2)心电图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静息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相关导联降低的ST段于治疗后回升0.15mv,但未回复正常或主要导联T波变浅达50%或T波由平坦转为直立;无效:静息心电图与治疗前基本相同。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l。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两组心电图改善情况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心电图改善情况比较
3.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对照组发生2例不良心脏事件,观察组无不良心脏事件发生。
冠心病心绞痛是一种由心肌暂时缺血缺氧所引起的,是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常发生于劳力、情绪激动或其他因素引起心肌耗氧量增加时,疼痛常可放射至左肩、颈咽或下颌部,休息或舌下含硝酸甘油几分钟内缓解。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常可见暂时性ST段改变或伴有T波变化,冠脉造影可见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冠心病心绞痛药物治疗的目的是为终止和预防心绞痛发作[2]。
国内外的大量临床研究业已证实,氯吡咯雷用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事件:心肌梗死患者(从几天到小于35天)、缺血性卒中患者(从7天到小于6个月)或确诊外周动脉性疾病的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非ST段抬高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或非Q波心肌梗死),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置入支架的患者,与阿司匹林合用。亦可用于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与阿司匹林联合,可合并在溶栓治疗中使用[3]。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可防止血栓形成,临床用于预防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动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也可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心电图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发生2例不良心脏事件,观察组无不良心脏事件发生。表明氯吡咯雷联合阿司匹林可更加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增加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 李洁,刘春风.阿司匹林抵抗[J].国外医学(脑血管病分册),2010,13(2):136-139.
3 李芳.冠心病患者氢氯吡格雷抵抗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9,29(3):419-421.
4 张青山,邹江,赵丹等.新型抗血小板药氯吡格雷研究进展[J].四川医学,2010,21(7):689-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