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精神病患者个体化综合护理的体会

2012-08-15 06:07:08倪学彬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2年1期
关键词:积极因素个体化精神病

倪学彬

精神病护理是护理人员应用护理学和精神病学专业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从生物、心理、社会等方面护理精神病人,不断研究和改进护理方法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的专业护理分支。精神病护理对象是患各种神经、精神疾病的患者,患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考虑病患的特殊性,除了一般的护理措施,还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性别等个体差异采取特殊护理方法。我院对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应用个体化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对象和方法

1.对象:选取2009年~2010年于我院(东坡区精神病医院)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共120例,其精神病的诊断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的诊断标准[1],均处于慢性期,无严重全身性疾病。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男43例,女17例,男女之比为2.53:1;年龄23~79岁,平均(46.5 ±15.2)岁;病程1~23 年,平均(10.3 ±9.1)年;精神分裂症 46 例,器质性精神病12例,情感性精神病2例。对照组男41例,女19例,男女之比为2.16:1;年龄27~73岁,平均(45.9±17.1)岁;病程 1~19 年,平均(9.7 ±8.3)年;精神分裂症48例,器质性精神病11例,情感性精神病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精神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环境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生活技能培训、特殊工娱治疗、人性化护理等个体化综合护理措施。

3.疗效判定标准: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2]。该量表主要用于对患者病情纵向观察、治疗效果观察和行为障碍的评定。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3项因子分之和为总积极因素;激惹、精神病表现、迟缓、抑郁4项因子分之和为总消极因素;病情总估计=128+总积极因素-总消极因素。总消极因素分越低、病情总估计分和总积极因素分越高表明疗效越好。于患者住院第2d和治疗4w后用NOSIE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2]。

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α =0.05。

结 果

经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等积极因素较对照组明显提高,激惹、精神病表现、迟缓、抑郁等消极因素也明显改善,观察组病情总评估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护理管理体会

1.环境护理: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具有很大影响。定时通风、更换床单被罩、清洁地面、清除房间杂物,根据患者情况适当的增加房间内的摆设物品、家用电器、书籍以及扑克、跳棋等文娱设施,创造出清洁、整洁、温馨的病房环境,会提高患者的生活乐趣,消除寂寞、无聊及消沉的情绪[3]。护士应仪表端庄、态度和蔼、动作轻柔,精神病病房要绝对避免噪音,患者在听到噪音后常会心烦意乱,并且影响到其他患者,导致疾病发作或加重,同时也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日常巡视病房时应提高安全意识,发现危险品时应及时清除。

2.心理护理:通过查看病历、与主治医师了解情况以及日常巡视中与患者的亲切交谈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针对其存在的问题给予心理疏导。对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对家属进行精神问题的宣教,向其交代患者的病情,鼓励家属多与患者沟通,多给予患者安慰、理解和同情。

3.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向其介绍病房环境,包括如何就餐、洗澡、打水等,告知其住院须知、主治医师和主管护士,嘱其有问题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通过定期讲座、设置精神病宣传栏、精神病知识宣传手册、视频录像和心理咨询等多种形式向患者和家属讲解精神分裂症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药物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等[4,5]。

4.生活技能培训:大多数精神病患者病史较长,因其长期的与社会和家庭脱节,其社会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受损,很难重返社会。对其进行包括定时起床、叠被、刷牙、洗脸、洗衣服、上厕所、洗澡甚至做饭等日常生活技能培训[6]。还可以通过布置假设的生活场景、购物环境模拟,使患者通过多次演练增强其社交能力,可以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

5.特殊工娱治疗:在专业人员的带领和监督下,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相应的工娱活动,如读书、看电视、看报纸、听音乐、唱歌、擦桌子、打水、扫地等劳动、娱乐活动,可以缓解精神症状,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身体素质,促进疾病康复,增强其社交能力。

6.人性化护理:由于女性患者生理特征及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构成了其症状的特殊性及护理工作的特殊要点,对女性精神病应予特殊重视。如护理人员需注意观察患者情绪变化掌握其月经期,帮助及时更换床单和发放卫生用品,保持经期卫生;对妊娠的患者,应适当加强营养,限制其过度活动,应用药物时格外小心,避免对胎儿造成影响[7];对产后患者应注意营养搭配,保证产妇与婴儿的营养,帮助其乳房按摩促进泌乳,加强产褥期的护理,鼓励家属多来探望,帮助其解除身体上和精神上的痛楚。

小 结

本研究中对精神病患者60例实施环境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生活技能培训、特殊工娱治疗、人性化护理等个体化综合护理措施,并与对照组60例常规护理相比较,其结果:观察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等积极因素较对照组明显提高,激惹、精神病表现、迟缓、抑郁等消极因素也明显改善,观察组病情总评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精神病患者实施环境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生活技能培训、特殊工娱治疗、人性化护理等个体化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角色能力,改善其精神状态,提高其生存质量。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积极因素、总消极因素、病情总估计情况 (±s,分)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积极因素、总消极因素、病情总估计情况 (±s,分)

注:* ,与治疗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比较,P <0.05

组别 n 阶段 总积极因素 总消极因素 病情总估计观察组 60 疗前疗后49.26±7.05 57.60±9.58*#24.98±8.08 17.70±6.01*#152.28±15.13 167.9±10.35*#对照组 60 疗前疗后49.13±6.74 52.14±9.91 25.01±8.36 21.18±8.95 152.12±15.10 158.96±12.03

1 曹新妹.精神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61-362.

2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214-217.

3 刘洪斌,张荣贵,俞兰芳.浅谈精神科病区环境的管理[J].哈尔滨医药,2007,27(3):73-74.

4 慕江兵,唐淑英.现代护理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护理学杂志,2003,18(7):527-529.

5 谢秀钦,俞雪容,王淑芳.60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人性化护理[J].福建医药杂志,2010,32(2):161-162.

6 陈常云,李守春,陈维香.生活技能训练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精神医学杂志,2009,22(1):46-47.

7 徐晶.对女性精神病患者的护理观察与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6):130.

猜你喜欢
积极因素个体化精神病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今传媒(2022年12期)2022-12-22 07:20:12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精神病
都有精神病
文苑(2018年19期)2018-11-09 01:30:28
浅谈物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浅谈高中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统一战线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探析
个体化治疗实现理想应答
肝博士(2015年2期)2015-02-27 10:4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