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祖平
(重庆教育学院党委宣传部,重庆 400065)
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高校校报是高校校园内占主导地位的媒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独特优势。应当遵循高校校报的办报原则和规律,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办好高校校报,使之成为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开展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平台,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载体。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是,社会生活多样、多元、多变的特征日益明显,社会上各种思想观念相互激荡碰撞,社会思潮的变化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近年来,许多学者和机构所作的调查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总体较好,但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心理健康等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政治观念不强,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缺乏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建功立业的远大理想和抱负;二是道德素养不高,道德行为失范,自我意识膨胀,热衷于追逐个人利益;三是人格尚未健全,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弱,缺乏科学认知,心理素质脆弱;四是在生活上追求享受,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精神品质较为缺乏[1]。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必须解决好的重要问题。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从政治上、思想上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长期以来,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体制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目前承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任的队伍主体,一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学科课程教师,三是辅导员和班主任。应当承认,这样的体制和机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了应有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也应看到,在当前的国际国内条件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和机制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思潮和价值观的冲击,也呈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应当充分重视、有效运用高校校报等媒体,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其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和机制结合起来,形成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强大合力,增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与效果。
高校校报的主体受众是高校的广大师生员工,其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特点决定了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舆论导向是一种运用舆论引导人们的意向,使其按照社会管理者制定的路线、方针、规章从事社会活动的传播行为。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性,要求各种媒体要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新闻宣传工作中要始终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高校校报的舆论导向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高校校报处于高校校园这个特殊的环境中,是高校重要的舆论宣传工具,是校园新闻宣传中的“主流媒体”。高校校报的功能在于“内聚人心,外树形象”,主要着力于报道学校的重要动向和重大事件,在学生中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体现并传播着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与主流价值观,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公信力,因此在舆论引导、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此外,高校校报能紧密联系大学生的实际生活,掌握大学生思想变化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动向,不失时机报道一些对大学生有教育意义,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的新情况、新事物、新典型,从而达到指导大学生思想行为的目的[2]。
在高校现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中,思想政治理论和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地位十分重要。虽然每学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部门都会组织备课会,选取部分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补充到教材之中,但不可否认,其内容的总体时效性并不强。高校校报时效性较强,完全可以弥补思想政治教材中的这一缺陷。高校校报的出版周期多以半月为主,在这个时间段内,校报可以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抓住学生平时最关心、要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如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大学生就业取向引导、科学发展观教育和大学生成才的素质要求等,进行宣传报道和讨论交流,使高校校报真正成为广大师生爱读爱看的报纸。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对于什么样的思想才是正确的、有利的,什么样的思想是不正确的、不利的,缺乏一定的判断能力[3]。高校校报是贴近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良师益友”,其报道的事件多涉及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往往能引起大学生的高度关注。因此,校报在充分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其宣传教育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引导大学生思想向健康方向发展,其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很强。
从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来看,要让大学生接受一种观点、思想和理论,就要“摆事实、讲道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切忌搞“假大空”、“空洞说教”等形式主义。高校校报与大学生生活最为贴近,其新闻、信息的主要来源是校园中的事件,刊登的报道都是大学生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比其他媒体的信息更能引起大学生的关注和共鸣,在大学生中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和认同感。因此,校报可以根据大学生在各个时期的思想变化,利用校园热点、焦点事件和大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采编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稿件,做到以丰富的内容、生动的事例大力宣扬真善美,摒弃假丑恶,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使大学生受到高尚思想和优秀文化的感染熏陶。
高校校报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独特优势。《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高校应当充分重视校报这一重要舆论阵地,针对大学生的特点,不断改进宣传的方式和方法,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发挥校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正确的舆论导向就是最大限度地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最大限度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最大限度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因而从本质上说,充分宣传党的立场和方针,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就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旗帜鲜明唱响主旋律是党和人民对媒体的要求。高校校报作为高校党委、行政的机关报,肩负着教育和培养祖国未来接班人的重任,更应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重要位置,要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宗旨,旗帜鲜明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弘扬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深刻地反映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反映学校在教育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成就,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党中央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高度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以人为本是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效果的根本所在。对于高校校报而言,就是要坚持以“大学生”为本。高校校报要在全面贯彻“三贴近”原则基础上,不断完善和改进报道的方式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当代大学生在审美观念、精神需求、文化修养和生活情趣等诸方面都具有一些新的个性,高校校报编辑部门要认真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关注大学生的生活需要、发展需要,“想大学生所想,急大学生所急”,编发一些理论性强、文风朴实无华,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稿件,切实发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思想政治工作,是教育人的工作。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方法。马克思主义认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主人,是文明和财富的真正创造者。有了正确的群众观,才能在充分尊重人的前提下,做好教育人的工作,做到以理服人。因此,高校校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讲事实、摆道理,不折不扣地做到“到大学生中去,从大学生中来”。要在充分尊重大学生的前提下,让大学生成为校报的主角,用笔触、版面、文字来充分表达和反映大学生的情感、心声和诉求,维护其利益。要承担起媒体舆论的重任,尽可能描绘客观事实,报道大学生身边的事,引得更多大学生的共鸣。只有这样,高校校报的观点才能被大学生所认同,所宣传的理论才能被大学生所接受。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党对科学文化工作的长期指导方针,这一方针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中有独立思考、辩论、创作、批评和发表自己意见的自由。高校是集教育、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单位,高校校报应该成为大学生表达思想、进行文艺创作的平台。高校校报既要坚持“双百方针”,又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将先进的文化、思想体现到相关作品之中,深入开展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高校校报应充分利用与大学生生活较为贴近的优势,在宣传报道中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融入报道之中,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对大学生开展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策划报道是当今媒体常用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高校校报的策划报道应着重向大学生传递正确的舆论信息。可结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策划和开设一些与大学生生活、学习高度相关的栏目,从国家、社会、学校不同层面,从理论、实践、认识等不同角度,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进行连续报道。如设置介绍老一辈革命家、英雄模范事迹的栏目,介绍当今社会道德模范事迹的栏目,介绍当今大学生自强不息事迹的栏目等,使所要宣传的方针政策、思想观念、精神行为等深入人心,为大学生所认同和接受,以实现“育人”的功能。
在做好栏目策划的同时,高校校报还应做好相关政策的解读工作。正确解读政府、学校制定的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重要文件精神,对政策所涉及的思想、举措、提法等进行解释和阐述,不仅能为大学生传递更权威、更深层、更具体的信息,还有利于大学生更清楚地了解相关政策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等。这对于稳定大学生思想,提高校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权威性有重要的作用。
高校校报要更好地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离不开广大学生记者的支持与参与。目前,大多数高校校报人员配置有限,要做到真实、全面地反映学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的工作很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大学生记者团队,不仅能帮助高校校报及时完成宣传报道任务,还能在发挥校报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记者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行为都有充分的体验和了解,能快速地找到大学生思想问题的症结所在。同时,学生记者本身又来自大学生群体,其思想观念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周围的同学,使其思想素质得到提高。
要组建和培养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的大学生记者团队,首先,要在每年的大学新生中遴选出优秀的人才充实记者团队;其次,要花大力气对其进行培养和教育,提高其思想水平,采用多种形式将其培养成一支思想素质高,政治作风强的队伍;最后,要始终保持大学生记者团队的先进性和纪律性,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优势与特长,强化他们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起到“武装部分人,影响一大批”的作用。
[1]徐双敏.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与思考——基于对武汉地区高校在校学生的调查[J].学习与实践,2010,(10).
[2]孙国亮.高校校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9).
[3]张艳琼.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及其培养[J].现代交际,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