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理论课嵌入 “红色摇篮”历史的教学设计

2012-08-15 00:53王亚媛江士方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3期
关键词:史诗实践性理论课

王亚媛,江士方,蒋 霞

(1.常州大学思政部,江苏常州213164;2.常州大学文法与艺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高校思想理论课嵌入 “红色摇篮”历史的教学设计

王亚媛1,江士方2,蒋 霞1

(1.常州大学思政部,江苏常州213164;2.常州大学文法与艺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载着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历史重任。“红色摇篮”史诗的实践性教学的应用,主要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方法、新途径的有效探索。“红色摇篮”史诗的实践性教学突出“红军精神”主题,突出人格魅力塑造,突出挫折教育必要性,达到以史为鉴激励当代大学生勇往直前、顽强拼搏的人生追寻目的。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视听互动实验体系可以探索一种新型而活泼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励创新理念。通过“红色摇篮”史诗的实践性教学使大学生有深刻的思想、高昂的激情、高远的志向,使大学生受益终身。“红色摇篮”史诗实践性教学的开展是高校实验体系的新颖扩展。

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人才;实践教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文件中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因此如何加强实践教学以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已成为高校思政课改革面临的共同主题。[1]本文通过高校思想理论课嵌入“红色摇篮”历史的教学设计来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

一、“红色摇篮”历史的解析有助于大学生人格养成思考

《井冈山》、 《红色摇篮》、 《长征》称之为“红军三部曲”。《井冈山》、《长征》思政教育经小学、中学到高中的学习后学生们较为熟悉,而《红色摇篮》史诗细节学生们了解的相对比较单薄。“红色摇篮”史诗主要展现1929年至1934年这5年多特定时间里,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瑞金为中心在赣南、闽西苏区纵横驰骋进行共和国创建伟大预演的历史篇章。这是一段气势恢弘、震撼人心、再现中国革命伟大创举的史诗,开创了中国革命历史的经典里程。这一时期毛泽东的复杂心理和对红军命运的焦虑等方面知识对当前大学生人格养成有非常重要的启迪。相信未来的坚定信念,对于当今大学生择业道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具有重要意义。[2]

(一)“红色摇篮”历史背景简述

1929年3月11日,红四军从江西瑞金的壬田出发,翻越武夷山南麓,向福建长汀前进,12日进驻福建长汀县四都乡。古田会议之后,正当红军大发展之时,中央政治局在李立三主持下通过了《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决议案。为了督促毛主席尽快“转变观念”,李立三委派周以农前往红四军,强令朱毛红军攻打南昌、九江。毛主席处于两难境地。权衡再三,毛主席决定服从中央指示,在游行示威中巧妙地做起了“推”字文章。其间毛主席的妻子杨开慧被狡猾残忍的军阀何键杀害于长沙浏阳门外的识字岭,毛主席挥泪率部撤离了长沙。1930年10月,红军攻克吉安,横断江西半壁。毛主席“一年争取江西”的计划基本实现。1930年底,蒋介石调集10万大军向江西中央苏区发起了第一次军事“围剿”毛主席和朱德等排除干扰,按照“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一举歼灭蒋介石的“王牌师”。

1931年2月,蒋介石“二十万军重入赣”,分4路对只有3万余人的中央苏区进行第二次“围剿”。红四军统帅部对反“围剿”战略方针出现了两种意见:有的主张“开步走”,退到四川去;有的主张四面开花,分兵退敌“削萝卜”。面对分歧,毛泽东坚决主张“诱敌深入”,以弱削敌,破敌取胜。毛泽东、朱德指挥红军“钻牛角”,巧设连环阵,16天横扫700里,五战五捷,大获全胜。在蒋介石的哀叹声中,毛泽东又挥毫填词《渔家傲》一首:横扫千军如卷席。1931年6月,蒋介石不甘心前两次的惨败,再次调集30万大军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三次“围剿”,亲自坐镇,发誓“以身许国”,“舍命疆场”。毛泽东沉着率军千里大回师,果断决策,冒险出奇兵,牵着敌军大游行,六战五捷,再创中外战争史奇观。蒋介石虽未“舍命疆场”,却被迫通电下野。1930年5月,中央召开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了成立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的决议。毛泽东和苏区中央局最终选定建都瑞金。1931年11月7日,“一苏大会”在敌人飞机炸弹的爆炸声中开幕,一个崭新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胜利诞生在世界东方。在叶坪村的樟树林中,毛泽东正式当选为苏维埃共和国主席。从此,人们开始称“毛委员”为“毛主席”。形势多变。1931年12月,在打赣州的问题上,毛泽东与苏区中央局多数同志意见相左。面对博古等提出的夺取中心城市的“左”倾“进攻路线”,毛泽东力排众异。有人扬言:打下赣州,再和老毛算账!无奈之际,毛泽东退隐华山。攻赣失败后,朱德、项英请毛泽东“出山”。毛泽东率军出征,喜获漳州大捷。

因对“左”倾冒险“进攻路线”说“不”,毛泽东被临时中央和苏区中央局的一些人视为“右倾机会主义”代表人物,受到了“缺席裁判”,且“一审终结,不许上诉。”博古等授意,要剥夺毛泽东的军权。周恩来苦心调解、斡旋,都无济于事。在宁都小源村“榜山翁祠”召开的苏区中央局会议,使博古等人如愿以偿。从此厄运开始降临苏区。被削去军职的毛泽东,被困于汀州城外的卧龙山下长达三个月。博古等“洋房子先生”一到瑞金就冲着毛泽东大反“罗明路线”,邓小平等深受其害。身处逆境的毛泽东,忍辱负重,将工作重点转向领导苏维埃国家建设:领导查田运动,制定科学划分农村阶段分成的标准,纠正划阶级成分的“左”倾错误;正确处理革命战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坚持“一要打仗,二要建设”,科学制定苏区经济建设总方针和一系列相关政策,大力开展苏区经济建设,发展苏区教育、文化事业。为了巩固苏维埃红色政权,毛泽东指出:共产党要执政为民,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他提出:要把最先进最积极的分子选进苏维埃去,颁布法律严惩苏维埃政权中的贪污腐败分子,率先艰苦奋斗,廉洁奉公,教育苏区干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博古拱手将红军的指挥大权交给了不懂中国国情、不了解红军反“围剿”战争规律的洋顾问李德。这个外来的念歪经的“和尚”根本听不进毛泽东、朱德等人的正确意见,致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连连受挫,陷于被动。博古还置共产国际对毛泽东的支持于不顾,将毛泽东架空,剥夺了毛泽东人民委员会主席的实权。而毛泽东却心系前线,亲往会昌“巡视”,给困境中的南线红军将士带去了信心和勇气。红军打破五次“围剿”无望,中央书记处被迫决定突围转移。中国革命《长征》之路拉开了序幕。

(二)“红色摇篮”历史的解析突出“红军精神”与人格魅力塑造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宣告成立,这是共产党人建立的第一个全国性红色政权,也是共产党人开始红色执政的伟大预演。研究发生在这一时期的许多重大事件如:古田会议、宁都暴动、二打长沙、五次反“围剿”,还有相关的赣南会议、宁都会议的党内斗争过程等都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献价值。如今岁月流逝,硝烟散尽,新中国在共产党领导下走过60多个春秋已成为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伟大国家,所有人都应该铭记天安门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礼花,从中央苏区、红都瑞金就开始点着了引线。在这片红土地上奠定的革命道路、建党思想、执政观念和治军原则四块基石,构筑起新中国的大厦。它是中央苏区历史贡献的总结,蕴涵了丰富的思想政治内涵。

“红色摇篮”史诗解析对当代大学生人格养成的思考,突出“红军精神”主题。“红军精神”是什么?大量素材和许多中央苏区革命圣地这块鲜血浸染土地的实地采风,提炼出的“红军精神”可用24个字概括:坚定信仰,探索开创,实事求是,团结和谐,依靠人民,勇于奋斗。通过“红色摇篮”史诗的深入解析,揭示历史为什么会选择共产党、共产党为什么会选择毛泽东、革命为什么会选择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道理。从另一方面将展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革命家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及共产党人博大的情怀。

(三)“红色摇篮”历史的解析突出挫折教育必要性

这一时期是毛泽东人生低谷、挫折不断的阶段,三次被撤职务、两次得重病、女儿毛金花在闽西丢失、儿子毛毛下落不明,重重困难围在他的身上,但他注重调查研究,团结同志,在危难中解救共产党走出困境。领袖不是自封的,是在革命斗争中自然形成的。这一时期党内错综复杂的斗争,反映了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客观地分析导致苏区失败的原因,能更好地让共产党人以史为鉴。通过“红色摇篮”史诗的实践教学能够激励当代大学生学习老一辈革命家克服艰难困苦、坚定信念、勇往直前、顽强拼搏、面向未来的精神。当下独生子女个性已成为一种现象,在施教过程中扬其长补其短,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在思政课中相继组织“红色摇篮”史诗实践教学对当代大学生学会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确立正确的创业之路等方面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高校思想理论课嵌入“红色摇篮”历史的教学设计,可使当代大学生对中国革命历史有系统客观了解,并能深刻理解中国革命进程是漫漫长征之路的内涵。通过“红色摇篮”峥嵘岁月史诗解析寻觅中国共产党从井冈山斗争到红军长征的历史渊源,捕捉共和国从摇篮到正式建立的文化脉络,歌颂老一辈革命家为实现人民共和国理想所作的追求和苏区人民的无私奉献。总结红军五次反围剿斗争成败经验教训,回顾毛泽东人格品质塑造与升华、毛泽东思想初步建立的艰难历程,从而进一步探求当代大学生优良人格养成的有效途径。

二、“红色摇篮”历史的实践性教学嵌入设计

我国高校的人文社科类课程实践性教学尚在积极的探索中。高校思政课一直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由教育部统一制定。当今的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时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当代大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科学思维方式的形成、道德修养素质的养成等都要有一个长期的过程。大学四年思政课的学习对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形成都有很大的影响。近年来许多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探索教学新方法、新途径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与实践。高校思政课嵌入“红色摇篮”史诗实践教学就是这方面探索的案例之一。

(一)“红色摇篮”历史的实践性教学内容设计

中国革命的成功是个巨大奇迹,近百年来没有任何一场政治活动的难度、深度和规模能够超越它。向革命者学习创业是“红色摇篮”史诗实践教学更深层次的内容,当时国民党手中握有更多资源,相当于市场中的垄断者,但共产党挑战垄断,选择很多策略直面困难给当代大学生许多启发。因此“红色摇篮”史诗实践性教学内容的设计包含:(1)需要注重中国共产党如何在各种困难情况下,认清形势、指定策略、凝聚力量。(2)注重共产党人为什么坚信革命理想,深刻理解“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党指挥枪”英明论断的来之不易。(3)需要注重遵义会议毛泽东重获领导权是历史的选择。血的教训证明,抛弃毛泽东的领导,听从不了解中国革命具体情况的共产国际特使瞎指挥,红军要损失,中国革命要损失。(4)需要注重在红色遗迹中当代大学生究竟能得到什么领悟的深刻反思。

(二)“红色摇篮”历史的实践性教学实验体系构建

目前大多数高校思政课都以大教室上大课的形式进行授课,现有多媒体教室难以满足师生实时互动的要求,上课学生无法即时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看法,也无法对思政教师的讲授提出实时的疑惑。为了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合理地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有效地利用丰富的影像资料,促进教师开展互帮互学,探索师生开展实时互动的新途径,有必要建立思政课实验教学体系。利用这套实验教学体系可以改变教师一人主讲的局面,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各种问题的讨论与评价、判断与检验、体会与感受,以达到所学理论知识更高程度的认同。经调研与分析研究,参照现代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2011年10月我们设计实现了视听互动实验体系,[3]其性能稳定、技术先进能较好地实现红色摇篮”史诗实践教学的目标。教学实验中,教师由单一的讲授者转变成教学实验课堂的主持者角色。教师可以将启发式、研究式、参与式、互动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应用于教学实验创新中,从而加大了改革创新力度。[4]实验时,学生可以利用身边的互动话筒及时提出困惑和疑问,教师可以通过“嘉宾”来做比较深刻的阐述。这里的“嘉宾”可以由优秀的学生、教师自己担任,还可以特邀相关专家亲临实验室。教师在对学生考核评价时要把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教学具体表现,实践教学成果的质量考虑在内。对主动参与、认真完成实践教学的同学表扬鼓励并给予较高成绩评定。实验必要时可以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在互动区域演练使得教学实验课堂生动鲜亮。通过实验室外的远程网络教室或观摩室,可以组织其他师生实时观摩。[5]

(三)“红色摇篮”历史的实践性教学实验实施

“红色摇篮”史诗实践性教学实验,实现上课时间由传统的授课方式变成课上与课下相结合、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弹性方式。教师授课时间相对地减少,留给学生更多自由空间领会教学的主题。强化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环节离不开实验教学平台。创新源于实践。“红色摇篮”史诗实践性实验的创新可以借鉴理工科的实验方法,教学实验开始显得有些无条理、呆板、幼稚。分组训练、观摩点评、实验评估、视频回放、经验总结,改进重来良性循环,一个阶段后实验质量就会明显提高,从而大大刺激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兴趣。作为一名优秀的思政工作者需要练就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作出正确判断、采取有效方法驾驭实验的本领。实验教学的重点是互动实务技巧和问题提出时机技巧的提升,可以借鉴优秀电视栏目如:《同一首歌》、《我要上春晚》、《星光大道》、《鉴宝》、《百家讲台》、《法律大讲堂》、《年代秀》等主持风采,把叙述与讨论相结合、互动与提问相结合、师生共同关注课程教学所涉及的理论重要问题。

“红色摇篮”史诗实践性实验教学可以把发生在这一时期的许多重大事件,如古田会议、富田事件、宁都暴动、二打长沙、五次反“围剿”及赣南会议、宁都会议等具有较高历史文献价值的视频资料展现,或分组完成某个单元。学会选取恰当的“嘉宾”,完成比较深刻的阐述,达到实验教学不断推进之目的。探索实验教学方法,创新实验教学体系是实验教学的关键。[6]新形势下思政课教师更应加强实验技能和实验技巧的探索设计,为培养创新人才搭建较为成熟的实验教学平台。无论是总结历史经验,还是研究现实问题,通过反复的提炼就能达到较深的理论深度,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红色摇篮”史诗实践性教学的嵌入要达到预期的效果,需要学生和教师不断地磨练、不断地创新实验。

三、“红色摇篮”历史的实践性教学凝练精品

“红色摇篮”史诗实践性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以史为鉴,传承精神,尊重人民,追求崇高。就是要让当代大学生知道真实的历史,借鉴历史,对照现实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洪流中。五千年文化,什么好用什么不好用,历史经验会告诉我们。追求崇高,展示时代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精神和价值观是“红色摇篮”史诗实践性教学重中之重。在实验教学中需要寻求生长点,生成好的实验结果,并逐步凝练成精品。

(一)“红色摇篮”历史的实践性教学实验室观摩与演练

思政课实践教学实验体系平台能够激励创新理念。在学习中寻求创新,在创新中获得价值。更新观念、文化引领、转变思政课教育观念是探索思政课实践性教学、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的新途径。加强交流可以激发学生更好更多的创新欲望。勇于实践可以内化学生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拓宽思政课实验教学内容的同时,注重在教学方法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打造。[7]采取先观摩后演练的策略,充分给予学生实验条件如:笔记本、投影、演练道具、实录过程设备、融多媒体与网络环境等等,给学生开放实验思路开辟新的形式,就可以营造学生自主实验的环境、自主扮演角色的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性。思政课实验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也应发展大学生的智力,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主要应注重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这些都是“红色摇篮”史诗实践性教学嵌入设计的最大收获。通过小组组内评估、组外评估、思政教师评估后会给学生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实验结束要求把实验素材、视频整理归档,以便下次改进不断提高实验的质量。展示实验教学成果,让学生得到思想的洗礼,是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最大喜悦。[8]科学的课程设置是加强和改进教学的基本环节,把以必修课为核心、系列选修课和专题讲座为辅的新的课程框架结构融为一体,形成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实验体系。[9]

(二)“红色摇篮”历史的实践性教学凝练精品

思政课实践性教学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它可以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活泼生动起来,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0]以精品课程建设为牵引,创新实验教学,不断演练分块凝练,可以逐步形成各个精品单元。独创性和革新性是创新的本质内涵。创新能力是主体创新思维能力与创新智力化能力和人格化能力的内在整合体。创新思维能力是核心,创新智力化能力是基础和手段,创新人格化能力是动力和方向。这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提升、共同构成一个能力整合体。[11]“红色摇篮”史诗实践性教学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补充之一,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战略展示。

“以史为鉴,传承精神,尊重人民,追求崇高”这是“红色摇篮”史诗实践性教学的根本目的。通过这个阶段实验教学使当代大学生借鉴历史经验,明白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施文化强国策略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红色摇篮”史诗实践性实验教学使大学生有深刻的思想、高昂的激情、高远的志向,使大学生受益终身。

[1]李晓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环节实施的思考[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23(z1):24-26.

[2]刘 双.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作用 [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69-71.

[3]江士方,尚金萍,刘玉兰,等.优化社会工作实验,培养创新型社会工作人才 [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3):119-125.

[4]唐文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质量监控和考核评价体系的建构 [J].高教论坛,2010(7):92-94.

[5]江士方,尚金萍,刘玉兰,等.社会工作专业立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9):146-149.

[6]王小逸,白广梅,客慧明,等.创新实验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11):12-13.

[7]郑净植,胡 建,柏正武,等.优化应用化学专业实验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0):4-5.

[8]牟 威.当代大学生情感特征及教育方法[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93—94.

[9]杨守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特征及其实效性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8):163-165.

[10]彭立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环节模式研究[J].佳木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学报,2007,25(6):24-26.

[11]刘咏梅,祝 钧,戴 敏.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创新实践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2):12-14.

The Teaching Design of“Red Cradle”Epic in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WANG Ya—yuan1,JIANG Shi—fang2,JIANG Xia1
(1.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Changzhou University,Changzhou 213164,China;2.School of Humanities,Law and Art,Changzhou University,Changzhou 213164,China)

The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bear the task of teaching college students the Marxist theory systematically.The design and practice of“Red Cradle”epic practical teaching mainly reflect the effective exploration of new methods and new way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teaching.“Red Cradle”epic practical teaching highlights the“Red Spirit”theme,charisma shaping,and the necessity of setbacks education,and encourages the college students to learn from history to pursue life objectives bravely and tenaciously.Through the use of the audio-visual interaction experimental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a new and lively teaching method can be explored,and innovative ideas can be encouraged.Through“Red Cradle”epic practical experimental teaching,the students will have profound ideas,high passion,and lofty aspirations,so that they will benefit for a lifetime.The implementation of“Red Cradle”epic practical teaching is a novel expansion of universities experimental syste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innovative talents;practical teaching

G412

A

2095-042X(2012)03-0093-05

2012-04-16

王亚媛 (1965—),女,江苏常州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政课创新教学、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责任编辑:刘志新)

猜你喜欢
史诗实践性理论课
2013史诗之战
史诗表演
史诗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长征 伟大的壮举 永远的史诗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为何与何为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论芬兰高等音乐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