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析诗歌语言省略弹性之美

2012-08-15 00:45
关键词:语意省略弹性

赵 艳

(三明学院外语系,福建三明365004)

再析诗歌语言省略弹性之美

赵 艳

(三明学院外语系,福建三明365004)

省略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更是诗歌语言的一大特点,具有独特的诗学审美价值。从新的角度探析诗歌语言省略的功能及其弹性之美——语意之美、语形之美、语音之美。只有真正了解这种弹性之美,读者才能更好地领悟诗歌语言的艺术魅力。

诗歌;省略;功能;弹性美

一、引言

省略是诗歌语言的一大特点,省略不但赋予诗人创作的自由,更赋予诗歌语言无限的艺术魅力。诗歌语言简洁凝练、意象多变、思绪跳跃,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力。诗歌艺术的语言之所以绝妙,正是因为省略具有独特的诗学审美价值。诗歌语言省略具有简洁语辞、含蓄婉约、创造意境美感、拓宽诗意联想空间的功能,同时具有独特的弹性美——语意之美、语形之美和语音之美。只有真正了解诗歌语言中省略的功能及其弹性之美,读者才能更好地解读诗歌,领略诗歌语言的艺术魅力。本文从语意之美、语形之美、语音之美的角度,讨论分析诗歌语言省略的功能及其弹性之美。

二、省略与弹性美

省略是一种避免重复、舍弃旧信息、突出关键词语,并使上下文紧密连接的语法手段[1](P718)。诗歌语言要求简洁凝练,因此诗人在创作时会省略很多成分,如名词、动词、形容词、虚词等,但这些成分的省略并不会影响意义的表达,反而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力,拓宽语义联想空间。古往今来,各界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省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结构主义语言学家从“结构空位”的角度;心理语言学家着重从省略的生成过程和模式,以及大脑神经元对知识的激活问题加以讨论;批评语言学家从语言形式的选择取决于意识,语篇中省略的运用暗含着发话者的某种意图加以研究;认知语言学从认知世界来认知省略。本文着眼于省略赋予诗歌艺术语言的弹性之美来加以分析。

诗歌语言具有极大的伸缩和延展性,即省略所赋予诗歌艺术语言的弹性之美,弹性美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美学赏诗视角。“弹性”一词在闻一多先生《文学的历史动向》里早有提及:“诗这东西的长处就在它有无限的弹性,变得出无穷的花样,装得进无限的内容。”本文着重研究赋予诗歌语言这种弹性美的省略功能——简洁语辞、含蓄婉约、创造意境美感、拓宽诗意联想空间,同时对诗歌语言省略的弹性之美——语意之美、语形之美、语音之美做详细分析。

三、诗歌语言省略的功能

诗歌语言省略的功能主要有简洁语辞、含蓄婉约、创造意境美感、拓宽诗意联想空间。

(一)简洁语辞

刘熙载的《艺概》中说:“词之妙,莫妙于不言言之,非不言也。”省略省去的只是表达形式而非表达内容,省略就是“依靠语言环境的帮助,省用某些成分以使语辞简洁”[2](P384)。

例如:烟火军中幕,牛羊岭上村(杜甫《秦州杂诗》其十)。其完整形式是:烟火(冲寒)(隐约)见军中(之)幕,牛羊(晚归)(依稀)认岭上(之)村[3](P262)。

又如:高鸟长淮水,平芜故郢城(王维《送方城韦明府》)。其完整形式是:高鸟(百寻,)(群度)长淮水,平芜(数里,)(环攒)故郢(之)城[3](P262)。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其完整形式比省略形式易于理解,但是诗歌语言对简洁性要求较高。“诗与文之间的区别只在于文无韵而诗有韵,文多虚字而诗少虚字,文句不齐而诗句齐,只不过人们在读诗时先存了个‘诗’的念头,所以便在心里把它读出了诗歌的节奏而已。”[4](61-65)如果补出完整形式,就是文而不再是诗。对照而言,省略形式和非省略形式所赋载的语义相同,省略使语辞更简洁、凝练,并赋予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

(二)含蓄婉约

含蓄是诗歌的一大特点,诗歌不会直露地表达出所有的语义,而省略是满足含蓄要求的重要手段。它以满足审美为宗旨,在沈祥龙的《论词随笔》中诗歌是“意不浅露,语不穷尽,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

例如:皎洁秋松气,淑德春景暄(陆机《日出东南隅行》)。“淑德春景暄”可以这样理解:(人的)淑德(像美好的)春景(一样)温暖。“淑德”本身就指人的品性,省略(人的),使得诗句更含蓄委婉,而“淑德”又是不定指名词,可以指女性温柔之情,也可指男子阳刚之气,含蓄委婉的表达使诗句的意象变得极为丰富。

又如: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杜甫《放船》)。其完整形式是:(逢)青(则)惜峰峦(之)过,(见)黄(则)知橘柚(之)来[3](P258)。

从上例可以看出,在完整形式下,其语义关系尽然,而在省略形式下,语义就有很大的弹性,读者需要动用较多的认知运作,调动认知背景来理解诗的含蓄意义。

(三)创造美感

著名学者陈子斌先生说:“高明的作者,常常把美的感受留给观赏者自己去揣摩,在脑海里自由自在地酝酿,才会影射出无限的遐思和品味。由自我发乎直觉或幻觉,由揣摩而得来的那种想象的‘美’,才是每人所向往的属于自己对‘美’的隽永感。”[5](P117)省略就是使观赏者获得这种“对‘美’的隽永感”的最有效手段。

例如:细草微风岸,危徜独夜舟(杜甫《旅夜书杯》)。可以理解为:(1)细草(摇曳)(之)微风岸,危墙(伫立)(之)独夜舟。欣赏者体味的是一种静态的夜景美。(2)细草(摇曳)(于)微风岸,危墙独(伫立)(于)夜舟。欣赏者体味的是一种客观动态之美。

诗歌省略可以使欣赏者从诗中体味到不同的美感,由于每个欣赏者的个人经历不同,视角、注意力各异,对诗歌语言会有多种解读,对诗歌意境美的体味也就不同,因此省略为诗歌增加了更多艺术魅力,欣赏创造了多种美。

(四)拓宽诗意联想空间

省略使诗歌意象由单一转为丰富,既给予诗人创作的自由,又拓宽了诗意联想的空间。从接受的角度看:“文学的本文也是这样,我们只想见本文中没有的东西……的确,没有未定成分,没有本文的空白,我们就不可能发挥想象。”[6](P198)

如:香雾云翼湿,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由于此句的“香雾”和“云翼”、“清辉”和“玉臂”之间省略了一些成分,如此一来,读者的想象力就可以自由驰骋,理解出不同的诗意,体味不同的情调和气氛。读者可以理解为:(1)香雾(使)云鬓湿,清辉(使)玉臂寒。读者可以联想到一种月夜之清寒。(2)香雾(与)云鬓湿,清辉(与)玉臂寒。读者可以联想到诗人内心的凄凉。

又如:故园犹兵马,他乡亦鼓鼙(杜甫《送远》)。可以理解为:故园犹(“遭”、“见”、“有”、“陷”) 兵马,他乡亦(“听”、“起”、“闻”、“动”)鼓鼙。

诗句中的省略使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去填补空白,悉心揣摩诗句省略部分的语义,不同的填补代表不同的理解,省略为多样理解提供了可能性,拓展了诗意联想空间。

四、诗歌语言省略弹性之美

诗歌语言弹性之美主要体现在语意之美、语形之美、语音之美。

(一)语意之美

语意具有模糊性,当审美者随着诗歌具体的语言文字进入想象空间,在想象空间里所呈现的物象就是意象,其具象清晰程度取决于审美主体,也就是读者或诗人的体会和呈现能力。诗人徐敬亚指出:“在感情的大海中,诗人不是贴着起起伏伏的波浪滑行,而是踩着一条条隆起的浪峰行进。浪峰是诗行,被省略的浪谷就是诗中的空白。”[7](P77-79)省略使得诗歌语言中的意象如电影蒙太奇镜头,一行诗往往由一幅或者多幅画面组成。我们在赏析一首诗歌的意象时,犹如一个个电影镜头牵动我们的视线,上下左右、忽远忽近。诗歌中的语意之美正是在于其呈现意象的手法不拘一格、变化莫测。诗人通过艺术选择,故意将多余累赘去除,将画面有意放在前或后,又或并置,从而产生一种相互对立补充的弹性审美效果。正是这种巧妙而别出心裁的省略及时空顺序组合,使得诗歌意象在读者也就是审美主体的头脑中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审美效果。

例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绮《商山早行》)。两句诗,六个名词,似随意简单并置,省略了所有的语法连接词语或修饰语[8](P70-73)。特别是“人迹板桥霜”,这句诗由三个物象组成,即“人迹”、“板桥”、“霜”,这三个物象之间没有任何连接成分,似乎只是电影中剪辑的三个画面。三个物象之中占空间最大的是霜,因为面积大,像雨雪一样遍地都是,应该首先被看到;其次是板桥,作为万千物象中的一种也很引人注目;而人迹,即人的脚印是最小的。可是由于省略了所有其它成分,仅仅将三个物象并置,诗人把特写镜头对准最小的物象脚印,之后读者可以由脚印联想到板桥,人走在板桥上,再由板桥看到上面的霜,三个意象逐步叠加在读者的审美感知想象中,使读者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领略一幅绝美的清郊早行图。由于其它成分的省略,三个鲜明的意象得到突显,再由诗人特意安排,使得人迹成为意象的中心,于是鸡鸣的霜晨、早行人的形象虽然没有任何言语的提及,却呼之欲出,这种意象之美正是诗歌艺术语言省略所赋予的弹性之美。

(二)语形之美

语形是指诗歌本身的外部形象,省略赋予诗歌极大的弹性美还表现在语形之美。语形之美确确实实是读者肉眼可以看到的图画之美。省略是诗歌艺术语言的一大特点,诗人的情绪无论多么复杂,必须精炼语言,省去累赘,这也是一种挑战。正是这种挑战将诗歌艺术水平推向高峰,将诗歌语言整齐划一。语言的省略使得诗歌在建行形式上有着特殊的图画美,如早期中国诗歌都是四言、五言、七言,其排列形式整齐严谨;而西方早期诗体也一样,如十四行诗体、十八行诗体等,外形看来也是大体整齐。省略所赋予诗歌的语形之美还在于由字词巧妙排列、嵌合、拆离产生的特殊的图画美,如视觉诗就是这类语形之美的典型。

例如卡明斯有关落叶的诗“L(a”由四个单词组成,诗中括号里a leaf falls镶嵌在loneliness短语之中,省略所赋予诗歌语言的艺术魅力正在于此,给了诗歌极大的弹性美。谁loneliness?落叶又落到哪里呢?诗中却省略不提,仅简单的四个单词,却包含了丰富的内涵,读者的想象力可以任意驰骋。随着诗行的垂直排列,这种语形美让读者从视觉上感受到了落叶飘然而下,似乎隐约听到了树叶落地的声响,以及在这无边的秋色里诗人孤寂的心声。本诗的寓意是将自然界落叶的沙沙声与诗人孤独的心声交织在一起——情随景至,景随情移,情景交融[9](P199)。

(三)语音之美

诗歌的语音美主要体现在节奏与韵式之美。如杜甫的律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四句诗,句式工整,句末押韵,且一韵到底,用了四个韵脚“裳”、“狂”、“乡”、“阳”,好像锣鼓连击四响,铿锵有力,响亮甜美,流走的韵律将诗人的快乐表达得惟妙惟肖。这正是省略功能赋予诗歌语言的另一个艺术魅力,如第一句诗中“初闻涕泪满衣裳”,如果在“涕泪”后补出动词“洒”或“流”,不但打乱了整个诗歌的节奏,还会破坏诗歌的韵式之美。而此诗中“裳”的出现,使得读者本能期待其它三行/ang/韵脚的出现,如“狂”字掷地有声、“乡”字随后美感增强、“阳”字结句,省略使得本诗语意之美、语形之美、语音之美俱全。因为后面三句句式、韵律都与读者的审美期待相应,如果在诗行间突然增加字或词,那么读者的审美期待就会受到挫折,原诗的语音之美会受到损害,连语形之美也会随之受影响,诗歌的整体美就会不同程度被破坏。省略这一语言特点赋予诗歌极大的弹性美,尤其是语音之美,不但使读者欣赏起来赏心悦目,读起来更朗朗上口。

五、结论

省略作为诗歌语言的一大特点,具有独特的诗学审美价值。本文对诗歌省略的主要功能——简洁语辞、含蓄婉约、创造美感、拓展诗意联想空间,以及诗歌省略的弹性美——语意之美、语形之美、语音之美做了较详细的讨论和分析,试图为诗歌的研究和赏析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只有真正了解诗歌语言中省略的功能及其弹性之美,读者才能更好地解读诗歌,领略诗歌语言的艺术魅力。

[1]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戚雨村,董达武,许以理,等.语言学百科词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3.

[3]王力.汉语诗律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4]葛兆光.汉字的魔方——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学札记[C].沈阳:辽宁出版社,1999.

[5]陈子斌.文明的生命力——河洛八卦开创新时代的新智慧[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0.

[6]张隆溪.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述评[M].北京:北京三联书店,1986.

[7]徐敬亚.关于新诗中的“空白”[J].山花,1983,(2).

[8]赵艳,夏日光.突显理论与诗歌省略[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1).

[9]夏日光.中英视觉诗语篇衔接对比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Another Analysis of Flexibility Beauty of the Ellipsis in Poetic Language

ZHAO Yan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Sanming University,Sanming,Fujian 365004,China)

Ellipsis as a common phenomenon exists in the language,especially a major feature of poetic language,which has a distinctive aesthetic value of poetics.Funcitons and flexibility beauty of ellipsis in poetic language—the beauty of image,the beauty of language form,the beauty of poetic rhythm are analyzed.The deeper these flexibility beauty of the ellipsis in poetic language is known,the better readers can appreciate the charm of poetic language.

poetic;ellipsis;functions;flexibility beauty

I052

A

1674-0297(2012)02-0135-03

2011-10-12

三明学院科研基金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突显理论视域下的诗歌语言省略研究”(编号:A201111/Q)的阶段性成果。

赵 艳(1982-),女,河南西平人,三明学院外语系助教,硕士,主要从事篇章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研究。

(责任编辑:张 璠)

猜你喜欢
语意省略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语意巧连贯,旧“貌”换新“颜”——从“八省联考”卷探析高考语意连贯题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弹性夹箍折弯模的改进
运用思维导图,做好提炼语意题
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符号学语意——读《符号学产品设计方法》有感
从中日两国宗教基本概念的语意表达看两国对宗教的认识
中间的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