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霞
(厦门理工学院外语系,福建 厦门 361024)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以写作课为例
杨丽霞
(厦门理工学院外语系,福建 厦门 361024)
英语专业如何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依然是一个亟需展开的重要课题。把英语写作教学与思辨能力的培养相结合有利于改变英语专业教学中重语言技能训练、轻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为培养写作教学中学生的思辨能力,应更新专业英语写作教师的教学理念,将思辨内容融入写作任务的规划,使思辨能力融入英语专业写作评测模式,并把思辨能力融入写作教材的建设中。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写作教学;写作模式;有效途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腾飞与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近些年来国内教育界对思辨能力的探讨愈发热烈。与国外的大学生相比,中国学生普遍缺乏思辨与创新能力。而外语专业学生尤其突出。早在1998年,黄源深就曾撰文提出我国外语专业的“思辨缺席症”问题。并指出“思辨的缺席直接影响人的创造力、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影响人的素质。”[1]相当长一个阶段,我国英语专业教学以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语言基本功,一味强调记忆、模仿,却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在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独立提出见解能力方面非常欠缺。我们现在的外语教育停留在思维能力结构中的记忆(remembering)和理解(understanding)两个层面上,培养的是学生低层次的思维能力。为适应全球化信息时代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更高要求,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有一定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思考和辨析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达到创新能力。写作作为一门英语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最有效的课程之一。除了训练学生基本的写作技能,加强学生创新和思辨能力的培养是写作课的改革方向。
作为传统的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法——写作成果教学法(product approach)长期居于垄断地位,教师倾向于灌输式教学,课堂教学活动一般包括介绍写作技巧、范文评析、讲评学生作文、纠错练习等。教师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写作的技术性细节上,如内容是否切题,语法是否正确,行文是否流畅,而对学生的写作过程介入不深,或根本没有介入。很少关心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受其影响,考核方式采用期末考试这一终结性评估方式。平时成绩一般只作参考。终结性评估体系使得师生都看重语言的准确性、得体性、流利性,而对写作内容不太在意,对于学生思考问题的视角、对观点和论据的反思和质疑、逻辑推理能力不去追究。
针对写作成果教学法的弊端,西方语言学家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过程教学法(process approach)。他们将写作视为一种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和语言交际过程。该方法强调写作是一个过程,写作课应该教给学生构成写作过程的一步步的操作方法。过程教学法把写作过程分为写前准备、写作阶段和重写阶段。即构思、初稿和修改三个阶段,该过程是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及教师的监控指导而实现,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的是师生的交流与互动。过程教学法之所以已成为西方写作教学的主流,就在于它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写作过程,充分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在轻松、自由,支持性的写作氛围中开展多样化的写作活动,在反复的写作与修改中开拓思路,完善文章内容。近年来我国高校引进并实施写作过程教学法。写作教师非常注重写前的“头脑风暴”活动,引导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探讨写作话题,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多角度地、批判性地看待某一社会热点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固有的范文讨论环节也以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为宗旨,辅助写作技巧的分析。同时将思辨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其他写作环节,如∶平时写作作业要求学生建立一个文件夹,包括写前的草纲、初稿、修改稿、终稿。作业评阅采用自我评估、同伴评估和教师评阅相结合的方式。多方位的作业评阅方式都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为出发点。随之而来,传统终结性评估模式有所转变,写作课成绩考核强调平时的作业比重在总评成绩中的加大。体现了终结性评估与形成性评估相结合的评估方式。作文评判标准开始强调作文言之有物,有思想深度。新的评估方式反过来又促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积极思考,不再拘泥于低层次的记忆、模仿行为;不再只满足于写出层次清晰,思想内涵简单的套路文章,而是注重提高自己的分析、推理、评价能力。同时也促使教师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提高思辨能力。
作为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之一,写作课在多所高校进行了四年不断线式的教学实践。从基础写作到应用文写作再到学术性写作,英语写作需要不断地改革与创新,将写作教学的重点导向思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从而为英语专业的整体培养目标作出贡献。
(一)英语专业写作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凸显“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写作过程中引入“项目教学法”(project approach)。写作课教学,教师应跳出课堂范文解析和讲授规则的固有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思路。杨永林认为∶写作教学除了解决“如何写作”(how to write creatively)的问题,更要关注“如何思考”(how to think critically),也就是批判性思维的训练[2]。写作教学中要解决的一个主要矛盾就是应如何启迪思维。黄源深指出∶外语系的学生易患“思辨缺席症”,除了外语学习的内在规律使然,再就是教学方法上的偏执[3]。许多教师教学上往往重语法而轻内容,重模仿而轻创造。教师对语言准确性极其关注,却忽略了语言所表达的内容是否符合逻辑,论述是否切中要害,思想是否具有创意。按照杜威的理论,学习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而没有学生自身的体验不是真正的学习[4]。教师应当特别注意学习者主体在学习行为、学习动机、学习策略方面的各种变化,随时做出及时合理的调整,以便凸显“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式学习”(exploratory learning)、“协作式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镜像学习”(mirror-image learning)等学习策略的学习。在英语写作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意“协作式学习”策略的培养,借助于小组评议(peer-exchange reading&evaluation)活动组织与安排,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将部分较为枯燥的教学内容转移到第二课堂,在课外宽松的语境中进行,也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写作教学可以引入“项目教学法”。除了考试,实际生活中的写作往往有一个分析读者需求、搜集加工、整理思考素材的过程。鼓励学生就老师指定的一个写作题目认真阅读资料,分析讨论,相互帮助,写出有质量、有深度的作文,培养他们就一个题目进行调查研究和写作修改的能力[5]。写作过程中引入项目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另外一个极为重要的作用就是促进读写结合,促进学生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和评价能力的发展。
(二)思辨内容融入写作任务的规划中。文秋芳指出∶从认知的角度看,英语专业学生的认知水平远远高于所学习内容要求的认知水平,因此学习内容对学生思辨水平缺乏应有的挑战[6]。课堂用来激发学生兴趣的写作话题很关键,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会令学生去思考,共同讨论,如国际热点、社会问题。多数写作教师低估学生的水平,提供的写作题目缺乏难度,不给学生探索的空间,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王初明认为,好任务往往让教师发现自己低估了学生的创造力[7]。好任务的基本特征一是能够唤起学习者表达思想的欲望,二是能够拓展学习者的外语能力。为此,写作教师要在任务设计上下足功夫,提供一个操练外语的平台,让学生有内容可写,愿意写,能够写。传统的写作课堂只提供孤立的写作题目,如此简单模糊的写作任务无法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设计得当的写作任务能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挖掘任务主题,发现任务包含的焦点,寻找相关信息,确定表述方式,合理组织内容,安排结构,最后才能写出思想内涵深刻的好文章,写作的同时学生的思辨能力得以激发。
(三)思辨能力融入英语专业写作评测模式。上文提到随着写作过程教学法的推广实施,平时作业在期末写作总评成绩中的权重逐步加大。多数教师采取了终结性评估和形成性评估相结合的评估方式,突出了写作过程的重要性。传统终结性评估的测试通常是在每学期期末写一篇命题作文外加一篇小的应用型作文,作文体裁和该学期的写作教学内容直接挂钩。此外,在专业四、八级指挥棒的指引下,多数情况下学生在操练套路相对固定的“八股式模板作文”,并将这一成果体现在终结考试中,没有把批判性思维理念和技能融入写作测试中。学生平时用于课前头脑风暴的创新性思维启迪及课堂范文讨论的批判性阅读策略与作文互评策略等写作实践活动与单一的测评方式脱节。如果英语专业的写作测试内容强调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评价能力,必然会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注重提高自己的分析、推理、评价能力[8]。因此,在终结性评估中增加思辨性写作测试题型非常必要。写作教师可以采取读、写结合的测评方式。考试题型增加阅读材料以检测学生对文字资料进行分析、解读、阐释和评论的能力。如∶对中心思想的概述;对有争议论题的独特的见解及个性化的阐释;对论点、论据产生质疑并加以佐证。
(四)思辨能力融入写作教材建设中。目前写作课堂使用的教材缺乏思辨内容,对基本语法和写作技巧重视有加,如《英语写作手册》。这类教材一方面是适应外语习得者的学习要求,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习者思辨能力的发展。与国外教材相对比,如美国写作教材在教学内容上相对更加重视写作过程中所体现的思辨能力,如美国麦克劳-希尔出版公司出版的写作教材Writing Today。因此,在编写英语专业写作教材的过程中,应该借鉴国外教材的部分经验,在教材中增加有关思辨的内容,挑选那些引发学生批判性思考的优秀文章。一线写作教师可以结合中外教材的长处,安排以开发学生思维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材料。
在英语教学中,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主要是通过英语写作来实现的,而英语写作又能够直接反映学生思辨能力上的差异。总之,要根治英语专业学生“思辨缺席”的顽症,彻底解决传统英语写作教学中的问题,就需要写作一线教师们共同努力,革新理念,转变思路,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语言技能与思辨能力培养的融合。
[1][3]黄源深.思辨缺席[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7).
[2]杨永林,罗立胜,张文霞.体验英语写作研究[J].中国外语,2005,(6).
[4]Bernstein R J.John Dewey[M].New York:Washington Square Press,1966.
[5]丁言仁,刘海平.探索英语写作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J].外语界,2011,(2).
[6]文秋芳,周燕.评述外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J].外语学刊,2006,(5).
[7]王初明.外语写长法[J].中国外语,2009,(1).
[8]李莉文.英语专业写作评测模式设计:以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为导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1).
(责任编校:谭纬纬)
H315
A
1008-4681(2012)01-0154-02
2011-11-30
杨丽霞(1972-),女,宁夏银川人,厦门理工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