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道德现状分析与对策

2012-08-15 00:53周孝进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作弊思想道德道德

周孝进

(漳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漳州363000)

一、转型期构建大学生主流道德体系的意义

古今中外的历史表明,处于转型、变革时期的社会,其原有的居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往往会受到剧烈的冲击,而新的具有认知、导向和规范作用的价值体系则正处于形成当中。生活于转型期社会中的人们,在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等方面也往往会表现出某种困惑与矛盾。社会秩序的正常维持与运转,社会生活的健康、和谐与发展,又总是需要一套居主导地位的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引与规范。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社会处于剧烈的变动之中。随着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分配方式的差异化,人们的利益祈求、价值观念和道德认知也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构建适应时代和未来发展需要的主流价值观念和道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而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青年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道德水准不仅是当下社会总体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表征,更是关乎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分析当代中国大学生的道德现状,反思我们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得失,寻求具有针对性的因应举措,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全面推动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当代大学生道德现状主要特征

关于中国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诸多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总体上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一代,是充满理想、大有希望、值得信赖的一代,能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1]在近些年发生的重大事件中,我们都会看到大学生活跃、奉献的身影,从汶川地震、北京奥运到长江大学90后救人英雄集体,从日常的志愿者服务到支边支教,都表明当代大学生是勇于担当的一代,“他们没有忘记这一代所应担当的社会责任,他们定能接过推动中华民族早日复兴的接力棒,他们是值得托付的一代。”[2]

但是,由于我国正处于快速的社会转型变革时期,这对于那些人生观、价值观将要成型而又未定型的大学生而言,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甄别、选择与历练时期,也必然会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和道德实践产生重大影响。具体来说,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现状呈现出如下鲜明的时代特色。

首先,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生活条件相对其父辈普遍较为优越,容易产生强烈的自我中心的意识。中国传统社会是由家庭、家族、宗族、社区而国家的,形成并保持了一种“家国同构”的格局;社会主义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以集体主义为圭臬的。两者一般都强调个体对于家庭、社会的责任和奉献。而市场经济的推进与现代个体自由民主意识的发酵,使得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强烈,在面对很多道德选择的时候,往往会以自我为出发点,一味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从而有可能造成集体观念的淡薄。如在一项调查中,当问到大学生“你觉得使用不文明用语的动机”时,多达65.18%的人选择了“不痛快的时候发泄一下”。[3]这种选择和网络上常见的互相谩骂,都是当代大学生个性张扬的表现。他们在这样做的时候,纯粹是从宣泄个人情感的角度出发,往往图的只是一时痛快,丝毫没有考虑他人的感受,更没有考虑过这样做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

其次,当代部分大学生道德选择上体现出功利化色彩浓厚、理想因素淡化的特点。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确立,使得经济和利益的作用日益凸显,占据着社会生活和日常话语的中心。社会上各种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的风气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思想活跃的当代大学生。如在新浪网关于“你如何看待大学女生称白毛女应嫁给黄世仁”的调查中,有51.2%的人表示理解,认为时代不同观念也可以改变,个人有选择的自由。[4]那种“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雷人话语,在青年学生中也有不少的认同者。

当被问及“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能够做到事事诚信”时,84.82%的学生选择了“视情况而定,基本上可以”,而选择“完全可以做到”的仅有11.61%。这里“视情况而定”非常明显地折射出大学生对于诚信品质的非常实用和功利的态度与选择。这种特点在贯穿大学期间的考试、入党、评优、就业等过程中表现得也较为显著。如有的高校中教学楼、学生宿舍、厕所等处张贴的各种关于“答案”、“枪手”之类的需求广告,以及不断爆出的四六级英语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泄题的消息,反映出在这种火热的“市场交易”中,少数大学生“买主们”道德行为的极端功利化倾向,乃至为达目的心存侥幸铤而走险的心理状态。

第三,知行脱节是当代部分大学生道德现状的又一特点。中国的先哲早就认识到知行合一的重要性,并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5]这个问题表现在道德领域,其实就是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关系问题。按照我国学者的传统看法,人的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即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组成。其中,道德认知是品德的基础,其重要性虽不言而喻,但仅有道德认知是远远不够的。人的道德境界的高低绝不是仅仅表现在其对道德准则的认知上,更主要地是表现在其依据一定的道德准则所采取的惯常性行动之中的。

比如,诚信考试、不能作弊,这是小学生都知道的一条道德准则,但考试作弊却几乎是高校中久存不去的“顽疾”。当问卷调查问及“自己在平时考试中是否作弊”时,52.68%的大学生选择了“偶尔作弊”,42.86%的学生选择了“从来没有作弊现象”。从这两个数据可以看出,尽管学生们对于作弊行为很早就具有了正确的道德认知,但是仍然还有很多学生处于各种目的选择了“偶尔作弊”,明显的表现出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的脱节。

三、解决大学生道德领域问题的主要措施

其一,当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应该充分肯定并尊重个体差异的存在,注意道德教育活动的层次性,将先进性的总体要求和务实的差异性效果结合起来。今天的大学生道德教育很多是像工厂流水线的生产一样,是在用同一的教材、同一的方式和同一的手段对一群个体差异极大的人施加影响。人本是复杂的,因先天禀赋、后天环境影响而出现的个体差异的存在是客观的事实,抹杀这一点就会导致道德教育活动的失败。“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当代大学生有的来自“官二代”、“富二代”家庭,有的来自一般工薪家庭,更有来自僻远山村的贫困家庭,成长环境差异巨大,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所处的社会环境各异,这就造成了当代大学生极大的个性差异。因此,实施思想道德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的个性差异,必须具有个性化特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只有如此,思想道德教育才能收到实效。

其二,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应该直面社会现实,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实践。当今世界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各种思想观念的冲突异常尖锐。在这样一个开放的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如果再关起门来,一味说教,无疑是行不通的。当今大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所接受的思想道德教育,往往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权威版本所进行的一种灌输式说教,人为地为学生营造出一种近乎真空的无菌环境,使他们脱离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教育者们不愿意耗费心力去引导学生直面社会现实,一心只教“圣贤书”;或者不能够就学生们关心的现实中的道德现象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引导。然而,在开放的信息化时代,大学生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迅捷地获取海量社会信息,并且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表现出不同的关注和兴趣,也会作出不同的道德评价。[6]因此,教育者既要敢于引导学生直面社会现实,也要善于分析现实社会中各种具有典型意义的道德人物和道德现象,帮助学生们释疑解惑,引领大学生们的道德认知,提升他们的道德境界。

其三,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要克服“知识化”倾向,注重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的“知行合一”。道德认知主要是一种思想意识,而道德品质则是“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规范采取行动时,经常表现出来的一些稳定的特征或倾向”,它“依赖于个体的存在而存在”[7]并且主要是通过个体的实际践行活动表现出来的。从书本中习得正确的道德认知,固然有助于大学生们明辨是非善恶,形成正确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评价,也有助于道德践履的实际展开,但是“知识不等于美德”,“知”与“行”之间有时候相差甚远。“小悦悦事件”中那些冷漠的看客,很难说他们没有正确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但是他们却没有正确的道德践履。所以,“仅靠‘道德观’拯救不了道德”[8]。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要注重实践基础上的道德内化,要“将社会道德标准、价值观、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等转化为其自身稳定的道德人格特质和道德行为反应模式”,将“道德知识逐步转化为个人内心的道德信念。”[9]所谓“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人”是在“做”的过程中而不是“学”与“思”的过程中展示出来的。因此,我要克服目前高校中评价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知识化”倾向,不能依据学生在《思想品德》等课程中习得的知识量的多寡,判定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要建立科学的道德评价机制,在大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知、情、意、行过程中,更加注重道德实践。

[1]王庆环.“80后”大学生思想主流积极健康 [N].光明日报,2008-08-01(2).

[2]本报评论员.“90后”年轻人是值得托付的一代[N].中国青年报,2009-10-29(1).

[3]问卷星.90后大学生道德观调查问卷[EB/OL].(2012-01-29)[2012-04-26].http://www.sojump.com/report/551801.aspx.

[4]慧 言.新浪调查:你如何看待女大学生称白毛女应嫁给黄世仁 [EB/OL].(2009-10-16)[2012-04-28].http://survey.news.sina.com.cn/result/38453.html.

[5]李伟明.中华传统经典教育的现代构建研究[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64-66.

[6]钱国林,刘 伟.网络时代大学生德育问题研究 [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4):124-126.

[7]燕良轼.高等教育心理学 [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218-219.

[8]张贵峰:仅靠“道德观”拯救不了道德 [EB/OL].(2011-09-29)[2012-04-28].http://www.sxgov.cn/content/2011-09/29/content_1115751.htm.

[9]易法建.论道德内化 [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1998(2):25-29.

猜你喜欢
作弊思想道德道德
作弊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 加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纵深推进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有人要你帮忙作弊怎么办
没作弊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