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文专
教育资源是指教学设备设施、教师、图书馆、书店、科技馆、青少年宫等各种与教育活动相关的资源。基础教育资源是指与基础教育有关的各种资源。当前在重庆市内基础教育资源分布不合理、不均衡现象严重,还有很多农村适龄儿童不能平等地享受国家的教育资源。如何解决当前面临的基础教育资源不均衡局面,是重庆市统筹城乡建设中的重要任务。
截止2005年底,全市有学校1.65万所,在校学生规模达到580.8万人,教学人员总数32.67万人。其中,基础教育学校1.5万余所,在校学生达到360万以上,基础教育学校占全市学校总数91%,学生人数占全市学生总数的62%,可见,基础教育是全市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全市40个区县的1.5万多所中小学分布呈倒三角形。农村学生基数最大,学校分布最多,城镇学生较为集中,主城区学生人数集中,学校分布较少。但学校规模却呈正三角形,市区学校学生人数规模最大,城镇学校学生规模次之,农村学校分布多学生人数规模最小。
全市基础教育设备设施分布与学校的分布基本一致。农村学校教育设备设施简单、落后,城镇教育设备设施较农村教育设备丰富、先进,市区教育设备设施则最好、最丰富、最先进。这说明,占教育人数最少的地区占用了最优秀、最先进的教育设备设施,而绝大部分农村学生却享受不到最好的教育资源。
如果将目前参与基础教育的教学人员分成优秀、优良、合格和一般水平的话,处于金字塔顶尖的优秀教学人员被集中在学校分布最小的市区,处于金字塔中间的是那些教学在优良和合格水平的教学人员,而分布在农村学校的却是教学水平一般教学人员。这并不是说农村基础教学人员的教学水平都不高,而是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其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远远落后于市区。
在与基础教育有关的图书馆、书店、科技馆等资源中,也是市区多、农村少的分布格局;而与基础教育有关的各类玩具店和文化用品店也是如此,各种游乐场所和动物园等资源更是如此。
目前,市内基础教育中的幼儿教育多采用私人开办幼儿园为主,而与之相关的资源都是由私人出资修建,很多设备设施都存在安全隐患。
目前分布在市区的教育资源很多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学校改建而成,比如重庆市第三中学、第七中学、巴蜀中学和兼善中学等为代表的一批中学都是属于这种情况。这类学校历史积淀深厚,相关部门投入的资金充足,及时到位,为这类学校拥有先进教育资源提供了先决条件。农村的很多学校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改造一些庙宇而建设起来的,建设的学校也因年久失修而破败不堪,很多学校都没有完整的课桌和体育设施,更别说学生课余活动设施了。
人们对孩子受教育有一个普遍认识,就是小孩不一定读书才有出息,于是千方百计让孩子读好学校,读名校。区县大凡有点富裕的家庭大多选择读书移民的方式将孩子带到市区上学,也就是花钱在市区买房子落户口,然后顺理成章地上主城区的学校。市内的一些地产商也和某些学校联合开发楼盘,以适应广大的读书移民。城区的教育设备和教学水平比农村高,因此家长也愿意花钱让孩子往中心区域挤。
重庆市95%以上的重点学校都集中在城市,农村基本上没有一所市级学校。这种现象如果得不到合理有效地改善,将会对重庆市教育布局产生不利影响。
随着经济建设对人才的吸引和影响,越来越多的市区学校对教育人才开出了各种优厚的条件,使市区成为刚走出学校后的人才首选就业地区,不到万不得已,他们是不会选择到农村就业的。有的为了能够留在城市里更是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有的宁愿在市区不知名学校就业,因为这样面临的机遇更多一些。
在统筹城乡建设中,要做到教育的城乡一体还需要一段时间。因此目前可以在教育设备设施配置和建设上实现城乡一体。目前在全国已有些地区在开始做这个方面的试点工作,如成都就在统筹城乡建设中把建设标准化农村学校作为一项重大举措,市内有些区县也在开始这个方面的探索;其次是各种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农村的教师也能够使用到城市中教师一样的现代教学设施和资源,通过各种网络将城市里的优秀课件输送到农村学校;再则在农村学校附近,以村为单位建设一个供学生课余的游乐设施,以镇为单位建设一个标准的运动场和文化用品商场,为实现素质教育提供应有的资源;第四是让各种优秀的教育资源向农村转移和倾斜,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建设投入和保障。
要做到统筹城乡教育,教学人员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要做好教学人员的调整和培养,可以选调市区中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到农村学校中,以传帮带的方式来提高农村教育工作人员的教学素质。完善优秀教师的流动机制,可以将到农村服务的年限作为评定职称等级的一个重要部分。其次,要完善农村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和教育机制,使农村教师有更多学习提高的机会,并对自主对教学和学历提高的教师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和奖励。第三,可以利用现在国家对师范学生的政策,整合市内师范院校资源,培养更多优秀的师范学生补充到农村中去,并对到农村进行教育个师范学生给予相应的补助,对愿意深入农村参与教育的师范学生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第四,农村教学人员到市区国家级和市级学校进行学习。
各学校之间定期进行教学理念和先进模式的推广交流活动,尤其是居于市内的各国家级和市级学校。将教学和管理经验交流活动作为学校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完善各种学校交流机制。目前,有的地区还采用了以先进带落后的方式进行统筹教育。如开办多个分校的方式,几所学校一个法人的模式等。这样就可以把市内学校的先进教学模式和理念带到区县,进而影响农村的教育,使城乡教育连成一体。
在重庆市“十二五”规划和重庆市“十二五”教育规划中,统筹城乡教育已成为各部门高度重视的一件大事,全市上下充分认识到统筹教育在城乡建设中的重要性。目前重庆市教委就统筹城乡教育问题召开多次大会讨论,并成立了统筹城乡教育委员会,以指导全市的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使全市的教育形成一盘棋。与此同时,要做好统筹城乡教育的宣传和发动工作,为统筹教育资源工作的顺利开展扫清道路。同时要让人们了解到从此以后受教育不再受到地域差别的影响。
各种有利于统筹城乡教育的机制和激励政策的快速出台和执行是有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保障。在“十一五规划”的指导下,迅速落实和完善与统筹城乡教育有关的诸如资源合理布局机制、激励机制、学校之间交流机制等各项具体措施,制定各种有利于基础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的机制和制度,用政府干预机制来保障这些机制的有效执行和落实。
教育资源分配一直是困扰各地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人人受教育机会平等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在实际工作中操作最难的。因此,在制定教育资源再分配,合理统筹城乡教育资源规划和具体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方案在具体落实过程中的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