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内部审计对企业效率与内部控制的平衡——以通信企业为例

2012-08-15 00:46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重庆市分公司
财会通讯 2012年22期
关键词:效益效率管理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重庆市分公司 戴 维

内部审计本质上是一种控制,控制的唯一目的就是帮助企业管理风险、促进有效治理,实现企业目标。如果内部审计人员在内部控制评审过程中片面理解规章制度、流程的要求,过于强调“不能这么做”、偏重程序性痕迹和过程样本证据材料,缺乏对评审事项所依据的企业政策的全面掌握和深刻理解,提出一些“不符合规范”、“不符合流程”、“应该如何做”的意见,也会使一些原本合规的做法还要增加过多的程序限制,降低了企业管理的效率。因此,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内部控制为切入点,找准关键控制点,遵循成本效益相平衡原则,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找到风险与效率的平衡点,以恰当的成本实现有效的控制,使管理的效益要大于管理的成本。本文拟以通信企业开展评审工作中应把握关键控制点的企业效率与内部控制关系进行实例说明。

一、熟悉企业规章制度、内部控制规范,提升审计质量

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内部控制评审工作中除掌握内部审计标准、程序和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外,还应不断掌握和熟悉企业新的规章制度、内部控制规范,尤其是了解新的行业政策和变化,同时积极参加企业内部组织的流程制度、专业知识的培训,才能更深入的开展审计工作,避免因为对工作的不了解提出不合理的建议,影响了企业的效率。如在评审企业的控制环境中有一个关键控制目标是严格执行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有的经营单位由于工作量及人工成本效益的关系存在审批与会计处理、实物与账务管理等互斥职责由同一人担任的情况,内部审计人员在评审中应结合企业内部控制流程对控制活动中业务环节的执行情况抽取相应的样本进行测试,是否有其他监控的补偿性控制措施,以及补偿性控制运行能否有效防范和减少舞弊风险,将适合本地且行之有效的管理和规定融入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增强内部控制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经营全过程的风险管控作为评审的重点,促进效益增长

内部审计人员在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果时,应将企业经营全过程的关键业务环节作为评审重点,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揭示制约经营发展和效益提升的潜在风险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推动企业防范和控制经营风险,促进效益的增长。

(一)评价经营过程的规范有效性,提升企业业务运营能力 内部审计人员在评价通信企业经营过程的规范有效性时,应重点评审企业业务受理环节的效率及管理效果,如通信企业为了防范用户欠费风险,规定用户入网受理时,同一身份证限制办理多个2G或3G号码,审计人员在评价时应重实质,如果企业通过评估客户职业、收入背景及支付信用,按信用控制依据放开了入网限制,风险在可控范围内,且发展的此类用户欠费率也不高,内部审计人员就不能轻易认定企业的经营过程欠规范,导致提出错误的整改建议,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率。另外,在重点评审营销费用支出的规范性和效益性时,对渠道系统中存在部分手工录入的营销费用一定要延伸分析,进一步测试支撑系统不能自动计算生成的原因,是否系统的改造成本大于收到的效益,仅为解决临时促销政策的支撑情况等。

(二)评价收入生成的重要控制环节,避免企业效益流失 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及业务结构的多元化发展,内部审计从收入生成的关键控制流程进行全过程跟踪,避免收入跑冒滴漏,保障企业收入的有效增长。在评审的过程中,分析企业对赠送、减免费是否视同商业折扣,是否列收列支,是否存在网运端电路开通而计费端未出账确认收入的情况,客户超信用条件欠费停机后,是否停止出账确认收入,是否根据实际获取的现金流确认收入而赠送部分未确认为收入,检查企业系统外收入情况,系统外收入的产生的原因是否合理,计量、确认等是否准确,是否存在通过代理费列支向用户赠送流量费,在实务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分析,并给出合理的处理意见。

(三)评价营销资费政策的效益性,提高收入市场占有率 低效的资费套餐不仅造成企业资源浪费和营销费用的损失,也不利于宣传企业统一的品牌形象。内部审计要对营销政策评审要从业务、产品、套餐政策的效益性,重点分析优惠后收入能否弥补网间结算及CP/SP结算,净收入能否弥补代理佣金,判断是否存在效益低的套餐或业务,提出问题并要求改进。在评审过程中,根据提取的截止到评审日在用的资费套餐清单,分析业务营销政策是否给企业带来收入和利润的增长,对各类付现成本等数据进行分析是否存在不盈利套餐,对不盈利套餐是否及时进行了清理,对存在赠送、减免的营销资费政策,随机抽取具体用户,检查计费系统是否进行了有效设置,对无现金流用户是否进行了特殊标识,是否将风险降至可接受程度。在可控的基础上,只要收益大于风险成本,应取消限制或预存话费门槛,放开国际漫游、国际直拨功能,对因扩大收益业务而增加的欠费率应给予积极支持和合理评价

三、深入基础管理环节开展工作,促进企业管理上水平

基础管理水平的提升是企业加快发展和提升效益的保障,内部审计人员要深入基础管理环节,开展对资本性开支、IT系统、资金、实物管理等内部控制规范的有效性评审,提升企业基础管理水平。

(一)开展投资效益审计,提高资本性开支效率及效益 通信企业的网络覆盖及建设是运营的基础,网络运行效率及资产利用率的高低关系到最终用户享受电信服务的质量。通过评价工程项目责任落实及有效执行情况,能促进建设项目全过程的规范管理、节约投资成本和投资效益的提升。内部审计人员开展投资效益审计,从科研立项、授权审批、招投标程序、合同签订、设备采购、物资管理、竣工验收和决算等重要环节的管控情况进行监督,促进资本性支出全过程的规范管理,特别是要关注转固不及时的问题,在评审工程项目转固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的同时,分析是否存在盲目投资,资产闲置浪费的情况,是否不计成本,造价过高未经批准擅自投资造成损失浪费的情况,是否存在管理责任未落实的情况,评价应重实质切忌教条,在效率关系企业重大利益的特殊情况下,在保证行为可控、具有其他有效辅助措施基础上,应理解程序先后秩序的实际操作与内部控制规范的执行差异。

(二)开展IT审计,确保业务经营数据准确 IT系统是规范市场和管理行为的一种手段,内部审计要关注企业营业及财务系统对业务经营及财务报告的支撑能力,确保各项业务经营数据准确,真实反映经营状况及财务成果。因此要从营业系统到财务报告各环节工作流程端到端的完整性及自动化水平进行评价,提高系统安全管控能力,防范经营信息失真风险。通过IT评审,折射出市场前端及流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出账处理阶段除系统自动完成部分,还有部分手工调整的数据,要检查手工调整的审批手续是否齐全,注重实质,判断调整项是否合理,分析是否存在由营业受理系统触发的客户投诉类的用户费用减免情况,部分专业间分摊的收入需要手工调整的情况等。

(三)开展资金资产审计,提高资金资产使用效益 资金资产是企业正常运作和发展的重要资源。特别是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和发展的命脉,其安全和使用效益是必须持续关注的问题。内部审计围绕资金资产管控,通过对资金资产管理关键环节及关键控制措施的评审,能有效促进资金资产管理制度贯彻落实,防范和控制企业因资金资产管控不到位,可能导致资金的截留、沉淀、失控及资产流失的风险,推动企业持续健康有效发展。内部审计在资金评审中要关注营业款等重要资金的及时上缴,对于各营业网点等存在无法按期上缴的情况,特别关注缴款方式和缴款周期,分析未全额上缴营业款原因及保管措施是否合理,是否有完善的缴款控制措施;代理商交款周期内的平均交款金额不得低于代理商押金余额等。对于资产,要重点关注存货、工程物资的管理情况,既要关注实物是否安全完整,又要关注存货、工程物资的利用效率,剩余物资必须及时清点并办理退库手续,采购新物资前是否优先利旧,是否存在采购与库存脱节,造成资产闲置、积压、浪费或形成跌价损失的情况,是否导致网络资源使用效益低下及损失浪费的风险,通过内部控制评审促进企业资源的整合利用,帮助管理层进一步挖潜增效,提高资产利用率,提升经营效益和效率。

四、重视审计成果转化应用,推动内部控制体系整合优化

内部审计的目的是帮助企业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经济效益。如果发现的问题没有得到整改落实,审计人员付出的辛苦劳动就会付之东流,审计的质量再高,对企业创造的价值也等于零。尤其是审计人员针对企业存在的业务流程过于繁杂、控制链条过长导致工作效率慢所提出的流程和制度整合优化建议,审计人员要加强后续审计力度,提高审计成果的转化利用,积极协调、督促企业及时整改,使得整合优化后的流程和制度能较好地平衡效率提升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达到规范管理、提升效率的目的。

猜你喜欢
效益效率管理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跟踪导练(一)2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钱”、“事”脱节效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