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启示

2012-08-15 00:43张钟声刘凤国
关键词:执政党国家建设

张钟声刘凤国

(辽东学院 a.党委宣传部;b.人事处,辽宁 丹东118001)

国外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启示

张钟声a刘凤国b

(辽东学院 a.党委宣传部;b.人事处,辽宁 丹东118001)

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南、朝鲜、老挝和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顶住了苏联解体、东欧巨变的冲击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制造的颠覆渗透、外部挤压,结合世情、国情、党情,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和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对于不断探索巩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地位,不断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全面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等诸多问题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因此,及时总结这些国外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成败得失的历史经验,对中国共产党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

20世纪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的时期,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影响力与生命力曾一时普照全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写下了波澜壮阔的篇章。然而,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重大的挫折,曾经执政几十年的国外一些共产党陆续丧失政权,甚至最终导致了亡党亡国的历史悲剧。全球社会主义国家由原来的15个减少为5个,社会主义革命进入了低潮期,“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如何持续保持党的生命力”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共同面临的挑战。当前,作为全球最大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经过91年的发展,到2011年底,党员总数达8260.2万名,党的基层组织总数达402.7万个。如何保持党的纯洁性,积极应对来自党内外的严峻形式,牢固树立执政党的风险意识,不断增强党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成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越南、朝鲜、老挝、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坚持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政党实践的指导地位,积极应对国内外复杂局势,坚定了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创造性地发展了社会主义,国内革新开放事业不断进步,执政党的生命力、组织力、战斗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事业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由于同属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建设存在相同的逻辑性,遵循共同的规律。因此,总结他们在党的建设上取得的成就和新的趋向,并进行规律性研究,这些对于新时期加强和改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推动党的建设科学化将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一、国外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面临西方“和平演变”的挑战

“和平演变”是冷战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促使社会主义国家崩溃瓦解的一种非暴力手段,其具有隐蔽性、非对抗性和渐进性的特点。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西方“和平演变”在社会主义国家取得了重大突破,苏东剧变,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包括它的中心——苏联在地球上消失了,这是社会主义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重大挫折。就社会主义国家来说,由原来的15家减少为5家,土地面积损失70%,人口损失22%;就世界各国共产党来说,由原来的180家左右减少为130家左右,少了50家左右,党员人数由原来的9100万左右减少为6600万左右(其中当时中国有5600万)。[2]为应对危机,社会主义国家纷纷进行了改革,加强和发达国家的经济合作,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西方价值观也逐步流入,社会革新带来社会矛盾的凸显。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社会主义国家的内部矛盾,通过民族冲突、宗教问题以及其他社会问题加强了“超越遏制战略”的实施。例如:美国以南海问题为契机,加强和越南的战略合作,以经济和军事上的合作为前提,在政治上诱使越南改变共产党领导的一党制,转而实行以多党制为基础的政治多元化。同时,西方国家充分利用在互联网上的话语权,利用海外的反动组织和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反党势力的相互勾结,煽动民众反对共产党的领导,歪曲社会主义制度,宣扬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以达到“和平演变”的目的,成为“和平时期”威胁共产党执政地位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二)党的体制机制缺乏活力,运作方式有待革新

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自身活力不足,党的内部民主建设进程缓慢,与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不相适应。在思想建设方面,思想解放的步伐略显保守。社会主义在宣传上是全面代替资本主义的,但从社会主义革命实践来看,这种代替缺乏切实可行的具体发展政策,最终导致社会民众对共产党改造现实社会的能力和可行性缺乏必要的信心。同时党内改革需要规范党的执政方式,不可避免的要触动一些既得利益者,领袖治党的传统模式使党内大权过于集中,导致党内纷争不断。在组织建设方面,党内活力和创新的动力不足,逐级选拔制度导致难以为党选拔优秀的人才。自上而下的运动动员式结构特点使党的基层组织纪律松弛,党内积极参加政治生活的党员难以保证,部分群众党员被边缘化,缺乏对党组织生活的热情,党的基层组织涣散现象严重。在权利交接方面,古共、朝鲜劳动党仍未恢复常态,难以做到精英治党模式,特别是朝鲜劳动党三代的近亲传递,虽然起到了保持稳定的实效,但导致执政党思想的僵化和保守,不利于社会主义执政党的民主形象。在党风建设方面,腐败问题依然严重,由于一党长期执政,缺乏有效的监督,腐败问题在社会主义国家愈演愈烈,反腐仍是共产党执政国家长期面临的严峻挑战。

二、国外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基本规律

(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断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

苏东剧变使整个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低潮,同时也给越、朝、老、古等社会主义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苏东剧变根源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也充分证明了“一条道路、一种模式”不可行,盲目照搬不但导致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的停滞,而且还有亡党亡国的危险。

结合教训,越、朝、老、古等社会主义国家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的要求,在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同时,加强执政党理论纲领的灵活性和包容性,不断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使社会主义事业在新时期仍保持了较为强大的生命力。越共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保持党内思想的高度统一,强调“改革而不改色”,并积极清退那些借助改革而鼓吹多党制和政治多元化的领导集体成员,确保了党在发展过程中的纯洁性。越南共产党在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方面的探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越共高度重视加强党建工作,不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稳步推进民主制度建设。越共制订中央领导机构的新工作制度,如实行质询制度,改革选举方式,基层组织民主建设法制化和制度化。继续开展党的建设和整顿运动,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反腐力度。在党内广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推行党员评价制度和干部交流制度。[1](P13)朝鲜劳动党多年来坚持“社会主义的主体思想”和“先军政治”的口号,确保了党内思想的高度统一和社会的稳定。在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层面,一方面,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大力推进“先军政治”,并提出建设“朝鲜式的社会主义”;另一方面,提出要强化领袖权威,维护政权稳定。强调每个党员和群众在任何时候和任何环境中都应拥戴革命领袖,维护领袖的绝对权威。金正恩上台后,全面树立以金日成—金正日主义为唯一指导思想,并提出了全社会的金日成主义化纲领。古共与敌对势力长期展开持之以恒的“思想战”,在苏东巨变后,卡斯特罗在全党全国开展“纠正错误和消极倾向过程”,通过思想教育工作来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保持了基本的稳定。面对国内外的发展压力,老挝人民革命党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全面贯彻落实“六项基本原则”,为老挝人民革命党在新时期的革新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

(二)改革开放是新时期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选择

一个国家若要全面启动社会改革,首要条件就是做好对内外环境的改良,为改革的全面实施做好铺垫准备,这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进行全面的思想解放,这一点无论是苏东式的激进改革,还是我国和越南的渐进改革,都是如此。近年来,越、朝、古、老等共产党执政国家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充分认识到现实发展和思想观念之间的差距,通过解放思想,勇于突破禁区,用改革的方式对发展思路和模式进行了及时的调整。

朝共在“先军政治”基础上提出了“实利主义”,以经济发展来推动社会发展。2011年1月,朝鲜颁布了《国家经济开发十年战略计划(2011-2020)》,朝鲜官方表示,这一计划制定了在2012年打开强盛大国之门的框架。2012年4月,金正恩当选朝鲜劳动党总书记以来,朝鲜政策更加趋向务实方向转变,并以农业为改革核心内容,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在2011年4月召开的古共“六大”不仅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而且还通过了引人瞩目的经济改革计划。古共“六大”通过的《经济和社会政策方针》规定,古巴经济模式将继续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能力和劳动”为依据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为基础;古巴经济模式的目标是保证社会主义制度的持续和巩固,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011年3月,在老挝人民革命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再度当选的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朱马利·赛雅贡指出:要把老挝人民革命党建设成为廉洁坚强稳固的党,使党的作用和能力符合新时期的历史使命;并在2015年基本解决贫困问题,在2020年脱离世界贫困国家行列,继续向社会主义目标迈进。20世纪80年代后期,越南共产党在党的“六大”上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实行全面革新路线和方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越南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2001年4月,越共“九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是越南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经济体制革新的目标模式,提出到2010年基本上形成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体制”。[6]

(三)大力加强执政党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

20世纪末开始,全球范围内掀起了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社会主义国家也面临着执政党地位合法性的考验,从众多发展中国家实现“民主转型”经验来看,过分强调扩大公民权利和个人自由反而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环境和发展沿革需要更加制度化的民主政体,而不能照搬西方的政体。所以,在现代民主政治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要大力加强执政党建设,而要解决党执政的社会基础问题关键是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首先,要坚持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关系。这一点古共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卡斯特罗率先深入基层,体察民情,倾听群众意见,进而为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提供了最为直接的依据。古共干部的待遇不高,收入差距也不大,党员的亲民意识强烈,在困难面前能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在用车、住房等方面都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并接受群众的监督,真正做到了共产党员“甘于奉献,享受在后”的无产阶级思想。其次,要关注民生,注重社会公平。“消除剥削,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共同目标,而这一点需要努力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减少因为经济发展而来来的贫富差距的问题。再次,要加大惩处腐败的力度。越南在制度上建立健全反腐败的监督制约机制,通过开展建党整党运动,从思想和组织上反腐。2007年6月越南建立了第一个反腐败网站,并直接由越南反腐局管理,给人民提供了一个举报腐败的平台,提高了反腐败的群众参与程度,实现了全民反腐的目标。[4]1991年以来,老挝人民革命党开始独立探索“如何加快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等问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是加强人革党领导核心的地位和作用,反对自由化、多党制和政治多元化,抵制西方的“和平演变”,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三、国外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对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启示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当前中国共产党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所面临的重大课题,越、朝、老、古的执政党在经历过苏东巨变所带来的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低潮期后,结合自身实际,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些做法和经验,进一步揭示和证实了共产党执政发展过程中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对中国共产党探索执政规律富有启迪意义。

(一)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基础

民心向背是决定政党、政权盛衰成败的关键因素,是检验一个政党是否具有先进性的试金石。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执政党,要永葆其执政地位的稳定,必须始终如一地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始终如一地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否则,就会抽去自己的存在基础,遭致被人民群众抛弃的悲剧性结果。

苏东政局发生剧变,政党丧失政权,可以说同这些国家的领导层脱离群众有着直接关系。古巴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古巴人民在严峻的外部条件下,维持党的执政地位不动摇,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就是古共非常重视密切党与群众之间的联系。卡斯特罗曾强调指出:“古共要维护同群众的联系,因为这是党存在的基础,它给党以威信、权威和力量。永远不能超越群众;要永远和群众在一起,永远在人民的心中。”为了解决人民的实际困难,古巴共产党制定了152项关系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等切身利益的社会计划,覆盖全社会的方方面面。针对近年来存在的就业、儿童营养不良、残疾人保障、老年人生活等问题,古巴共产党还先后提出了72项具体实施计划,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称赞。越南共产党也特别注重密切联系群众,越共“九大”提出:要坚持“源于人民、属于人民、为了人民”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要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关心人民群众的利益,加强全民大团结。

历史和现实反复表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密切联系群众,既是改进党的工作作风的重要内容,亦是提高党管理国家事务能力的重要一环。这就要求我们党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必须把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增强忧患意识和时代紧迫感,根据时代变化不断发展党的指导思想和执政理论

一个政党的执政地位不是永恒的,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执政党必须要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发展观念,顺应时代潮流,始终清醒的认识到党所处在的特定历史时期所蕴涵的发展风险,坚定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定共产党领导不动摇。要积极应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超越遏制战略”,通过对话而不是对抗来解决意识形态上的问题,增强政党间的包容性,共同为全球和平发展而努力。要把党群关系视作党的第一生命力,积极化解国内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提高党的民主和群众的参与意识,创新与民众沟通的机制与平台,以凝聚党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任何一个政党都建立在相应的理论基础之上,而执政理论只有不断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变化,才能更好地指导党的执政实践,反之,势必影响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动摇其执政地位。

(三)坚持经济建设与党的建设相结合的方针

纵观世界政党的兴衰沉浮,关键取决于它能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制定出符合本国实际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则党的事业兴旺发达;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党的事业必定衰败。[5]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作用和反作用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也揭示了社会主义执政党自身建设和党带领国家开展经济建设的基本规律。一方面经济建设促进了国家的发展,为党的建设注入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党的建设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为经济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当前,我党全面开展的党的创先争优活动就是保持党的先进性与时俱进的品质,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提高关键是看能不能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深化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所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破解改革所面临的难题和阻力,需要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把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更加紧密结合起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3]

[1]唐君,辛易.国外政党执政镜鉴[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2]赵曜.冷战结束后世界社会主义的态势和走向[J].党建研究,2003,(3).

[3]张钟声,孙鹤,刘凤国.从伟大的工程到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历史思考[J].学习月刊,2012,(5).

[4]靳义亭.越南共产党反腐主要措施[J].党政论坛,2010,(12).

[5]赵继峰,赵毅.以广阔的视野看党建——世界执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J].新疆社科论坛,2011,(2).

[6]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课题组.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EB/OL].求是理论网.http://www.qstheory.cn/gj/gwzd/201008/t20100804_41653.htm,2010-08-04.

2010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党的建设科学化命题的历史及现实研究”(编号:L10ADJ004)。

张钟声(1969-),男,硕士,辽东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共党史和党的建设研究。

猜你喜欢
执政党国家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执政党道德形象的塑造
论参政党建设与执政党建设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略论陈云执政党党风建设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