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聪敏 周新平
心力衰竭主要是指各种病因致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不是完全独立的疾病。此病发病率高、起病迅速,病情较为凶险,发病时极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其作为心血管内科的危重症,病死率较高[1]。劳累、静脉内迅速大量补液等均可加重病情。本研究采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疗效,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3月~2011年5月收治的83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均符合急性左心衰竭临床诊断标准[2]。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男20例,女21例,年龄50~78岁,平均(64.3±1.4)岁,病程3~7年,平均(5.6±0.4)年。其中冠心病伴急性左心衰竭1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20例,尿毒症所致急性左心衰竭9例;治疗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51~76岁,平均(64.5±1.2)岁,病程2~6年,平均(5.4±0.6)年。其中冠心病伴急性左心衰竭1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19例,尿毒症所致急性左心衰竭9例。所有患者均排除严重瓣膜狭窄、血容量不足、心源性休克、缩窄性心包炎、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需机械通气者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等。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入院后给予常规利尿、扩血管、抗感染及原发病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先静脉推注负荷剂量2mg/kg,然后连续静脉滴注。在静脉滴注前3h用药剂量始终为0.01mg/(kg·min)。可根据血压、心率调整药量。
1.3 疗效判定 心功能分级标准[3],I级: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活动量不受限制,平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II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一般体力活动下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III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小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上述的症状。IV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劳动,休息状态下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显效:用药后30min~4h,呼吸困难有效缓解,心功能改善1级以上;有效:用药后4~8h,心功能改善1级以上;无效:用药后8h症状无好转,心功能改善不足1级。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显效32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2%;对照组显效27例,有效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5.6%。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6,P<0.05)。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寿命在不断延长,急性左心衰竭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该病主要病因是心脏疾病所致的左心衰竭出现排血量在短时间内减少,从而引起组织器官血流灌注不足,同时患者出现急性肺淤血症状[4]。其较早症状主要是呼吸困难,出现呼吸困难时,休息片刻后可稍微缓解,又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发生急性左心衰竭时血浆可渗入肺间质,而后进入肺泡内,使得气体交换困难,从而导致患者呼吸困难。由于其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如何安全有效治疗该病已成为医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传统的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方法主要是利尿、强心、扩血管等基础药物治疗,难以达到较好临床疗效,不能及时有效挽救患者生命。
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的药物价值较为显著。近年来已成为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新药,它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内源性激素,可有效扩张血管、利尿利钠和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对于改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障碍作用也较明显。其药理作用主要有:(1)可利尿排钠,有效降低循环容量负荷,增加肾脏滤过率,且不增加肾脏负担;(2)有效均衡扩张动脉和静脉,对于降低肺循环阻力、体循环阻力和心脏前后负荷有良好效果,还可迅速缓解呼吸困难和全身症状;(3)全面拮抗内皮素、交感神经系统、加压素过度激活产生的心脏毒性;(4)阻止心肌增生肥厚和间质纤维化,延缓心脏重塑,降低患者死亡率[5]。与传统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药物相比,具有以下几方面优势[6]:(1)其作用全面、均衡、迅速;(2)安全性较高,可以不通过肝肾代谢,对于肝肾功能低下患者,也可以使用,不影响用药,给药后极少发生低血压,若出现低血压,病情也较易控制,减少用药量或停药治疗即可恢复;(3)起效迅速,可及时有效抢救危重患者;(4)抗心脏重塑和多环节神经激素抑制因子;(5)此药使用方便,容易掌握药剂用量,建立稳定的血药浓度时就无需调整剂量。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其可有效缓解患者呼吸困难,改善心功能,减轻心脏负荷,抑制肾素分泌,增加肾血流量,扩张动脉,具有较强的利钠、利尿作用。本研究证实了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有明显疗效,治疗后也未见任何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对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治愈率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刘颂华,蔡洁云.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1,17(29):18-19.
[2]陈爱民.难治性急性左心衰竭45例诊治体会[J].内科,2011,6(5):450-451.
[3]刘素云,张丽枫.脂联素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变化及意义[J].河北医药,2010,32(12):1590-1591.
[4]吕远军,梁明俊,甄新焕.急性左心衰院前急救80例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14):142-143.
[5]Kapoun AM, Ann M.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exert broad functional opposition to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in primary human cardiac fibroblasts[J]. Circ Res,2004,94(4):453-461.
[6]曹斌,王震.新活素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2008,36(11):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