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个性发展与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究*

2012-08-15 00:53壮,杨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1期
关键词:创新型育人人才

马 壮,杨 松

(常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大学生个性发展与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究*

马 壮,杨 松

(常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时代赋予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然而现阶段高校的育人理念、教学方式方法、教学团队、对大学生的评价标准却与此目标不相适应。应当以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为突破点开展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创新和实践“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探索并设计适应高校大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模式、组建起高效率的创新型的教师团队、建构适于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高校大学生评价体系。大学生的个性向正向发展,创新型人才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追求。

大学生个性发展;高校;创新型人才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1]创新作为我国目前国家发展的目标,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是时代赋予高校的重要使命,以尊重和发挥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前提会使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工作事半功倍。本文就试图从个性发展角度探讨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个性发展与大学生个性发展

(一)个性发展的内涵

在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将个性发展等同于个人主义,具有计划经济特色的教育模式就忽视了个体的特性和需求,致使20世纪80年代前教育领域出现了一些列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积累致使目前教育中依然存在一些地区、学校、家庭不能正确处理全面发展的关系。在个体的发展中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一部分人对个性的理解出现偏差,把个性绝对化,为所欲为,形成一些危害他人、社会的兴趣、行为、价值观和世界观,并冠之以个性。由此可以看出,正确理解个性、个性发展的内涵,对个体和教育发展意义重大,是个体健康成长、有效开展教育的基础。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个性是个体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在生理和心理的综合体现,个体的记忆力、想象力、观察力、注意力、学习能力等等都属于智力因素,情感、意志、气质、动机、兴趣等等属于非智力因素,具体表现为身理素质、专业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能力素质、文化素质等等。

从哲学角度探究,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包含了个性发展理论,以“现实的个人”为逻辑起点,在生产力发展的视域下,以个体的主体性来谈个性,认为只有个人在与社会交往、实践中与其个性相符,才是“有个性的人”,不然就是“偶然性的个人”,因而,马克思进一步提出,具有真正个性的人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存在。

(二)大学生的个性发展

大学生不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般而言,大学生的年龄在20岁左右,身理机能发育相对成熟,与同类的年轻人相比他们的智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学习力、观察力等相对较强,但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在形成过程中,易受各种因素影响,其非智力因素的为他人、为社会、为共产主义的倾向力就相对较弱。

就当前大学生的个性来看,个性也有正面和负面之分,负面的个性主要是人的心理问题的体现,个性发展的正面因素,即个体的兴趣、爱好、特长、天赋等,对大学生来讲,个性发展就是在学习过程中投入自己的热情,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对学习的目的和方法做出自己理性的判断和正确的选择。在这样一个过程中逐渐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理性抉择,激发自己的潜力,能够学以致用,达到自我发展。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在高校独特的环境平台中,受到的积极或消极影响,高校要发挥正向功能,将大学生培养成具有独立人格、独立思考能力、社会化程度高等综合个性发展的个体。

二、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

(一)大学生个性发展与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辩证统一

首先,大学生个性发展与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之间是相互促进的。高校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思维、能力的人。创新型人才具有健康的心理、强健的体魄、积极的价值观等基本特征。分析得出,创新型人才与个性的心理学涵义有很多相同点。创新型人才往往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发展良好,个性发展良好的人才有可能教育成为创新型人才。

其次,大学生个性发展与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统一于人的全面发展。正确界定个性发展的涵义,可知人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不是相互独立的,个性发展包含于人的全面发展,良好的个性发展是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同时,高校适应时代变化培养的创新型人才,是在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强调人的创新能力的发展,最终也是包含于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之中的。

(二)制约高校大学生个性发展的主要因素

1、高校的某些育人理念还不能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育人理念的先进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实现。目前高校的育人理念中还存在着一些传统的观念,过分夸大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性质,使得教师在教育环节中居于主导地位,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不平等地位,造成了知识的传递具有单方向性,这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过多地注重接受知识,而不是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社会呼唤多元化的人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难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高校大学生评价体系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目前,高校对学生的评价仍然停留在学生的学业成绩方面,主要看重学生的各门功课的考试成绩上,而缺乏对学生全面综合的评价,特别是较为忽视大学生的个人创新素质和成果的认定,这使得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平时的专业课学习中,更为严重的是高校大学生为了应付专业的考试,主要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记忆,而不是思考学习知识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造成了不少大学生疲于记忆书本上的知识,忽视独立思考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抑制了大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

3、创新型的教学团队的建设较为滞后

教师对于高校大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教师正面的有效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独立思考的品质,不断开拓学生的眼界,培养创新型意识。然而,目前高校在创新型的教学团队的建设中仍然较为滞后,不少高校虽然非常重视教师的教学成果,但对教师的考核主要集中在科研领域,使得高校的广大教师埋头于科研工作上,而忽视了对大学生的培养,特别是缺少对大学生教学方面的设计和创新,造成了一部分教师虽然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但在对大学生的教学工作上却缺乏精力,授课的内容也平淡无奇,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缺乏吸引力。

4、教学方式与方法缺乏新颖性

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是教师向高校大学生传播知识的有效载体,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启发,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然而,目前高校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还存在这欠缺之处,特别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单调,教学内容陈旧,脱离社会实际,教学方法单调、死板,教学计划、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整齐划一,不能面向社会办学,缺少与社会的互动交流,这些都客观上限制了学生主体的个性”,[2]此外,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这种“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往往忽视单个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发展,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往往处于被动的教育情境下,难以发挥自己的个性。

三、尊重个性发展,建立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高校应树立起“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

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育人理念的转变,“教师应鼓励学生用科学的怀疑态度和批判的精神去面对学习中的疑问,教导学生敢于摆脱传统习惯和思维定式,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得出自己的结论。[3]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应逐步改变以往的落后的育人理念,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构建起“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所谓以人为本是指,“以人为核心、以人为基础、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满足人的生存、安全、健康等自然性需求,满足人的民主权利、公平平等要求、价值实现、精神文化等社会性需求,关心人、尊重人、爱护人、发展人,追求对人本身的关照、关怀以及人身心的全面协调发展”,[4]在高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中,以人为本的“人”主要指高校的学生群体,即转变以往“以学科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理念,构建起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育人理念,教师的教学活动紧密围绕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行设计,并开展广泛的调研活动,主动吸纳广大的大学生进入教学设计环节,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培育他们的主体意识、怀疑精神、批判思维以及创新精神等,使得高校大学生能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充分张杨自己的个性。[5]

(二)重新建构适于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高校大学生评价体系

当前,高校应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重新建构起适于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高校大学生评价体系,改变以往单一型的以学生学习成绩作为高校大学生评价的主要指标,尊重个体的差异性,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坚持全面育人与个性培养相结合的思想的引导下,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在学生的教育和培养环节中,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纳入评价和衡量高校大学生的重要指标,从而建构起一整套科学的完备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使得学生不再单纯地看重自身的专业课成绩,而是能够在业余学习的过程中,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发展自己的个性,培养起自己的动手能力;同时,高校应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系统的调研,全面掌握大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等信息,在大学生入学时对其进行相应的学业设计,使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不断提高;此外,不断鼓励大学生广泛地参与课外的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过程中,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使高校大学生能够在参加活动和社会实践中不断激发自身内在的创新潜质,开拓自己的创新思维,不断满足多元化社会对特殊的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三)培养创新型的教师团队

高校大学生个性的发展需要一个开放的教育氛围和环境,这就有赖于有个性和高素质的教师对其循循善诱、开导启发,来培养和呵护这种发展。同时,“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创新教育的根本保证,是发展学生个性的必要条件,也是事关科教兴国战略全局的重要基础”。[6]因而,高校需要组建起一支高效的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收到启发,充分发扬自身的个性,培养起自身的创新意识。

首先,应该加大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高校需要加大具有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引进工作,特别是引进一些具有创新型的教育思想理念、思维方式、教学方式、个性特征的教师,组建起一支高素质的教育团队;其次,加强现有教师的培训。制定出相应的教师培养计划,形成完善的教师培训体制,对在教学思想理念、思维方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具有创新潜质的教师要着重培养,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再次,加大对教师教学方面的管理。高校应组织教师不断探索教学改革,摸索出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特征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方法,对教师在对大学生教育方面的创新提出更高的要求;此外,重新建构起高校教师的考核标准,对教师的考核不能仅限于科研能力方面,还要将教师的创新型教学作为标准纳入高校的教师考核体系中,使得教师能够关注对学生的教学环节,不断创新自身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

(四)探索并设计适应高校大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模式

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还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采取多种适宜的教学模式因势利导的培养学生的个性,在教学的方式和方法的设计过程中要承认并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天赋等个性发展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特别要避免教学模式上的“一刀切”。

首先,在教学模式方面,高校教师应该顺应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主动更新自身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以及现代教学技术运用,采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等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成效,从而改变以往较为封闭式的教学模式,建立起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其次,在教学方法上,过去传统的以灌输为主体的填鸭式教育方式已经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改革教学方法,探索和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具体的感性事物出发,不断地通过事实或者语言进行启发、引申,调动学生进行积极的讨论,从而使学生的思想认识产生质的飞跃,他们的情感、态度、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也随之产生内在的变化”。[7]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不断开拓思路,形成互相探讨、互相启发、互相促进的教学氛围,有效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够充分自由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在学习中体验快乐,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整个教学环节由“知识传授型”向“综合思维能力训练型”转变;再次,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教育,不断适应社会发展以及人才的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高校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提供高校大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创新实践的机会,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检验自身所学知识,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实践中所发现的各种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8]

作为科教兴国的国策,培养创新型人才任重道远。大学生是我国的未来和希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大学生是教育的落脚点。高校是我国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渠道,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规律,肯定学生在个性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掘高校资源,研究大学生个性正向发展的各项因素,改革高校学习中固化的传统教育模式,贯彻高校育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培养学生观念。适当进行教学、管理改革特别是教育教学模式和学生评价体系的改革,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是现阶段和未来高校需要着力探究的课题。

[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8.

[2]周 蕊.浅谈高校创新教育与大学生个性发展[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5(9):68-70.

[3]曹应文.对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培养的实践和体会[J].教育论坛,2010(23):29-30.

[4]于留成.坚持科学发展观,高校思想教育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J].中国高教研究,2004(10):13-15.

[5]李伟明,薛 勇,李克林.论常州科教城高校学生创业教育新模式的整体构建体系[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10):87-88.

[6]程良道,毕正宇.关于创新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对策思考[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126-130.

[7]邵 辉,葛秀坤,赵庆贤,等.安全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要素的思考 [J].常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1(1):5.

[8]王云良,周汉清.高职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与隐性课程建设初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42-43.

Personality Developm en t of University Studentsand Innovative Talen t Training of University

M A Zhuang,YAN G Song
(School of Chem 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Changzhou University,Changzhou 213164,China)

It is an important duty for universities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But now days the idea of education,teaching method,teaching team and the assessment system about students of universities are not consistent with the goal mentioned above.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personality and pursue the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w e should innovate and practice the people-oriented idea of education,exp lore and design the model of teaching,build teaching team with high efficiency,construct an assessment system that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personality.

university students’personality;university;innovative talants

朱世龙)

G40-058.1

A

2095-042X(2012)01-0113-04

2011-10-10

马 壮 (1981—),男,山东济宁人,硕士,助教,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创新型育人人才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人才云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