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洁宏
重症医学科是卫生部在颁发《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新增加的一项诊疗科目,是集中各有关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先进的监测和治疗设备,对重症患者的生理功能进行严密监测和及时有效治疗的专门单位。其主要业务范围包括: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延续性生命支持;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和器官功能支持;防治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1]。为危及生命的急性重症病人提供全面的高质量的医疗和护理服务,即对危急重症的病人进行各项生理指标的监测、生命的支持以及并发症的防治等,促进和加快病人的康复过程。重症医学科的患者均病情较为危重,病程变化快且具有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医护人员在护理时承担很大风险。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患者和家属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纠纷的发生率也随之提高。医护人员应不断提高护理的安全,而增强其安全意识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基础。此外,加强制度管理也十分重要。
本文分别对重症医学科临床护理的安全管理措施进行分析和阐述,报道如下。
医院必须按照相关护士管理办法,对护理人员的执业资格进行审查,执行资格准入原则,未取得护士执业资格的人员不得从事重症医学科临床护理工作。具体资格为从事临床护理工作3年以上的医护人员,当年毕业或未参加注册考试的新护士,以及进修护理人员或实习生不得独立从事重症医学科的护理工作[2]。只有严格执行护理人员资格准入原则,才能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有效,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避免医疗纠纷。
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护理安全的重要保证。重症医学科为封闭式的治疗场所,患者无家属的陪护,且病情危重、病程变化多样,导致护理人员的工作任务繁重,心理和生理的负担都较重,使其易产生身心疲劳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集中、认知行为变慢,造成护理工作质量降低,最终增加其工作中出现差错的概率,导致护理纠纷的出现。因此,应按照《2008年医院管理指南》对重症医学科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护理的固定编制人员与床位之比应尽量大于3:1,并实行排班制度[3]。
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是影响护理安全的最直接因素,因此提高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素质对于临床护理安全至关重要。由于重症医学科病房危重患者无家属陪护,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患者进行细致的照顾和护理。此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对于提高护理质量也十分重要。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知识及技术培训是保障护理安全的重要基础。由于重症医学科的患者常病情危重,复杂且变化快,疾病种类多样,涉及多种跨专业和学科知识,要求护理人员知识面广,技术掌握熟练,并有能力处理突发事件。
在重症医学科,常常会用到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对其维护和定期保养十分重要,以保证其运行良好。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使用的药品也很纷繁复杂,因此应建立完善的药品管理制度,定时清查,用完时,及时补充,避免需要紧急用药时,出现药品缺少的情况,耽误患者的救治,造成严重后果。
患者的病历以及治疗情况记录是实施合理有效的护理工作的关键。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病历的书写和病情和治疗情况的记录,并对相关文件进行规范化管理和定期查阅,对于患者的情况有充分的了解,以利于护理工作更好的开展。
加强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之间的沟通,对于临床护理的安全管理也十分重要。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减少不必要的误会,加速疾病的治疗。
护理也属于服务行业,因此,护理人员应形成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同时在护理过程中,充分尊重患者宝贵的生命、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只要有一丝希望就不能放弃,对患者进行全力的救治。
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护理水平的全面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重症医学科的相关管理者应该不断完善与改进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从多个方面和多个角度加大安全管理力度,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和水平,消除护理中的安全隐患,为重症医学科的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让他们能尽快缓解病情,尽早转入普通病房进行常规治疗,最终完全康复。
1 李宜.基层医院护理人员涉及的护理安全问题及对策[J].中华实用护理杂志,2005,21(2B):53-54.
2 张风清,李珍,黄体纯.护理安全管理与事故防范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67-68.
3 李付华.分组分层级管理在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5(17):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