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琳,独孤昌慧
(东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2)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美元、欧元等主要国际结算货币汇率大幅波动,我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在使用第三国货币进行贸易结算时面临较大的汇率波动风险[1]。同时,随着我国与东盟国家及内地与港澳地区的贸易、投资和人员往来关系迅速发展,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以人民币作为支付手段已迫在眉睫并具备现实条件。
2009年4月,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五个城市先行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境外地域范围定为港澳地区和东盟国家[2]。2009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和银监会出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2010年8月,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地区的通知》,将试点地区扩大到20个省市,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境外地域扩展到所有国家和地区。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允许境外银行参与中国银行间市场债券交易。2011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这标志着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已推广至全国,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了更为完善的循环系统。
人民币作为我国的本位币,在跨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必然会我国的外贸进出口产生积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由于人民币不是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外贸企业在进行结算时需要使用外汇进行交换,这就涉及到外汇与人民币之间的兑换。在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多端的情况下,汇率一旦变动,便会产生外汇风险。在人民币作为支付货币之前,外汇企业只能靠委托银行做外汇交易来降低汇率风险。我国实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后,进出口双方可以只使人民币一种货币进行结算,这样就不存在汇率变化的风险。
首先,节省了外贸企业进行外币衍生产品交易的有关费用。外贸企业为了规避汇率风险,在签订远期贸易合同的同时常会采用套期保值、掉期交易等方式来降低风险。如果采用人民币进行国际结算,则可避免这部分费用。其次,节省了汇兑所引起的财务成本。我国与欧美、日本等国进行交易时,主要采用它们的本国货币进行结算。我国与东南亚、韩国等国家进行交易时,主要采用美元结算。这都涉及到货币的兑换,每次兑换银行都要收取一定的兑换费用。如果采用人民币进行国际结算,则可以节省兑换费用。
采用本币结算,外贸企业不用办理进出口外汇核销手续,不需要向国家外汇管理局提供外汇核销单,也不需要到海关打印出口货物报关单外汇证明联,加快了通关速度。由于出口退税时申报币种和退税币种相同,可以使出口退税的手续更加快捷。同时,采用本币结算,结算资金在国内清算,不受时差限制,加速了资金周转速度,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虽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试点以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制约外贸企业在国际结算中使用人民币作为计价和支付货币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我国的出口产品中加工贸易产品占比接近40%,其产品完全处于买方市场,我方基本没有产品定价权,而且由于外界普遍存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境外进口商为了规避汇率风险倾向于使用自己本国货币计价和结算。即使是最有可能接受人民币结算的港商,大多数做的是转口贸易,他们向欧美客户收的是美元,若要换成人民币再来和国内的出口商结算,既麻烦又有可能发生汇率损失。由于人民币缺乏广泛的需求市场,使得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规模受到限制。
当前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在资本项目下人民币没有完全可兑换的情况下开展的,只有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才能使流到境外的人民币回流到国内。虽然,目前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已初见雏形,但其规模、数量以及交易品种远不能满足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需求。
国家规定人民币结算也可享受退税,但不收汇则没有核销单,出口企业不知道退税操作细则,便仍用美元结算。另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没有像SWIFT、CHIPS、CHAPS这样的资金清算系统,各海外商业银行普遍不知道如何进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具体操作,中央银行也没有为其提供政策性支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规模和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
针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所带来的各种挑战,有必要加强对相关政策的研究,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向纵深方向发展。为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可采取以下措施。
目前全国20多个省份的67359家企业已经成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试点企业,试点业务范围包括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其他经常项目人民币结算,与境内发生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业务的国家和地区已经达到181个。但目前人民币结算规模与中国贸易结算总规模相比仍显偏小,为进一步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规模,需要降低试点企业的规模门槛,使众多的外汇资金短缺的中小企业能够把握业务开拓和经营发展的良机。
人民币能否在跨境贸易中被选为结算货币主要取决于我国外贸企业的定价能力,贸易地位强的企业往往能够获得定价权,而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主要是资源性产品或处于产品生命周期形成和成长阶段的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3]。因此,在实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同时,外贸企业需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增加产品附加值,实现产业升级,争取产品的定价权。
只有人民币对内对外价值稳定,外贸企业才会选择人民币作为计价和支付货币,而近年来人民币一直面临对内贬值和对外升值的压力,政府需要构建合理机制以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例如:扩大资源性、高科技、新兴产业等领域的进口;实施再评估资本项目政策,完善有序的资本流入和流出渠道;建立境内外本外币债券市场,平衡外汇供需等。
香港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经香港处理的人民币贸易结算占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总额的80%至90%。未来需要进一步扩大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将离岸人民币市场扩展到更多的区域贸易中心,扩宽人民币跨境回流渠道等。在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日渐成熟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伦敦、纽约人民币离岸市场等。
国家必须同时推出操作性强的配套政策,进一步改进和提高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如:建立和完善人民币对周边国家货币的报价、平仓机制;有序拓宽人民币回流渠道,继续落实境外相关机构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工作;针对市场、客户需求的变化,积极研发和创新人民币结算金融产品;加强对外贸企业的宣传和培训,使境外的企业了解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操作方法。
[1]周小琳.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8,3(10):1-4.
[2]杜莉芬.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7(12):96-97.
[3]李婧.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看人民币国际化战略[J].世界经济研究,2011,9(2):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