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校区大学生学校归属感问题分析

2012-08-15 00:42金彦超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归属感校区校园文化

高 娃,金彦超

(大连民族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辽宁大连 116605)

分校区大学生学校归属感问题分析

高 娃,金彦超

(大连民族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辽宁大连 116605)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有归属和爱的需要,学生对学校归属感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活的质量。通过对分校区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找到了导致大学生归属感弱的主要原因,并着重对自然环境、校园文化等诱因进行分析,提出通过改善校园环境,加强专业教育,建设校园文化等措施来提高分校区大学生归属感的建议。

分校区;大学生;学校归属感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很多高校都出现了多校区办学的模式,分校区在高等教育中的特殊性逐渐突显出来。多校区办学在促进学科发展、整合教育资源、实现规模经济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不可避免地衍生出新的问题,其中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尤其引起广泛的关注。

1 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强弱直接影响到本身的大学生活质量,影响着学生学习生活的积极性。为了真实了解分校区大学生归属感的实际情况,本文对大连地区分校区的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以发放调查问卷为主,以实地考察和访谈为辅,并记录相关数据。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问卷400份,实际有效问卷382份,有效率达到了95.5%。

1.1 校址偏僻导致学生适应大学生活较慢

由于城市用地限制和规划需要,分校区校址多位于距离核心商业区较远的城市郊区或者欠发达地带。校址的偏僻,使得学生缺少参与校外实践活动的机会,对企业和就业缺少必要的了解,活动范围拘泥于校园。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对分校区的总体感受满意的有139人,占36.4%。由于校园周边的配套设施不完善,学生对校园周边环境满意度较低,尤其是对于校园周边的饮食休闲环境和生活设施的不满意感强烈,大部分新生对大学的高期望值与现实大学环境的落差使他们无所适从,由此造成许多学生情绪低落,对环境适应被动,缺乏归属感。

1.2 校园文化薄弱导致学生认同度低

校园文化对学生思想、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校园文化能否获得学生的广泛赞同和认可,能否引起学生的共鸣成为学生学校归属感的重要影响因素。分校区在地域上与校本部分离,可能导致该大学长期以来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很难迁徙到分校区。因此,分校区难以倚重长期建立的校园文化,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校园文化这一宝贵资源的浪费。另外苦于分校区由于运作时间短,文化底蕴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导致分校区缺少文化积淀,文化断层现象严重。大学入学新生很难找到文化认同,缺少大学文化熏陶,在分校区学习中很多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充分的满足。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偶尔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学生有233人,占48.3%,基本不参加活动的学生占15.7%,反映出分校区的校园文化活动较少,覆盖范围小,校园文化有待于进一步的繁荣发展。

1.3 教师与学生沟通不畅导致大学氛围缺失

在多校区办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同时承担多个校区的教学任务,办公室往往设在老校区,每天依赖班车往返。经过实地考察,发现分校区的教师大多实行异地办公,学生与老师沟通的机会较少。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学生与课任教师在课下经常交流的有24人,占6.3%,偶尔交流的有190人,占49.7%,很少交流或者不交流的有168人,占44%,而在学生与任课教师交流方式的调查中发现,通过网络和电话交流的学生有171人,占44.8%,可以看出教师异地办公给学生学习带来一定的不便。在上述现实状况下,学生在课后很难见到老师,学业上的困惑难以及时得到解决,产生较大学习压力时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并诱发一系列其他问题,这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挑战。学生同老师及时有效地沟通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的环境易导致大学学习氛围的缺失。

1.4 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沟通较少

多校区办学条件下,大多数是新生入学即在分校区,他们缺少与学长沟通并获得建议的机会,缺乏学习的榜样。大多数分校区在运行初期,学生年级分布不均衡,不同年级之间的学生沟通较少。调查显示,当遇到困难时,41.1%的学生会选择向身边的同学倾诉,向老师求助的占24.9%,调查中很多学生表示希望有更多的机会能够接触同专业高年级的学长,认为高年级的学长可以对他们的专业学习、职业规划、心理疏导等产生积极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新生主要依赖于辅导员老师,缺乏独立思考与主动探索精神,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由于缺乏榜样的标示和舆论引导,学生对各种事件的认知存在较大差别,恰恰是这种认知度的欠缺,易使学生产生不良情绪和较差的归属感。

2 对策建议

2.1 在改善环境中帮助学生建立归属感

要充分认识到分校区在自然环境方面的特殊性,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的建设与管理,在校园建设中征求学生的建议,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好的生活学习条件。有规划、有步骤的解决校园环境和交通限制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更多考虑学生的感受,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增强学生对校园环境的认可度。学生管理中,要从分校区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强调人性化,更多地赋予学生人文关怀。除了注意学生日常管理以外,分校区学生工作者应更多的突出陪伴作用,多关心、爱护学生,与学生建立深厚的情谊。进一步弘扬教师爱生如子的优良传统,班导师和任课教师给予学生更多学业上的指导和关怀,激发学生成长成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按照就近原则与商家、企业开展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进一步密切学生与企业、与社会的联系。

2.2 在校园文化熏陶下帮助学生建立归属感

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学生文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觉接受教育和熏陶。文化活动要突出特色,注重品牌,以重大节日、重大事件为契机,开展主题明确、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增强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弘扬人文精神,将思想政治教育寓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落实在帮助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和爱校荣校意识。积极发挥公寓文化的重要作用。大力提倡特色的宿舍精神、宿舍文化,积极发挥公寓文化对学生成长成才的显性作用。学校相关部门及辅导员老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经常深入学生宿舍,与学生沟通,掌握第一手情况和信息,对学生进行即时的思想政治教育。分校区往届学生的思想行为习惯对新生有很大的影响,这种根基的奠定具有传承性,因此要努力引导学生争做典范,鼓励他们成为分校区文化的开拓者和建设者。

2.3在专业学习中帮助学生建立归属感

加强专业教育,使学生熟悉专业,热爱专业。很多学生由于专业选择不理想,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甚至出现厌恶情绪,这些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要加强学生的专业教育,向学生展示广阔的专业前景;请成功的毕业生做就业经验介绍,了解专业的就业前景。同时积极搭建师生交流互动平台,努力创造条件增加师生沟通的机会,定期在分校区开设有影响力的学术活动,同时在新校区要多请大师名师讲座,重点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借助学科学术文化节等平台,通过任课教师与学生互动环节,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学校各方面的关爱。通过开展学科竞赛、专业知识竞赛等,营造浓郁的学术文化氛围,增强学术吸引力,通过切实参与,能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专业学习的兴趣,获得灵感。

2.4 在新老生的交流中帮助学生建立归属感

加强分校区学生和校本部高年级的学生间联系和交流。定期组织新老生对口班级建设,新老生交流会等活动,建立不同年级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长效机制;引导学生积极的利用网络,开展网络团支部建设、共建班级博客等活动,实现与高年级学长之间的网上交流。定期安排优秀高年级学生代表与分校区同学做交流,发挥榜样的作用,做到用榜样带动人,用榜样引领人。同时要扩大学生活动的参与面,多开展团队类活动,有效的将不同年级的学生组织起来,在团队活动和竞赛中加强了解、增进感情,增强他们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1]俞大森.大学生归属感初探[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6(01):91-95..

[2]李妍.对大学生归属感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09(37):58.

[3]朱洁义.大学生归属感的现状研究——以H大学为例[J].高教论坛,2010(04):122 -125.

[4]夏小华,章少哨.我国高校分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思考[J].科技信息,2007(13):39.

[5]李婧环,陈洪震.高校学生学校归属感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职业时空,2007(17):73.

School Belonging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Branch School

GAO Wa,JIN Yan-chao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Dalian Liaoning 116605,China)

According to Maslow's hierarchy theory of needs,people have the love and belonging needs.In the campus,students'sense of belonging is weak,which causes some students hard to adapt to the new environments.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the article finds out the main reasons that students’sense of belonging is weak.We focus on analyzing the natural environment,campus culture and other factons,and put forward some measures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sense of belongings,such as improving the campus environment,enriching students’activities,strengthening professional education,constructing campus culture and so on.

branch school;college student;school belonging

B849

A

1009-315X(2012)05-0513-03

2012-03-01;最后

2012-04-26

国家民委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地资助课题项目(B-3-8)。

高娃(1963-),女,内蒙古乌兰浩特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 刘敏)

猜你喜欢
归属感校区校园文化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南大门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一角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总量增加,平均收入上涨,城镇归属感较稳定——这代农民工,就是不一样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