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霞,李洲良,段晓东
(大连民族学院 a.人文社科处;b.学校办公室,辽宁大连 116605)
民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路径探析
——以大连民族学为例
田文霞a,李洲良a,段晓东b
(大连民族学院 a.人文社科处;b.学校办公室,辽宁大连 116605)
通过分析大连民族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路径,阐述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基地和团队建设为依托,以完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为手段,以扩大社会影响为推动力是实现民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有效途径。
民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路径;科研管理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决定,不是普通的学科建设问题,而是一项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决策。这一战略决策给民族高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民族高校在坚持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的办学宗旨的同时,还应树立三种意识,即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学术意识。以展示民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特有的魅力,为繁荣和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作出应有贡献。本文以大连民族学院为例探讨民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途径。
民族高校受建校时间、地理位置、民族组成、办学方向、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基础各不相同,特色各异。只有充分认识自身的基础条件和特色,才能进一步确定发展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大连民族学院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的民族高等院校,是国家唯一设在东部沿海开放地区的民族高等学校。多年来学校坚持以理工和应用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办学理念,初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优势的同时,也呈现出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综合发展的态势。“十一五”以来,在保持理工学科优势的同时,不断加强人文社会学科建设。由于建校时间短,目前还存以下不足:
(1)学科力量不均衡,研究基础较为薄弱。学校的学科分布大致分为经济学、管理学、中国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民族问题研究、宗教学、法学和艺术设计。很多学科科研基础相对较弱。另外,学科交叉研究能力以及重大科研项目的组织能力也有待加强。
(2)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拔尖人才缺乏,团队建设有待加强,还不能为高水平研究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3)平台和基地建设有待强化。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面还没有形成在国内有重大影响的科研团队,学术地位有待进一步提高。
针对学校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基地和团队建设为依托,以完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为手段,以扩大社会影响为推动力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理念。学校将以内涵发展为基础,以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质量为核心,进一步深化研究体制和机制改革,通过成立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大连民族学院分会、设立名家讲坛及学术出版专项基金等多种措施,全面提升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能力,形成基础雄厚、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良好发展态势。
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基础和国家与民族地区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吸收、借鉴其他高校办学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构建与民族地区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学科体系和创新机制,形成以优势学科和民族特色学科为主的学科群。突出重点学科建设,扶持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
21世纪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吸引人才、稳定人才至关重要[1]。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必须顺应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顺应学科间交叉、渗透和综合日渐明显的特点,通过组建科研团队,采用联合攻关的方式来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率,提升科研核心竞争力和学校整体实力[2]。为此,学校通过设立自主科研基金重点项目,以项目为牵引组建了人文社会学科的12个科研团队,围绕中国文学、应用经济学、民族问题研究、宗教学、马列·科社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1)凝练优势和特色研究方向。学校明确提出要立足东北,面向民族地区,强化特色,逐步形成基础研究为中坚、应用研究为重点、对策研究为突破口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体系。为适应民族地区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加强科研创新能力建设,现已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和优势的研究方向。
(2)注重科研基地建设。近年来,科研基地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认可,教师向项目集中,项目向团队集中,团队向基地集中的做法开始实践并推广,效果也逐渐显现。同时,加强横向联合,鼓励校校联合、校企合作,促进协同创新。加强省部级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建设。
(3)增强科研后备实力。设立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校人才引进基金、校青年基金及高水平科研项目预研基金等,产生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增强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大项目的后备实力。
(4)积极承担重大科研项目。民族高校应发挥学校综合优势,引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和管理者主动适应社会需求,自觉参与重大社会活动,如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等,通过主动承担重大研究项目,产出重要研究成果,拓宽社会科学成果转化渠道,形成特色文化产业等方式提高解决重大实践问题的能力和参与重大决策的能力,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努力为民族地区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作出新贡献。
教育部近年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完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建设工作,同时也为民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此,学校在遵守学术道德规范的前提下,需要加强三方面的建设:一是加强精品工程建设。正确处理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的辩证关系,将质量导向贯穿于科研评价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体系。针对人员、项目、机构、成果等不同的评价对象,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不同的学科领域,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对策研究等不同的研究类型,论文、著作、研究报告、普及读物等不同的研究成果形式,建立侧重点不同的评价标准。三是完善科研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将科研人员基本信息、学科结构、研究方向、学术规划、学术成果及学术活动等纳入信息平台,实现信息的动态跟踪管理。
(1)积极开展横向交流与协作。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三省民委和部分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签订了多项服务合作协议。在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少数民族文字信息和东北少数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开发研究中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产生了较大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同时举办民族干部培训班110期,培训少数民族干部4 600余人。
(2)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十一五”期间,学校先后与国(境)外38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为扩大学校影响和知名度,主办了“全国首届满学高峰论坛”“企业文化与跨文化交际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与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知名大学和学术机构建立稳定的联系,开展了实质性的合作研究。积极申请国际合作项目,以项目为牵引带动学术交流与合作。
“十一五”以来,在学校高度重视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整体科研工作得到快速发展,科研经费大幅增长,国家级科研项目和高水平研究成果不断增多,科研基地和重点学科建设步伐加快,研究成果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1)建成辽宁省、国家民委重点建设学科和扶持学科3个,国家民委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市级研究基地2个。与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学科共建,2006年4月,学校实现了国家民委、辽宁省和大连市合作共建,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建设层次。
(2)已经形成了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民族学、民族宗教理论、中国文学与多民族文学、东北民族文化、国际语言文化、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等10多个研究机构,汇聚了一批包括博士生导师、民委突出贡献专家、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市级优秀专家在内的优秀人才。研究队伍建设日益成熟,科研团队的带动效应逐渐显现。
(3)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6项,是“十五”期间的3倍,省部级科研课题170余项,横向课题50余项。共获得各类哲学社会科学项目350多项,科研经费到账累计达到1 000多万元。获得国家外国专家局重点项目资助金额累计超千万元。
(4)获得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政府奖励35项,其中《满族通史》获得辽宁省政府一等奖;《春秋笔法与中国小说叙事学》《契丹艺术史》等获辽宁省政府二等奖;《中国民族发展论纲》获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
(5)出台《科研工作考核及业绩津贴发放办法》《科研先进集体(个人)评选奖励办法》《进一步加强人文社会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及《大连民族学院学术道德规范》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学校科研事业发展保驾护航。
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构建与民族地区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学科体系和创新机制,形成以优势学科和民族特色学科为主的学科群。突出重点学科建设,扶持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力争使一批优势、特色学科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到“十二五”末,省部级重点学科达到5个左右。
通过实施“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努力实现人文社科一级学科硕士点或专业硕士招生授权的突破。
[1]邹晓沨.高校科研管理重要作用及科研管理创新的途径[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6(12):59-61.
[2]安雪飞.新时期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12):54-55.
Explore and Analysis of development path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i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ies——Taking as example 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TIAN Wen-xiaa,LI Zhou-lianga,DUAN Xiao-dongb
(a.Department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b.The President Office,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Dalian Liaoning 116605,China)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in 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is analyzed in this paper.Based on this analysis,It is stat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should tak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s the basic goal,depend on the building of scientific research bases and teams,perfect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valuation system and explore a new way to realize the prosperous development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development in universities for nationalities.
nationalities universities;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development path;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C95-05
A
1009-315X(2012)05-0516-03
2012-06-05;最后
2012-07-23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10YJA63014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ZJ12RWYB006)。
田文霞(1968-),女,黑龙江伊春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 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