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诗意课堂的构建*

2012-08-15 00:43
外语与翻译 2012年4期
关键词:李老师诗意心灵

刘 芳

(国防科大附中,湖南长沙410081)

“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作为传承五千年中华文化的学科,语文教学应该具有诗意情怀,应该给学生开辟一片自由的天地,让他们的心灵留存一片诗意的绿洲。而任何一种教学追求,其逻辑起点都应该建立在对教育对象的认识上。少年儿童在本质上是一种缪斯性存在,少年儿童文化是缪斯性文化。这种谬斯性文化主要表现为充满旺盛的想象力,具有淳朴的情感,怀着艺术化的生活态度,所以有人说少年儿童天生是诗人,他们个体初始阶段的语言是非符号的、非逻辑的,基于此,构建一个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堂应该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1]。究竟怎样实现学生、教师、文本的对话,让孩子“诗意地栖居”在语文课堂中,在充满诗意而富有情感意味的氛围里,感受心灵成长的愉悦和学习生活的幸福?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方面来入手。

一、教师要努力让自己先成为诗人

做教育如果没有诗人的气质,诗人的理想,诗人的激情,是很难真正做好的。而教师是阅读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也是学生的对话者,当教师拥有真情灵动的导语和浪漫鲜活的诗情,当教师本身的语言准确练达,如行云流水般优美流畅时,学生才能充满激情,才能在这样的语言文字的熏陶下高雅起来,聪慧起来,诗意起来。我在教学七年级上册何其芳的《秋天》一诗时,便是以一段极富诗意的导语拉开了序幕:“亲爱的同学们,秋姑娘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听,一阵阵凉爽的秋风飒飒地佛过我们的脸颊,那是秋姑娘带给我们的亲切问候;看,一片片金黄的树叶展开舞裙轻轻地飘落下来,那是秋姑娘献给我们的精彩节目;闻,一筐筐果子散发出浓浓的芳香,那是秋姑娘为我们洒下的独特香水。你感受到了吗?用心感受到了吗?秋姑娘现在已经钻到你的心里了,正冲你甜甜地笑呢!”这时,我适时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秋天的美妙风光,学生被陶醉了,面带微笑,摇头晃脑,学习兴趣陡增。接近课的尾声时,我问孩子们:“秋天除了像一幅多彩的图画,你觉得她还像什么?”片刻之后,举手者众多。“我觉得秋天还像一个又甜又脆的红苹果,被我咬了一大口。”“秋天还像一只翩翩起舞的山蝴蝶,翅膀是那么美丽。”“秋天还像一个多彩的标本世界。”“秋天还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给人们变出了丰收和喜悦”。……这是多么纯真的感悟,多么率性的体验,多么可贵的创作!这一张张小嘴脱口而出的不就是一首首清新童趣、意境优美的小诗吗?诗意就如一圈圈碧波在他们心中荡漾开来。教育不在于给予什么,在于打开,就像诗,给我们第三只眼。诗性的语言一旦嵌入孩子的心灵,唤起他们对美好的追求与向往,就能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产生新的体验[2]。

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的情境教育是首诗,她本人更是一首诗。她在《是教师也是诗人》中说:“正是为了儿童,是我成为了一个执着的探索者,一个不倦的学习者,一个多情的诗人。”她说:“诗人是令人羡慕的,其实教师也是用心血在写诗,不过那不是写在稿纸上,而是写在学生的心田里。”李老师尽管是快70岁的人,但就心理年龄而言,她还处于青年时期,她自己则说:“我是一个长大的儿童”。她拥有一颗无暇的、天真的、灵动的童心,这让她始终燃烧着诗人的激情,让她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情境教育之路。是老师,就让自己努力成为诗人吧,这样才有可能去收获一个诗意的课堂[3]。

二、给学生一个放飞心灵的诗境

诗意课堂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思维空间,需要给学生最大限度的欣赏与接纳,也就是说,只有在开放、民主、宽容的课堂氛围中,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的心灵对话,也只有在这样诗意的课堂里,学生才会文思泉涌,“比诗人更诗人”。在一次拓展训练中,我请学生仿照“天空是蜻蜒的乐园”,来说说其它动物的乐园是什么。顿时“花间是蜜蜂的乐园”、“沙漠是骆驼的乐园”“大海是鲨鱼的乐园”纷纷冒出来了,我连连点头,表示由衷的赞叹,更以期待的眼光等候下面的精彩。这时,一个男生说:“夜晚是星星的乐园”,多美呀!虽已超出了我的题目范围,略显搭配不当,但想象的翅膀不是舒展得更自由了吗?“还有更妙的吗?不一定只说动物。你们一定行”!突然一个女生眨着亮晶晶的眼睛说:“黑板是粉笔的乐园”,我一听,愣住了,随即心花怒放,眼眶有些湿润。平平常常的教学工具,在孩子眼里,变成了童话。粉笔是小精灵,黑板是大森林,粉笔在黑板上尽情舞蹈嬉戏,快乐如斯,惬意如斯!……这只不过是一次普通的拓展训练,却让我收获到了孩子们那一颗颗写满诗行的心灵。它彰显了孩子心灵的肆意放飞,也撩拨起全体学生激情的琴弦、遐想的音符。于心灵放飞中,课堂想象活力四射,异彩纷呈[4]!

其实,孩子们的心,美得像花,甜得像蜜,诗意如云。他们可以把雪花说成蛋糕,可以为骏马插上翅膀,可以把太阳涂成彩色,可以把妖魔当成榜样,可以把彩虹说成大虫子……李吉林老师在《孩子的眼睛》里这样说道:“孩子看山,好像山洼里会走出一个白胡子老爷爷,坐下来跟他讲故事。孩子看云,云儿在飘,好像大白马在草原上奔跑。咦,马儿跪下来,还等着他骑呢。孔雀开屏了,怕是和春姑娘比美。喇叭花闭合了,怕是吹了一天喇叭累了,想打个瞌睡呢……”李老师也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她带孩子们去和世界交朋友——春野的小草,夏夜的繁星,中秋的明月,隆冬的大雪,他们都看过;庭院的蕙兰,郊外的野花,他们也细细瞧过;蓝天的白鸽,地下的蚯蚓,他们都探究过……丝瓜棚下,李老师有意逗孩子伸出胳膊和大丝瓜比比粗细,并要他们去找找小丝瓜藏在哪,孩子们兴趣盎然,后来写出了“大丝瓜比我的胳膊还粗呢!小丝瓜比不过大丝瓜,不好意思地躲在绿叶背后”这样优美生动的句子。在那弯弯的小河旁,李老师和孩子们踏着清晨的露珠去找野花,蝴蝶飞来,孩子们高兴地叫起来:“花蝴蝶是野花姑娘家的常客!”李老师又轻轻折断蒲公英的茎,让孩子们看着白色的乳浆从茎里流出来,孩子的眼睛又亮起来:“土壤是野花姑娘的妈妈!”李老师也像孩子一样,攀上小土丘,鼓起腮帮吹散蒲公英的种子,想象的翅膀一起展开飞翔[5]。

我们当教师的只要真正拥有一颗孩子的心——用“孩子的大脑”去思考,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用“孩子的情感”去体验,为孩子创设一个自由舒展的平台,一片尽情飞舞的蓝天,一个广阔的放飞心灵的诗境,给他们心灵的自由,精神的自由,生命的自由,诗泉就会在孩子心中叮当流淌,那时美丽的不仅仅是课堂内外这条河流,还有孩子终生的海洋。

三、诗意课堂需要平时的积累与感悟

我国著名儿童文学家,诗人金波说:“诗既是稀有的眷顾,又是热情的常客。诗的感觉常常不期然地来到我们心中。我们应当把握住诗,将它展示出来,我们应当让学生学会发现诗,学会表达诗意。诗歌中的幻象常常能给他们以真实的感觉,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让孩子接触诗,感悟诗不是一件易事,而诗意课堂的构建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平时大量的积累与感悟。

(一)重视课内外阅读与背诵

新课标强调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名篇佳作是浓缩的精华,其语言文字所传达的美是令人咀嚼不尽的。让一些经典的诗词歌赋走进课堂,走进孩子的课外阅读中,润泽他们璞玉浑金的天性,孩子的心就会变得晶莹剔透,熠熠生辉。在课前五分钟展示时,鼓励孩子背诵平时积累的诗词佳句,并教一教其他同学,全班都来背诵,课堂上书声琅琅,充满美趣、情趣,于“润物细无声”中使学生接受美的熏陶。

(二)重视小练笔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常常让学生仿写课文中的经典诗歌,或让他们在课外自由写作中尝试写诗。语文教材上有一些插图也很美,很有诗意,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常常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后用自己的话写一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的情感能够充分的表达,诗意也从他们的心底悄悄地流出来。我教完《爷爷和小树》一课后,引导学生看图写话,第二天有一男生送上这样一篇作品:“春天/爷爷给小树施肥、浇水/小树吸饱了水后/慢慢地长高了/长成了大树 /他为了报答爷爷/正给爷爷遮太阳哩”我把他的小诗贴在教室 墙壁上的诗园”里,课间总有一群小脑袋围着观看。在教《春雨的色彩》时,我要孩子们看插图想象除了书上所写,还有哪些小鸟也来争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有的说海鸥来了,认为春雨是蓝色的,因为海水变得更蓝了;有的说百灵鸟来了,认为春雨是紫色的,因为草籽花开了;有的说孔雀来了,认为春雨是彩色的,因为大地一片五彩缤纷。我鼓励他们课后把这些精彩的想法写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办成一期“春雨的诗”黑板报,图文并茂,吸引了很多学生的目光,这样也为他们营造了一个诗意盎然的学习环境和活动空间,激发起了他们对诗意的最初感悟与向往[6]。

一个社会,没有诗的空间,是文化的荒原;一个人,缺乏诗的心灵,是文化的迷失;语文课堂,缺少诗意的点缀与灵动的体会,就会干涩如沙。语文诗意课堂的构建需要我们多方面的努力与实践,虽然有些艰难,但总会有那么一天,能让我们看到教学中诗一般的浪漫与激情。

[1]朱艳飞.让诗意栖居语文课堂[J].现代阅读,2012,(9).

[2][捷]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段志强.诗意课堂 润泽心田——浅谈富有“诗意”的语文教学[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4).

[4]高慧.构建诗意课堂 享受语文教学[J].学术研究,2012,(7).

[5]王萍.架起语文与生活互通的桥梁[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

[6]王楚强.浅谈中学语文教学改革[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

猜你喜欢
李老师诗意心灵
诗意地栖居
该得奖的李老师
冬日浪漫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宠物难伺候
舍不得您,李老师
唤醒心灵
被耽搁的诗意
李老师的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