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庚,黄小明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两型社会”建设是一个长远的战略任务,探索“两型社会”建设的长效机制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代使命,是确保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两型社会”建设的长效机制是一个科学配套的逻辑体系,必须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积极探索其长效机制的科学内涵。“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实验区”作为国家级“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为探索“两型社会”建设的长效机制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尝试,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初步提炼出来了可资借鉴的主体内涵。
一是促进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导向机制。该导向机制着力强化“两型社会”的发展导向,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转变与科学发展相悖的思想观念。创设比较完备的关于科学发展的考核、反思制度,设立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技推广、社会进步、改善民生、生态文明等方面的考核与评价指标,定期考核和反思本地区的发展过程是否科学,重点解决“怎样发展”的导向问题。配套健全专项调查、专题民主生活会等制度,并引入人民群众对发展的满意度、生活幸福度的评价,形成全面、系统的科学发展导向机制。导向机制的功能强大,譬如长沙市宁乡县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围绕“两型社会”建设目标,重点确立了八大发展战略,即强县富民战略(以现代农业为重点)、城市带动战略(提质拓城)、工业强县战略(以工业园区为重点)、投入拉动战略(以项目工程为重点)、开放驱动战略(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三产”活县战略(以旅游商贸为重点)、人才战略和东进融城战略。2011年实现了县域生产总值395亿元,增长15.6%;财政总收入48.5亿元,增长156.3%,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跃居全国百强。
二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惠民机制。该机制着力强化“两型社会”的人本导向,高举“两型”发展大旗,奋力开拓小康之路。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狠抓发展过程中的民生工程,注重倾听民声、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为民办事,不断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一方面,大力拓展地方工业富民渠道,充分利用各地特色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实施“两型”产业带动战略,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和财政优势转化。另一方面,该机制强调坚持依托特色、科学规划,重点改造传统特色产业,培育“两型”特色内陆农业基地,大力实施“一村一品,多村一品”战略,推广“公司+农户”模式,将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同时,实施“两型村镇”工程,带动改善民生的各项政策措施的全面落实。惠民机制大大提升了老百姓的幸福指数,譬如湘潭谭家山镇是湘潭市最大的煤炭基地,财政税收连续多年保持全县第一,他们在大力发展采煤、洗煤产业的同时,严格按照“两型社会”建设战略,加大产业生产方式转型,力求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最大化效益。并在全县率先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政策,近两年来投入资金500万元,按每公里4万元和3万元的补助标准,硬化公路91公里,新修公路48公里;投入520万元支持水利建设等农业基础建设项目;投入近l0万元新建沼气池300余口,有效改善了县域内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是创新社会管理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动力机制。该机制着力推进与“两型社会”要求相适应的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建立长效的科学发展动力机制。主要有三个着眼点:一是着眼于激励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两型社会”建设,通过建立乡村综合性民生服务中心,不断创新民众参与的方式,畅通民众参与渠道,形成“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齐抓共管·整体互动”的社会化运行体系。二是着眼于强化地方“两型社会”建设的内驱力,积极推进思想政治建设、行政效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改善民生条件、化解突发事件等方面的制度机制创新,形成促进“两型”科学发展的动力体系。三是着眼于“两型”建设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注重将其具体要求渗透到社会管理的各个环节,注重总结推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的成功经验,产生了很好的持续长效激励效应。
四是服务“两型社会”促进科学发展的保障机制。该机制着力全面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为“两型社会”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服务平台。首先是建立和完善现代信息化平台,重点建设上下信息互通、部门资源共享、城乡基层民生服务反馈的综合信息平台,为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有效地保障“两型社会”建设发展中的信息采集、使用、监控、反馈等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该机制强调大力健全干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工作平台,重点建设乡村社区和城镇社区综合服务平台,以此为中心推进县(区)、乡(镇)机构职能改革,确保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活动的制度化、常态化,促使各级干部沉下基层、俯下身子、了解实际,扎扎实实地贴近群众、服务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