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兽派审美的深远影响

2012-08-15 00:42
文教资料 2012年23期
关键词:贝克曼野兽派表现主义

于 跃

(河南大学 艺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在野兽派一举成名的两年之后,即1908年,立体主义画家毕加索和布拉克,还有格里斯、莱热、德洛内等人在卡恩韦勒画廊举办了一场同样风格奇特的展览。当马蒂斯看到毕加索和布拉克的那些风格独特的作品时,曾惊叹他们的绘画内容只不过是一些立方体。评论家沃塞尔借用了马蒂斯的这一说法,把毕加索等人的艺术称之为“立体主义”。由此,立体主义这个在二十世纪西方美术史上最具有轰动效应的流派诞生了。

显然,毕加索和布拉克是受到了现代绘画之父塞尚的启发。塞尚把物体当做圆柱体、球体、圆锥体来塑造,重视几何形体的画面构成。毕加索等人将他的理论进一步地发展,创作出把题材简化并分解为立方体造型的立体主义绘画作品。他们通过对不同体面的分解并进行重新组合来完成对形象和物体的创作。严格说来,他们的绘画和塞尚的艺术一样,同属于“结构主义”绘画的范畴。而近乎和他们同一时期的马蒂斯等人的野兽派绘画则类属于“表现主义”绘画。所以野兽派和表现主义绘画一样,重视直观感受和自我表现,而并非那些“立体”的形。无论在效果上、方法上还是绘画理念上,立体派和野兽派都是针锋相对的。但是,如果把它们看做是西方现代艺术发展过程中的相继出现且相互平行的两个流派,那么这种论断是存在很大的偏差的。

有人说,毕加索和马蒂斯二人的绘画初衷就是对立的。一个创造出平面的绘画效果,另一个就一定要反其道而行之,变幻出风格一新的立体主义。姑且先因为他们迥异的风格和绘画理论赞成这种论调。那么,他们对西方传统绘画的反叛性和革命性的特点却是一致的。他们对传统绘画的革新运动和对现代绘画的建设和创造的本质是无法对立起来的。相反,他们出乎意料的统一,并做出了同样的努力。并且,作为那个时期同样声名昭著的两个画派,相互的审度和注视是不能避免的,甚至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对方的影响。而这些影响无疑都是积极的、正面的。在何振志所著的《艺术——迷人的领域》中写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人相距不远,过从甚密,在马蒂斯年迈生病时,毕加索甚至用车子把画送去给他看。”①而二人的画作中,在色彩的表现力、绘画中“形”的创造和构图等诸多绘画因素上都有着或多或少相互影响的成分。

野兽派和立体派的艺术革新是文艺复兴以来最全面和最根本的艺术革命。他们虽然针锋相对,但是他们却不约而同地摈弃了成规和教条,创作了一种感人的绘画风格和艺术语言,形成了一种对传统的反叛力量。甚至可以说是他们声势浩大的合力造就了后来现代艺术自由奔放、多姿多彩的局面。如果说塞尚打开了现代艺术的大门的话,那么野兽派和立体主义提供的崭新的、充满生命力的造型方式与观念则把屋顶和四壁也全都推倒了,使艺术界呈现出一片明朗的艺术风景。尽管两个派别在另辟新径时,都遭到一些墨守成规的人的否定和排斥,但它们作为绘画史上的创新力量,必然相得益彰地并行出现了。

野兽派无疑是二十世纪的西方艺术中颇带反叛色彩的角色,紧随野兽主义出现的表现主义绘画是受野兽派影响最大的艺术流派。表现主义绘画的艺术表达富于情感性和绘画语言夸张变形的特点,显示出与传统再次背道而驰的轨迹。并且野兽派和表现主义绘画同属于表现绘画的范畴,注重情感抒发和个人风格,不拘一格。表现绘画与结构主义绘画构成了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两个最主要的流派。结构主义绘画组建了一种非自然的画面空间结构。而表现主义绘画则是以其极具冲击力的绘画语言抒发了强烈的个人情感,使绘画作品成为精神性和情感性的表现符号。

马蒂斯关于“准确不等于真实”的理论是西方现代艺术的主要艺术纲领之一。德国表现主义绘画吸收了野兽派绘画的成分,强调自由的自我表现。1908年在德累斯顿的现代美术展上的野兽派作品使表现主义画家基希纳震动了,并且影响到他作品的创作。他喜欢运用大面积而色彩强烈的色块,笔触自然却又粗犷自由,表现出以往画家很少见的直接的热情和魄力。可以说这位受到野兽派鼓舞的画家激进的尝试是相当有成就的。在他的作品《有阳光的花园》中可以看出马蒂斯对他的艺术的影响。这幅画在视角上和马蒂斯的《敞开的窗》很类似,而在色调上则与马蒂斯的另一幅作品《窗外景致》有雷同的地方,他们都用言简意赅的手法表现了绿色屋顶的房子和蓝色的树木,不同的是马蒂斯似乎要说明一种静谧安详的气氛,而基希纳要表达一种忧郁夸张、光怪陆离的情绪。

基希纳的《撑日本伞的姑娘》是他的代表作品,和马蒂斯在1905年创作的《戴帽的女人》相似,简直就是同一个风格的作品。

《戴帽的女人》中的马蒂斯关心绘画色彩的表现力量和笔触的美感,从《撑日本伞的姑娘》中我们同样看到了这些鲜艳的纯色在画中人的面部和身上以“僵硬”的笔痕显现了出来。他和马蒂斯一样用笔急促有力,色彩鲜明具有冲击力。基希纳的绘画色彩和笔触都是突兀的,但他是很快能领悟马蒂斯绘画动机的聪明者。他对这些绘画要素不断调整、平衡,最终达到了直接诉诸人视觉的和谐性。表现主义绘画呈现出一种狂风骤雨般粗犷的气势,似乎比野兽派更加的“野兽”。

德国表现主义画家马克斯·贝克曼的绘画色彩纯度极强并加以粗放的黑色轮廓,形成了强烈鲜明的对比关系。他画面中随意的笔触效果和夸张简洁的造型,并给物象加以体积的处理,显然是来自野兽派的启发。比较贝克曼的《船中的蓝衣女人》和马蒂斯的《坐在凳上的芭蕾舞者》,两幅画都运用了黑线勾勒的方式描绘了一位姿态优雅,风姿卓越的女子,同样表现了一种安静优雅和惬意宜人的画面气氛。包括对体积的认识,他们也有着惊人的一致性。对女子胳膊和腿部的体积处理上,他们都用了素描体积造型要素中的三个,即亮面,暗面和明暗交界线。对五官的处理也都用黑线勾勒的方式,简单却不乏生动。另外,贝克曼在马蒂斯《倚姿裸女》那里得到了灵感,创作了《红色沙发中的曼陀铃女孩》。两幅画都大胆地运用了红色、绿色和黄色搭配的色彩表现方法,并且在构图上也存在很大的一致性,人物都卧在横向的布上。尤其是画面右上角的处理几乎是一样的,在同样的位置用了同样的形状的黑色平涂的色块,用来表现最后面的空间。贝克曼的《秋千上的杂技演员》与马蒂斯的《土耳其宫女》也有着相当类似的地方,同样运用黑线勾勒和体积概括的表现手法,人物服饰都运用了艳丽的蓝绿色,而背景以暖色陪衬。和马蒂斯不同的是,贝克曼通常喜欢营造一种拥挤、塞满的戏剧化场景,表现了他深层的社会焦虑感。

表现主义继承了野兽派通过艺术语言表达艺术家的主观世界的思维模式,对传统的再现客观世界的艺术表现得毫无兴趣。这从表现主义绘画先驱蒙克那里早已可见一斑。他用艺术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他的艺术追求个人的独立精神和主观情感的表现。蒙克把强烈的内心情感诉诸笔端。他画中的色彩、线条、形体和构图都是骚动不安、充满激情的。当时德国年轻的艺术家渴望反映当代人真实生活和内心情感的艺术作品,所以蒙克的作品让他们找到了艺术的落脚点。从基希纳、贝克曼、蒙克等人的作品中,可以看出,表现主义画家很快形成了自己的主张:表现“精神的美”和“传达内在的信息”,认为主观是唯一的真实。他们的作品似乎只是为了创造一种效果,然后用这些效果直接作用于人们的内心和感受。

中国现代绘画向西方绘画艺术学习,在民国时期形成了一股“西学东渐”的热潮。同时出现了一批留学海外的名画家,其中有颜文梁、徐悲鸿、林风眠、陈抱一、潘玉良、关紫兰等。传奇女画家潘玉良身处这放眼世界的潮流中,也只身赴法学习西方绘画,追求艺术理想。潘玉良赴法国留学是在1921年,那时候,野兽派的飓风刚刚在西方刮过不久。潘玉良喜欢野兽派夸张大胆的色彩和简洁明快的绘画语言,并不遗余力地在自己的绘画里融入了这些现代绘画的特点,她的《穿红靴的女人》就有鲜明的野兽派绘画的风格。画中的妙龄女郎穿着入时,一身红白黄色调的装束被画家用相当明亮的纯色描绘出来,女郎裙子上的衣纹处理得大胆而生动,笔触奔放,红绿搭配鲜明触目。这种处理显然有更多的主观性。画家同时用娴熟高超的技法细腻地处理了衣服、皮靴、皮肤的质感和体积变化,使画面更加丰富有力度。她另一幅现藏于中国美术馆的作品《窗前女人体》,也充斥着野兽派的特点,温暖的色调和对地毯、床单、窗帘的花纹的处理都有马蒂斯绘画的影子,而躺在床上的女人体显得闲适安逸。看了这幅绘画,也能使人从中体会到马蒂斯“安乐椅”的绘画理念。

民国时期艺术家对艺术进行探索和实践的过程,是中国现代绘画向西方学习的历史,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瑰丽篇章,对野兽派的借鉴和学习也是其中耀眼的一页。

野兽派对各国美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各国艺术家把“野兽派”风格移植到自己的文化里,给油画界吹进了一股清新的风。

注释:

①何振志.艺术——迷人的领域.知识出版社,1986.9:260.

[1]李黎阳.野兽派.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2]何振志.艺术,迷人的领域.知识出版社,1986.

[3]邵大箴.西方现代美术思潮.四川美术出版社,1990.

[4]张延风.法国现代美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何政广编著.野兽派回归写实画家德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9-1.

[6]王传杰.野兽主义与现代表现绘画.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1-1.

猜你喜欢
贝克曼野兽派表现主义
问道于器
保罗·门德斯·达·洛查 “野兽派”诗人
情绪在表现主义油画中的实践与运用研究
原始表现主义的画像——沃尔特·米卡作品欣赏
野兽出没的年代 二十世纪艺术先锋——野兽派
浅析马克斯·贝克曼绘画风格的形成与影响
关于表现主义
别出心裁
她是负责我案件的检察官
野兽派马蒂斯《天竺葵》临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