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咏黄州赤壁看苏轼的情感突围

2012-08-15 00:42王海宁
文教资料 2012年14期
关键词:念奴娇赤壁赋怀古

王海宁

(宿迁高等师范学校 中文系,江苏 宿迁 223800)

苏轼吟咏黄州赤壁的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广为传诵的千古名篇,人们对它们的欣赏、解读不外以下几种:一是认为苏轼在作品中抒写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对比周瑜、曹操等,自己年华老大、一事无成,发出慨叹;二是认为这些作品虽有豪放之意,但更多的是表露旷达之情,反映了苏轼在经历政治挫折、矛盾挣扎之后寄情山水,达到自我解脱的目的;三是过分强调苏轼悲观、消沉的一面,等等。我认为要想真正理解苏轼彼时彼境的心路历程,应该把这三篇名作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而更加清楚地探寻到苏轼在经历了政治风雨后百般挣扎、反复曲折的复杂情感。

黄州对于苏轼来说是个重要之地。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轼经历了“乌台诗案”,几乎丧命,次年春被贬黄州,这对怀抱用世报国之心的苏轼来说无疑是一重大打击。在黄州,他的政治处境仍很险恶,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就流露出忧谗畏讥的心情;经济上也十分拮据,每月要精打细算才能不至于挨饿。

苏轼的思想体系中儒、释、道三家杂糅,但其思想的主体是儒家的孔孟之道,崇尚人格气节,比较重视现实人生。儒家特别重视善处穷通之际的一种自持的修养,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在苏轼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苏轼被贬黄州后,虽形同囚犯,但其报国、济民、建功立业之心并未减退,曾多次表示“虽废弃,未忘为国虑也”。思想和现实的矛盾必然会导致精神上极大的痛苦,这时,佛道思想就成了他求得心理平衡的工具。他在政治上坚持儒家积极入世的精神,而在遭遇挫折时,佛老思想又成为他的主要处世哲学。这种逆境中的痛苦、不甘、自我挣扎、自我安慰,终至达观自解但终究有些茫然若失的情感历程,在他三咏赤壁的名作中有着或明或隐的体现。

苏轼被贬黄州后,似乎对黄州赤壁情有独钟,据说苏轼在黄州经常来赤壁游览。在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苏轼更是三咏赤壁,先后创作了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三篇传诵千古的名作,在缅怀三国英雄、激赏山水美景中,披露自己复杂的情感,显示在困境中艰难挣扎的心路历程。

苏轼为什么这么钟情于黄州赤壁呢?一是因为赤壁在长江边,自然界波涛汹涌、不停流逝的大江,峭拔高峻的江岸,不同时间、季节不断变化的山水景物,更符合自己内心的情感变化,也更适合寄托自己的所思所想;二是因为这处地名更易使人产生联想,漫漫历史长河中的三国时代是豪杰并起、乱世出英雄之际,来到黄州赤壁,就自然会联想起那一场对鼎足三分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大战;三是苏轼自己的处境使然,在正是建功立业的壮年却遭此沉重打击、前途未卜,和历史上在赤壁鏖战过的豪杰相比,自然会生出无限感慨,个中滋味“剪不断、理还乱”。

古典诗文中,咏史、怀古、写景一类的作品,大都是借对史事、古迹、美景的评论、观赏抒发自己的感慨、情感,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也不例外。

综观苏轼的 《前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后赤壁赋》,其抒发情感有着相近的模式轨迹。三咏中都有景物描写,情景交融,想沉浸在自然山水中忘却现实,结果却勾起心事,经自我宽慰调适、想法摆脱,以达到遗世独立的境界而终究有着深藏心灵的孤独迷茫。

《前赤壁赋》中,苏轼采用赋家的“主客之辩、抑客伸主”的手法,借主客对话表达内心的矛盾冲突。作者先写令人陶醉的美景:清风、明月、江水,产生“羽化登仙”的快感,但如此美景却勾起作者的联想慨叹。借客人之口,感叹丰功伟业终归虚幻,宣泄备受压抑的苦闷和人生短促渺小的忧患;接着用庄子的齐物思想宽慰自己,在“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中忘怀现实,借主之口传达出从江水、明月中感悟的对宇宙人生的思索,从而在回归自然之乐中求得心灵的安宁与超脱;最后在杯盘狼藉中一觉到天明,“不知东方之既白”,超脱中有一丝落寞。

《念奴娇·赤壁怀古》起头就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成一体,隐含的急迫和焦虑之情扑面而来,篇中壮阔的景物既是写实更是作者内心汹涌情感的体现。联想到历史长河中的“风流人物”、“三国周郎”,字里行间流露出苏轼的无限向往与钦羡;对比自己有志报国却壮志难酬。篇末“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此句有对人生短暂的悲哀和无奈,而更多的是慨叹,是由周瑜联想到自己年华老大却壮志未酬的遭遇,感伤和悲愤油然而生。本词情感起伏跌宕,多姿多彩。先是作者面对时间长河的焦虑、急迫,到对历史人物的羡慕、神往,接着是对比历史人物而感到的不甘、悲慨,再至神游后的自嘲、无奈,最后是寄情山水、邀月同醉的放达。情感起伏变化,由前面的全身心的投入,到后面俯察一切的清醒,在由热到冷的情感变化中,作者内心挣扎,以放达掩饰痛苦、矛盾的心路轨迹就伏隐在字里行间。

《后赤壁赋》以叙事写景为主,主要写作者在江岸上的活动,情景交融。先写“月白风清”下,有良朋、佳肴、美酒,似乎是一个轻松愉快的夜晚;接下来的景物却是“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江岸上更是峭壁巉岩,奇异惊险,景物清幽、寒寂,令人产生忧惧、恐怖之情;最后以孤鹤、道士自比,三位一体,寄托了作者失意后的超脱、旷达;而篇尾却写梦醒后“不见其处”一笔双关,意味深长,表露出本想从山水自然中寻求超脱,结果却反而给心灵带来新的哀痛,不得不回到令人压抑的现实。

前面已经分析了苏轼三咏黄州赤壁的情感轨迹,那么在这三篇名作中,作者又是通过哪些具体方法来披露自己内心隐秘而复杂的思想情感的呢?

第一,对比的运用,表达作者内心的焦虑、痛苦、无奈、悲哀等情感。三篇作品或明或暗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表露作者的思想情感。《前赤壁赋》中含有几个对比。第一处是古今对比而且比中有比:一是拿三国时的曹操和现在贬谪一隅的作者比较,想当年曹操建功立业、叱咤风云,而自己却遭谗下狱、政治失意;二是就曹操本身,当年的辉煌功业和如今的“灰飞烟灭”做对比,轻重如此悬殊,给人一种消极虚幻感;三是从结果做对比,曹操称雄一时,结果是“而今安在”,那政治失意的自己未来又是何情形?不由油然而生心灰意冷的情绪。第二处用明月、长江的无穷无尽和自身的生命短促做对比,想共明月、长江长存却只徒增无奈与悲哀。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也运用了古今对比。首先用周郎和自己做对比,赤壁之战时的周郎年轻有为、意气风发,而自己却失意遭贬“早生华发”。其次是风流人物的生前身后对比,历史上类似周瑜的人数不胜数,但他们在时间的长河中,在自然的山水面前都是匆匆过客。前面的描写越是豪壮,人物越是意气风发,慨叹越显得深沉厚重,动人心魄。

《后赤壁赋》中首先暗含景物对比,即文中所写之景与《前赤壁赋》所写之景的对比。三个月前还是“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三个月后就是“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江山不可复识矣”,寄托了作者对世事转瞬变迁、人生无常的感慨。其次是主客相欢的场景和只身登山的处境相比。在赋的开头作者和朋友在明月下携美酒、佳肴本自快乐,而来到江岸边却只有孤身一人登山,写出了作者被贬黄州后孤立无援的处境和孤苦无告的精神状态。

第二,时空的运用,表达作者悲慨、无奈、放旷的情绪。苏轼在其作品里很擅长借助时空的描写表现他复杂多变的情绪。在《前赤壁赋》中,苏轼置小入大,描写了苍茫天地间的一个蜉蝣,辽阔浩渺的水域中的一叶小舟、一粒粟米:“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前者用差异很大的空间对比,烘托一种超逸脱俗、出神入化的境界;后两者以之喻指自己命运的孤独、无奈,个人的渺小、茫然。

《念奴娇·赤壁怀古》用无限的时空暗指自己汹涌起伏的情感。起头两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用滚滚东去的大江象征时间的一维不可逆性,这大江既是自然界奔流不息的大江,又是绵渺不停流逝的时间长河。境界阔大,情感急促而迫切。“故垒”、“周郎赤壁”、“一时多少豪杰”“公瑾当年”思接千古,将无限时空纳入胸中,正是心中变幻不定的情绪反映。

《后赤壁赋》则以动态的空间表现情感。“断岸千尺,山高月小”,体现人的压迫感;“攀栖鶻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以上下悬殊的空间对比写出了景物的险恶,表现处境的险恶,内心的惊惧;“山鸣谷应,风起水涌”则表现了内心的翻腾、挣扎、悲恐。

第三,借景抒情,以多变之景表现多变之情。古典诗文中的写景大都是借景抒情,所写景物都是作者情绪的投射。《前赤壁赋》中作者就是借景抒情、借景言理,借江水、明月、清风这三个自然景物的描写,描绘了如诗如画、清新明丽、悠闲舒适的夜游环境,也寄寓了作者“遗世独立,羽化登仙”的快乐;借洞箫声音的描摹表现了悲哀、伤痛的情感;以水之流逝与月之盈虚阐述变和不变的哲理,并以此表明自己超脱世俗的牵累之情;最终的“杯盘狼藉”也透露出一丝不甘、落寞。

《念奴娇·赤壁怀古》先以壮阔的“大江东去”形容内心的波澜;“穿空”的“乱石”、“拍岸”的“惊涛”、翻卷的“千堆雪”更是不断翻涌、矛盾挣扎的内心的写照;被酹的“江月”也含有哀怨、消沉的况味。

《后赤壁赋》中,开始的“人影”、“明月”、“月白风清”等景物表现了踏月之乐,轻松愉快;接下来的冬景描绘就给人清寒、惊惧之感,“危巢”、“幽宫”等阴森惊险的景物是作者现实处境的真实再现,也是他积郁难消的苦闷之情的象征;而只身登山、风起水涌更是自己被贬黄州之后的孤寂、险恶环境的再现,情感也悲哀得无法抑制;至于孤鹤、道士是他孤独苦闷、超凡脱俗、弃世幽情的象征。

总之,苏轼三咏赤壁的名篇在写景、叙事、抒情、说理中,潜隐着他心灵深处的焦虑、无奈、哀怨、悲慨、自嘲、放旷、忧惧等情感,真实地表现了苏轼被贬黄州之后痛苦挣扎、自我宽慰、不断调适自己的心路历程。

[1]沈祖芬著.宋词赏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2]张亚新著.文人的理想品格:从陶渊明到苏轼.济南出版社,2004.

[3]张三夕著.诗歌与经验——中国古典诗歌论稿.岳麓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念奴娇赤壁赋怀古
念奴娇·脱贫振兴庆盛会
行书方拱乾《混同江怀古》(33cm×21cm)
念奴娇·脱贫振兴迎二十大
节录苏东坡《前赤壁赋》
清晏园怀古
千江有水千江月——《赤壁赋》任务学习
念奴娇 国庆(外三首)
上都怀古
苏东坡《前赤壁赋》
念奴娇 ·白衣兴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