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历史试卷的评价标准——以南京市白下区2011—2012年上学期初三历史期末试卷为例

2012-12-31 13:47:18马娟娟
文教资料 2012年14期
关键词:区分度试卷试题

马娟娟

(南京市白下区教师进修学校,江苏 南京 210002)

2011年新的《初中历史课标》指出:初中历史评价必须以“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注重目标、教学和评价的一致性,运用科学、可行和多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纸笔测验(如期末测验、阶段性测验)是历史学习评价的主要形式。考查的内容应体现历史课程的目标和课程内容的要求,确保考试的信度和效度,适当注意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而纸笔测验的结果,既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和学习效果,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治学态度和教学水平,并可以从中发现教学与考核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指导以后的教学。

一份历史试卷的质量如何不仅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对教师来说也是意义重大的。而当下历史试卷的资源是很多,但良莠不齐,该如何判断评价呢?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中学历史教学的实践,以南京市白下区2011-2012年上学期初三历史期末试卷(以下简称白下区试卷)为例,谈一谈自己对试卷评价标准的一些认识。

一、试卷评价的非学科性标准

1.信度。

也叫测试的可靠性,指的是测试结果是否稳定可靠。也就是说,测试的成绩是不是反映了受试者的实际水平。例如,如果同一套测试在对同一测试对象进行的数次测试中,受试者的名次排列忽高忽低的话,则说明该测试缺乏信度。以白下区试卷为例,我将这一试卷在期末考试之后又找个时间给学生测试了一下,以我班学生的成绩反馈来说,第一次的平均分是51.2分,第二次是54.6分,因为已经做过一次,第二次的均分高是很正常的,而每个学生在两次测试中的排名次序是基本不变的,这就说明这份试卷的信度是较高的。

2.效度。

亦称测试的有效性,指一套试卷对应该测试的内容所测的程度,也就是说,一套试卷是否达到了它预定的目的及是否测量了它要测量的内容。以白下区试卷为例,试卷测试范围是世界史的上下册,一共共考了33个考点,覆盖率达到100%。

3.难度。

4.区分度。

区分度是区分和鉴别学生能力和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差异程度的重要指标。它标志着一份试题能否将学生的成绩拉开距离,真正从分数上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区分开来。区分度高的考试,优秀、一般、差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比例,如果某一分数区间学生相对集中,高分太多或不及格太多的考试,区分度就低。一般而言区分度在0.2—0.4是合格的,而0.4以上是优秀的,而对于一般的期末考试而言,试题的平均区分度以0.25为宜。白下试卷的主观题的平均区分度是0.49,加上客观题试卷的整体的平均区分度是0.26,都是几乎达到了要求的最佳值,应该说出的是很成功的。

总体说来,试卷的难度、区分度、覆盖度。信度和效度之间交互作用构成整体试卷的检验指标。它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我们不能孤立地根据某个指标来评判试卷的质量。而应该根据考试的目的,在选用估计方法上也应该将试卷的信度、效度及其难度的估计方法统一考虑。总之,一份好的试卷应该有较宽的覆盖度、中等难度、一定的区分度、较高的信度和效度。作为考查初三学生的期末试卷,白下区试卷都是符合试卷评价的非学科性标准要求的。

二、试卷评价的主观标准

试卷的评价除了有考后分析的客观标准之外,还应注意试题评价的主观标准。以历史学科为例,历史试题在主观上一定要符合学科的指导思想,即有利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和深化历史教育改革;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稳定教学秩序;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充分体现历史课程的综合性和独特的情感教育功能,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的学校教育打下基础。

1.基础性原则——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

初中阶段历史学科是考查学科,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学好历史的基础知识,为进入高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新课改之后,初高中历史有了明确的分工,初中主要是以通史为主线的历史学习,高中主要是以专题为主线的模块学习,学生如果不能在初中阶段打下扎实的通史基础,进入高中学习就将举步维艰,因为高中不会再专门给学生讲授通史知识,所以中考历史学科的考查难度为7∶2∶1,基础分占了70%。

3月11日,第一次施肥。4月1日观测,示范田和对照田无明显差异。4月18日观测,示范田明显比对照田坐果早、挂果更多。5月6日第二次追肥时观测,示范田较对照田叶片更绿、果树茂盛,果实生长更均匀。5月26日第三次追肥观测,示范田樱桃较对照田樱桃转色快,成熟早。6月8日收获测产对比,示范田樱桃较对照田果径大、色泽更红润,商品性更高,单价比对照田好。

【例1】(白下区试卷)雅典是一个奴隶制共和国。伯利克里当政期间,决定同另一个城邦建立同盟关系。作出这一重大决策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

A.公民大会 B.大陆会议 C.人民代表大会 D.人民委员会

【例2】(白下区试卷)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走了不少弯路。它们先后进行了改革,以推动经济的发展,其中改革较为突出的是( )

A.保加利亚 B.波兰 C.匈牙利 D.阿尔巴尼亚

2.能力性原则——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阅读史料的能力。

初中阶段历史学科除了要夯实基础之外,还要注意学生的能力考查,高中的学习主要就是能力考查,如果初中部分不能与之衔接,将会对学生进入高中学习造成很大的不适应,所以中考历史学科除了70%的基础分,另外的30%就是能力考查。新课改下历史学科主要体现的是“论从史出”的能力要求,就是要求学生通过分析所给的史料,提取其中的有效信息,最终得出历史结论。

【例3】(白下区试卷)“英国到处都建立起大工厂。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经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里“新的时代”是指( )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信息时代 D.生物时代

【例4】(白下区试卷)英国人肖恩·马洛尼说:“它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所有的知识。”文中的“它”是指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 )

A.计算机网络技术 B.原子能技术 C.航天技术 D.生物技术

3.社会性原则——注重联系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

20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历史学家认为,历史不仅应重视政治史,还应该把视野扩展到人类活动的全部,尤其是人类的社会生活领域,主张把“人类社会的日常生活细节与重大历史事件联系起来考查,通过社会生活的演变来加深对历史发展过程的理解,丰富人们的历史意识”。在中学历史学习阶段也应更多地渗透社会史观的理念,将历史学习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使学生“通史识今”、“学以致用”,用历史的眼光审视现实,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架起坚实的桥梁,从历史这面镜子中获得深刻的领悟。

【例5】(白下区试卷)知识经济是一种以知识为基础的现代经济。下列企业与这一新经济形式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

A.中国李宁

B.美国微软

C.德国奔驰

D.美国麦当劳

4.人文性原则——彰显人文性质,注重考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011年的初中历史课标要求:“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逐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在历史学习及评价中要注重考查学生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和感悟,强化学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例6】(白下区试卷)恐怖主义是21世纪的“政治瘟疫”,在上世纪30年代,出现了国家恐怖。其中对内制造“国会纵火案”、掀起反犹狂潮的国家恐怖发生在( )

A.德国 B.西班牙 C.意大利 D.日本

5.创新性原则——注重实体的原创性和情境性。

社会要想发展,得靠改革;改革想要成功,得有创新;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初中历史试题中,应该强调试题的原创性。试题的设计要善于紧扣教材主干知识的基础上,围绕社会热点对教材知识在新情境、新问题下重新组合,从而考查学生的知识重组、整合能力和思维能力。

【例7】(白下区试卷)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阅读下列图片与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圣母子像

达·芬奇《圣母子》

请回答:比较材料中的两幅图,说明达·芬奇的画反映了当时广为流行的思潮是什么?

如何评价分析历史试卷,掌握试题的评价标准,是中学历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试题评价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有强烈的反馈作用,使教师能够较好地明确试卷出题者的意图,进一步指导自己的教学,有效地避免教学中的重复劳动和做无用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同时,通过试卷评价,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及试题命制的水平。

[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1.

[2]勒高夫.新史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3]姚锦祥.高中新课程实践引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聂幼犁.命题理论与技术:新课程指导下如何改革.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7,(4).

[5]林桂平.近五年文科综合卷历史选择题的命制变化特征与教学启示.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5,(1-2).

[6]姚锦祥.历史教育考试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

猜你喜欢
区分度试卷试题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浅谈试卷分析常用的几个参数及其应用
图形推理测量指标相关性考察*
江淮论坛(2018年4期)2018-08-24 01:22:30
Module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Module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
Module 1 Euro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