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新建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012-08-15 00:42林森
文教资料 2012年8期
关键词:新建应用型院校

林森

(皖西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简论新建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林森

(皖西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新建本科高校由于其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的快速提升,已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建本科院校如何充分把握本科教育的根本特征,通过实践教学体系的科学设计,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及其培养模式,进而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与优势,是新建本科院校需要很好研究和解决的现实课题。

新建本科高校 实践教学体系 应用型人才培养

一般意义上我们把“新建本科院校”确定为本科办学历史不超过10年的高等学校。据统计,1999年至2010年3月,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已达314所[1]。

新建本科院校在校本科生人数达全国本科在校生人数的一半以上,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办学水平影响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其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地方 (行业)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由于开办本科时间不长,这些院校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普遍问题,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应用”“高不成,低不就”[2],等等。

在新建本科院校的各项建设和改革中,建构和优化本科专业教育教学体系及其管理制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建构科学的富有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和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和发展路径。

一、实践教学在当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中的困境

由于师资及学生素质等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无法和研究型大学及教学研究性大学在学术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上尽享竞争,因此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高级应用性技术人才成为这一类学校普遍的办学定位,为了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必须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上来。[3]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活动。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一直是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就新建本科院校而言,实践教学及其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价值理解不充分,重理论课程教学轻实践课程教学倾向明显;第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缺少更为有效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第三,各类实践教学投入有限,设备基地和场地严重不足,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的要求;第四,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需要着力加强;第五,实践教学方案的在科学性、针对性和特色性都需要作创新性系统设计;第六,实践教学管理制度需要不断规范和不断完善;第七,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及其评价机制尚未系统建立,等等。

基于以上问题,新建本科院校应开展对实践教学和管理中的问题研究与改革创新,通过建构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而不断丰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涵,当是一项具体而紧迫的重要课题。

二、建构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的基本思路

实施实践教学创新是提高办学质量,丰富办学内涵,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内在要求。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培养人的关系性活动。在一般意义上,教育与人的关系,体现了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意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体现了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强调教育的个体发展意义,表明教育面对的人是每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不是人性的抽象假设或理性预设,教育中的人是具体个人。所以说,教育过程也就是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同构过程。教育对人的培养从根本意义上来说,是通过教育本身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实现对人的创造性培养,进而创造社会,推进社会发展。但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对学生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存储,忽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死板,满堂灌、注入式的现象很普遍,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生成。因此,转变教育观念,确立实践教学创新思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成为当代学校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

实践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更具有直观性、综合性与创造性。实践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意识,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4]

因此,我们要根据实践教学内容及其培养任务的特点,从整体上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设计,可将其分解为七个内容模块,形成一个有梯度、有层次、阶段性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第一,基础训练模块

主要任务是培养支撑专业技术能力的相关技能和基本素养,通常是结合公共课,开展相关技能和素养的实践教学活动,从学生进入大学后的一年级就全方位地开始。主要包括:计算机、外语、大学语文、军训、德育、体育等公共课的实践教学与训练。在这些课程中,都要结合实践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本课程特点,提出可行的实践教学要求,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和实施方案。

第二,实验教学模块

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方法和手段,养成科学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主要包括各类基础性实验、专业实验和应用性实验等。基础性实验是以基础理论课程的课内实验、独立设置的基础实验课程(如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电路基础实验等)为基点,由演示性、验证性、操作性等多层次实验内容构成,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思想、方法和技能,主要分布在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中。专业实验是由专业类课程的课内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等构成,以验证性实验为辅,开出一定比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主要目的是验证和掌握专业技术原理,培养专业工作所需要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技能。应用性实验是实验教学的高级阶段,以系列专业课程为起点,以应用型、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为主,紧密结合学科专业发展前沿选择研究课题,启发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第三,课程设计模块

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具有一定综合性问题的能力,通常是结合专业课程进行,一般安排在相关专业课程的后段时间内实施。通过对某一生产实际任务的设计,培养学生进行相关材料的查阅、分析与运用方法,提高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通顺的文字或准确的图标系统表达设计成果的能力。

第四,实习(实训)模块

主要是学生在校内外教师和师傅的指导下,在实习(实训)场所进行模拟或实际的工作,以获得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养成独立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实习主要包括认识实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实训主要指基本职业技能训练。

第五,社会实践模块

社会实践模块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专业、培养人品、体验生活、磨炼意志,以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假期实践、社会调查等活动。

第六,毕业设计(论文)模块

学生在完成各门课程学习任务后,综合运用本专业知识、技能和技术,有一定创见地做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毕业设计(论文),这既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综合检查,又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机会。要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规定的业务要求,结合企业生产或社会服务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全面的、综合的毕业设计(论文)能力训练。

第七,素质拓展与课外活动模块

为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增强综合素质和能力,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融学术性、知识性、娱乐性于一体的第二课堂活动,包括各类知识讲座、兴趣小组、科技制作、创业实践、文化活动、学科竞赛等。将素质拓展体系全面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项目化管理、学分制认证、规范化运作的教育体系,是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管理

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管理,是建立良好的实践教学秩序、实践教学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

第一,组织管理。成立实践教学的各级组织机构,合理分工安排,明确工作职责。实践教学管理实行校院二级管理。学校应配备专门负责实践教学工作的校领导;完善教学委员会职责,全面负责实践教学工作的组织领导;教务处成立负责实践教学管理的职能机构,专门负责实践教学的组织协调、检查和监控。各学院作为办学实体,建立内部组织分工,具体负责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工作。

第二,计划管理。学校应制定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的规划,在年度教学工作中制订具体的实践教学工作计划。各学院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在制订培养方案过程中要确定本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制订实践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工作的实施方案。

第三,运行管理。一是抓好落实。每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都应有指导小组,根据实践教学大纲的要求,做出具体安排,确保计划落实、教材(或指导书)落实、指导教师落实、场所落实和考核落实。二是把握四个环节,即实践准备工作环节、初期安排落实环节、中期检查环节和结束阶段成绩评定及工作总结环节。三要开发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建立网络化的实践教学信息管理平台,实现网上辅助教学和网络化、智能化管理。

第四,质量管理。一是要根据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和能力训练项目的基本要求,制定和完善各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二是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从实践教学条件、教学对象、教学过程、教学队伍等方面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监控;三是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增强实践教学管理工作中的自我纠错能力;四是建立质量激励机制,将实践教学质量效果与单位和个人的利益挂钩,奖惩结合,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第五,考核管理。一是要制定实践教学考核规范,完善考核制度。二是严把考试审核关。三是不断改革考核方法,逐步建立适用于实践教学的考核标准和办法。

新建本科院校必须更新观念,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摆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并将创新思想融入到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从外部环境和内在机制上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全面培养和提高。

[1]余国江,蔡敬民.新建本科院校发展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J].中国大学教育,2011,(12):25-27.

[2]于文誉.创新办学破解新建本科院校转性难题[N].中国青年报,2011-05-30.

[3]兰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07,(8):37-38.

[4]顾秉林.加强实践教育培养创新人才[J].清华大学教学研究,2004,(12):18-22.

猜你喜欢
新建应用型院校
Spin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ferromagnet/superconductor junctions on topological insulator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