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生教学内容,加强表达训练

2012-08-15 00:42林爱娣
文教资料 2012年8期
关键词:小艇船夫威尼斯

林爱娣

(舟山市定海小学,浙江 舟山 316000)

王荣生教授在其专著《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指出,教学内容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创造的,他在论述语文教学内容的特征时还说,它“既包括对课程内容的执行,也包括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创生”,“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而《浙江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建议》也指出:阅读教学“要注意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防止肢解课文或离开课文搞孤立的语言训练”。于是,我们不禁要思考,这是否意味着语文教师可以对以课文内容在不脱离文本的前提下进行拓展,创生出适当的教学内容,以此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表达能力呢?那么教师又该如何创生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呢?在教学实践中,我边学习边实践,作出以下思考。

一、互换角色,创生教学内容进行表达训练

文本是教学的凭借。语文教科书中的一篇篇课文,本身就是一个敞开的文本,我们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打破年龄和阶层的区别,不但与作者进行精神上的交流,还可以与文中的人物进行对话,由此创生教学内容,在情感蕴涵的基础上提高表达能力。

任何一篇课文都有作者所想表达的一种意愿或是一种思想。在依托文本的基础上,我们与文章的作者对话,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这些创生性的教学内容,入情入心,促进了学生由衷的表达。

《桂花雨》是台湾女作家琦君的思想之作,在教学中我校一教师设计了一个“感受花雨,体会思乡”的环节。

(1)在我的记忆中,什么事才是大事?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2)你体会到了什么?哪个句子最让你有这种感觉?

出示句子: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3)此刻,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作者摇啊摇,摇出了什么?

(5)这一幕永远地留在了作者的记忆中。随着世事地变迁,琦君12岁那年,全家搬到了杭州,32岁时又移居台湾,59岁时又去了美国。童年渐渐远去,与家乡的距离也越来越远,桂花雨就成了一份回忆。于是,在这美好的中秋佳节,她又想起了———(引读出示的句子)“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6)除了这些,作者还会想起什么?

(7)句式训练:用作者母亲说的话的句式来说说作者的心里话。

出示: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里的___再___,也比不上___;

这里的___再___,也比不上___;

这里的___再___,也比不上___。

(8)出示《烟愁》后记中一段话作为小结。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教师从解读文本句子入手,引导学生换位进入作者的内心,创生了许多教学内容,在欣赏桂花雨的同时,引发学生对作者情感的体验,而且让学生采用了类似于文中作者母亲说话的句式,把作者的内心感受说出来,进行了一次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其实文本中有作者浓彩重墨所描写的人物,也有一笔而过的,我们可以分析文中人物内心世界展开教学,就会发现这些创生性的教学内容不但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而且有助于读懂作者所蕴涵的意愿。

二、创设情境,创生教学内容进行表达训练

崔峦老师在《小学语文》创刊号《阅读教学现状及改革建议》一文中也指出:“阅读教学是干什么的?就是要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我们语文教学中的创生性教学内容,不但应该是指向引导学生理解的,更应该是为了学生学习表达的,也就是说它更应该是创设表达情境、提供表达内容的。

例如,我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在教学了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小艇的作用后,又创设了一让学生坐小艇游览威尼斯的情境,以此丰富学生的体验。

师:这么奇特的小艇,技术这么高超的船夫,这么美的城市,你也一定想坐着小艇去逛逛吧?来,××同学你是我们班朗读最好的,请你来读课文。

那么同学们,让我们听着××同学的朗读,看着画面,坐上其中的一艘小艇,去尽情体验水城威尼斯的独特魅力吧!(播放视频,一生读课文)

师:坐了一回小艇,游览了一番威尼斯,能说说你心中的感受吗?

(生讲感受)

在学生进行了一番抒发后,师:那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写出心中的感受,就用老师的这句话作为开头:(出示)今天,我来到了威尼斯,坐上了威尼斯特有的小艇。(%%%%),威尼斯小艇带给了我别样的情趣!

师:不一样的威尼斯,不一样的小艇,带给了我们不一样的感受,让我们再来读读作者马克·吐温的感受——齐读: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在上例中,通过对全文的阅读理解之后,创设情境,创生出较多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播放,仿佛把学生置入威尼斯小艇之中游览这座世界闻名的水城,同时引导学生想象、体验作为游客的内心感受,在学生口头表达的基础上,又给了学生可参照的语言方式,把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不难看出,学生根据自身对课文的理解和自身的生活经验,依托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加工、改造,可丰富感受,深化理解,最终达到增强表达能力的效果。

三、想象补白,创生教学内容进行表达训练

利用文本的留白部分,创生教学内容,往往会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表面的文字读出文字背后的东西,通过创生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理解表达。

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这也可以理解为文章的一处留白,于是就设计了以下教学内容:

首先引导学生走进衣衫褴褛的中国妇女的内心,走入围观中国人的内心,走进得意扬扬的肇事洋人的内心,接着引入一段“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文字材料,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了洋人嚣张跋扈,中国人敢怒不敢言的耻辱,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中华不振”的含义的同时,又“砸”下一份有关包身工的资料,这时学生义愤填膺,由此学生的表达情绪达到了高潮,呈现出了一种表达的欲望,再借以一种沉重的语调叙述:“租界的那一幕铭刻在我们心中,同时也铭刻在周恩来的心中。从租界回来以后,周恩来心潮澎湃,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请大家抒写下他内心独白!”至此对于周恩来内心情感的表达也就水到渠成了,学生依托“从租界回来以后,周恩来陷入了沉思:(%%%%)”语段练写,写下了一段又一段的内心独白。

在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不振的含义时,其实也不仅仅停留在对这个词的字面理解,而是抓住了中国妇女的“哭诉”,肇事洋人的“得意扬扬”,巡警的“训斥”,通过这些词语,“补白”词语背后所蕴涵的内容,这个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言语智慧,又使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价值伦理等与文本的语境产生了连接、契合,在潜意识中得到了浸润与涵养,这些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都不无裨益。

四、重组教材,创生教学内容进行表达训练

语文教学内容“从教的方面讲,主要指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在教学实践上呈现的种种材料,它既包括教学中对现有教材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变乃至增删、更换”。(王荣生)对于课文的教学来说,课文内容只有经过教师合理的教学化处理之后,才是合适的教学内容,而重组教材也是教师处理教材的形式之一。在教师处理教材的时候,往往会创生出新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借此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再以《威尼斯的小艇》的教学为例,第一课时主要集中教学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至第四自然段,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对教材进行了处理,打乱了作者的行文顺序,它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不再依从作者的行文需要,而依从于我教学的需要,按照教学的规律进行了“重组”,我把课文的第一段安排在揭示课题前出示,加深对水城威尼斯的印象,然后教学了课文第二自然段小艇的样子和第四自然段船夫的驾驶技术部分,再回过头来体会作者马克·吐温所说的坐在小艇里的情趣。以第三自然段的内容来结课,既是对第一课时的总结,又延伸了下一课时对小艇作用的学习,因为那将是小艇带给我们的另一番情趣了。这一顺序的安排,其实不单单是我教学的需要,也隐含了一条情感的线索,跟随作者的感受,也融入学生情感发展的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创生了许多教学内容,比如课外文字材料和影像资料的引进等,其中对“操纵自如”的理解比较成功,这也是对这一课时的教材内容进行重组需要着重突出的一部分,因此在教学中我从船与人的不同角度对这一内容进行展开:

(1)你认为怎样驾驶船才能称得上操纵自如?(船的角度讲)

(2)这样的操纵自如我们从船夫的脸上也能够看出来,我们想象当时船夫的脸上会是怎样的表情,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从人的角度讲)

(3)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吗?有能力的同学也可以多说几句。

当我们高声尖叫,船夫却();当我们吓得蒙住眼睛的时候,船夫却();当()时,船夫却()。

“运用表达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要素(潘新和)。这些教学内容的创生也是为了达到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即是“培养学生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养”,而最终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表达能力。实践证明,这些创生性内容的教学,不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促进了课文语言的迁移与运用,其目标直接指向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可谓一箭双雕。

[1]范国强.如何将“课文内容”处理为“教学内容”.小学教学设计,2009,12.

[2]浙江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建议,2009.

猜你喜欢
小艇船夫威尼斯
哲学家与船夫
池上
寻常威尼斯(节选)
船夫和风
威尼斯
威尼斯: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母船带航速收放小艇实施方法研究
话丢了(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