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雷
(广东省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广东 东莞 523000)
一
我们先看《一碗阳春面》中“母亲”语言中的省略号。
①“唔,……阳春面……一碗……可以吗?”女人怯生生地问。
②“……这个……阳春面一碗……可以吗?”
③“……唔……阳春面两碗……可以吗?”母亲怯生生地问。
④“唔……三碗阳春面,可以吗?”穿和服的女人平静地说。
①②③的省略号表示语气的断断续续,语言的结结巴巴,表现了说话人想而却怯、害羞又难为情的窘况。这是一个身处社会底层又深陷生活困境之中的中年妇女的内心矛盾、斗争、纠结的真实反映。丈夫死于交通事故,生前欠了八个人的钱,每月要还五万元的债,还有两个孩子……生活的困难可想而知。如果这个故事发生在中国,女主人的大年三十夜肯定是在凝重和哀愁中度过的,即使不是,也会极其冷清和简单,是不会出去“下馆子”的。但文中的女主人公是智慧和勇敢的:她要在孩子的心田中播种阳光和希望的种子,所以尽管生活艰难,艰难到三个人只有买一碗面的钱,但她还是要带孩子走出了家门,来到面馆前,勇敢地说了出来,这对极度爱“面子”的东方民族尤其是一名女性来说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女主人公勇敢面对困境,不回避、不掩饰,这是“不服输”的民族精神的体现,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所以才会成功。句④中的省略号,已经不是语气的断断续续,而是语音的延长,表现了女主人说话时心情的坦然、平静。
我们再看《一碗阳春面》中“儿子”作文中的省略号。
“母亲每天从早到晚拼命工作,我去送早报和晚报……⑤弟弟全写了出来。接着又写,十二月三十一日的晚上,母子三人吃一碗阳春面,非常好吃……⑥三个人只买一碗阳春面,面馆的叔叔阿姨还是很热情地接待我们,谢谢我们,还祝福我们过个好年。”
⑤处省略号省略了“我”所做的其他工作,说明了“我”做的工作很多,可以看出“我”的懂事和对母亲的体谅,这是一家人面对困难一起努力的体现。
⑥处的省略号有两个作用。一是转移话题,由“吃面的感受”转移到“面馆老板的热情招待及其影响”上,二是言已尽而意无穷,给我们无限的遐想。我们仿佛看到一家三口头碰头在吃一碗阳春面的情景,仿佛感受到兄弟俩吃面时很享受的幸福的滋味。有人说苦难是一位老师,可是面对苦难和不幸抑或“家丑”我们有多少人能从容地正视?封闭、自卑、掩盖、放弃成了很多人的选择,不能正视又怎么能正确对待?面对不幸和艰难,面对“不体面”的日子,小作者没有回避,没有遮遮掩掩,而是在作文中大胆地“揭露”出来。“母亲”和“儿子”勇于“揭丑”的精神正是他们向上力量的源泉。
同样面对困境,孔乙己却是别样表现。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的孔乙己免不了偶尔做些偷窃的事,这对“读书人”的他来说是一个不光彩的“伤疤”。当有人指出他“偷人家东西”时,孔乙己先是不承认,说人家“凭空污人清白”。
⑦ “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⑧“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⑦句中前一个省略号有“转换”之意,后一个有“递进”之意。在这“转”与“递”之间,体现的是孔乙己不得不承认可又实在不想也不愿承认的无奈、矛盾、尴尬的心情,面对“不幸”的“伤疤”,孔乙己选择了无奈又无效的掩饰和狡辩。
⑧句中省略号作用就是省略,“跌”字孔乙己说了很多,但声音是越来越轻,直至最后听不见。这是孔乙己对“打断了腿”的不自信地、无力地、可怜地、几乎也是无效的辩解。对其不幸,令人哀痛。但是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不幸和困境不能正视反而回避或狡辩的话,那怎么又能改变呢?这也就是孔乙己悲剧的内因。
二
“听到这声音(老板夫妇祝福我们过个好年),弟弟的心中不由得喊着:不能失败,要努力,要好好活着!因此,弟弟长大成人后,想开一家日本第一的面馆,也要对顾客说,努力吧,祝你幸福,谢谢。弟弟大声地朗读着作文……⑨”此刻,柜台里竖着耳朵,全神贯注听母子三人说话的老板和老板娘不见了。在柜台后面,只见他们两人面对面地蹲着,一条毛巾,各执一端,正在擦着夺眶而出的眼泪。
“作文朗读完后,老师说:‘今天淳君的哥哥代替他母亲来参加我们的家长会,现在我们请他来说几句话……’”
例⑨句中的省略号也有两个作用,一是省略了弟弟朗读作文的过程,二是提示后面是“插入语”。在“大声地朗读着作文”和“作文朗读完后”之间的“插入语”,表现了老板和老板娘在听了兄弟二人的事迹后激动的心情。他们没有想到自己善心善行和过年的祝福竟给了困境中的母子三人生活的信心和行动的力量。这也就是后文“一年,又是一年,二号桌始终默默地等待着”的原因,也是二号桌成为“幸福的桌子”被人们到处传颂、从此名声大振的原因。这是故事的高潮,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自己的热心帮助给了别人信心和力量,别人在困境中团结向上不屈进取的事迹又反过来感动和激励着自己。
“承蒙款待,”母子三人深深地低头道谢,走出了店门。
“谢谢,祝你们过个好年!”
老板和老板娘大声向他们祝福,目送他们远去……⑩
⑩处的省略号既不是内容的省略,又不是语言的断断续续,它表示言已完而意未尽,表示“目送”的长久。在这个省略号里我们仿佛看到老板和老板娘长久地站在面馆门口目送他们母子三人离去的情景,目送“画面”的背后是老板夫妇对不幸者的同情和悲悯、理解和支持,是对弱者尊严的小心呵护,是对在困境中坚强不屈精神的无言的尊敬。正是这些给了母子三人战胜困难的力量:“不能失败,要努力,要好好活着!因此,弟弟长大成人后,想开一家日本第一的面馆,也要对顾客说,努力吧,祝你幸福,谢谢。”
我们可以把这些看做是母子三人改变命运的外因。
听到这话,老板娘的脸色一下子变了。十几年前留在脑海中的母子三人的印象,和眼前这三人的形象重叠起来了。
老板娘指着三位来客,目光和正在柜台里忙碌的丈夫的目光撞到一处。
⑪“啊,啊,……孩子他爹……”
…………
“喂喂!老板娘,你呆站在那里干什么?这十年的每一个大年夜,你不是都为等待他们的到来做好了准备吗?快,快请他们入座,快!”被蔬菜店老板用肩头一撞,老板娘才清醒过来。
⑫“欢……欢迎,请,请坐……孩子他爹,二号桌阳春面三碗——”
“好咧——阳春面三碗——”泪流满面的丈夫差点应不出声来。
店里,突然爆发出一阵不约而同的欢呼声和鼓掌声。
⑪⑫句中的省略号的作用和文章开头“母亲”语言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一样的,都是表示语言的断断续续,说话的结结巴巴,但是体现的感情却是不同。这里的省略号表现了老板娘时隔十四年再见到期待中的母子三人时吃惊和激动不已的心情。十三、十四年前,母子三人要一碗阳春面,老板夫妇偷偷给他们一碗半的分量,每次亏75元;十二年前,母子三人要两碗阳春面,老板夫妇又偷偷给了他们三碗的分量,那年阳春面已经涨到200元一碗了,可老板夫妇还是仍然按每碗150收取,这次他们亏了400元。但是“这十年来的每一个大年夜,你不是都为等待他们的到来做好了准备吗?”这是为什么呢?是他们团结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感动了他们夫妇吗?是,但又不完全是。老板夫妇知道他们的事迹是在第三次吃面的过程中,可在这之前的每次他们不都是热情却亏本地接待母子三人吗?答案只有一个:老板夫妇身上有着人类天性中最美好的品质:悲悯情怀——对弱者、对生活中遭遇不幸的可怜的“苦人”给予无私的同情和帮助。它的反义词是“冷漠”。这在《孔乙己》的“掌柜的”及“短衣帮”的身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的结账,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 ……⑬他打折了腿了。 ”掌柜说:“哦! ”“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吗?”“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后来呢?”“后来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样呢?”“怎样?……⑭谁晓得?许是死了。”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地算他的账。
⑬处的省略号对前文有解释的作用,告诉我们孔乙己好久没有来的原因:被人打折了腿。这对普通人来说是生活中的极其不幸的“大事件”,叙述的人在自问自答中除了卖弄他“消息灵通”之外再没有一句关怀的话,甚至连一点吃惊都没有,显得出奇的平静。⑭中的省略号除了“解释”的作用外还有“声音延长”的意味,表达了“喝酒的人”对“掌柜的”不断追问的不解和对孔乙己的不屑:这样的人还能怎样?这样的人是死是活谁会去关心?而《一碗阳春面》中的“顾客”却在在大年夜热切地盼望着母子三人到来。
那么“掌柜的”为什么不断追问孔乙己呢?
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
看来“掌柜的”不断追问“怎么样”并不是真心关心孔乙己,实际上是关心自己的“十九个钱”,孔乙己的生命在他眼里没有“十九个钱”重要。这和《一碗阳春面》中的老板夫妇截然相反:一个关心钱,钱比命重要;一个悲悯人,亏本做买卖。我想这也就是一个走向死亡一个走向新生的原因。
三
“掌柜的”和“喝酒的”对孔乙己的冷漠直接影响了十几岁的“小伙计”。
“读过书,……⑮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地说道:“不能写罢?……⑯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我暗想我和掌柜的等级还很远呢,而且我们掌柜也从不将茴香豆上账;又好笑,又不耐烦,懒懒地答他道:“谁要你教,不是草头底下一个来回的回字么?”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⑰茴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
这段文章中三处省略号都有“递进”和“声音延长”的作用。表现了孔乙己热心、急切地想教“我”的心情。孔乙己不能和“大人”谈天,只好与孩子说话,在孩子面前展示他的学问和善良。“我”虽然不能像大人一样嘲笑他,但可以“回过脸去,不再理会”,可以“不耐烦,懒懒地答他”,甚至“努着嘴走远”。热心遇到冷脸,高兴终变失望。鲁迅先生呼呼“救救孩子”,看来首先得“救救大人”。
⑱店外,刚才还在纷纷扬扬飘着的雪花,此刻也停了。皑皑白雪映着明净的窗子,那写着“北海亭”的布帘子,在正月的清风中,摇着,飘着……
此处的省略号表明故事虽已结束,但作者和读者的思绪却依然如旗帜般飞扬:“母子三人”的自尊自强,老板夫妇的善心悲悯,面馆顾客的热心期待,所有这些使寒冷的冬天充满人间的温暖。而我们的孔乙己呢?我们的“掌柜的”、我们的“短衣帮”他们又是怎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