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娇娇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系,河南 郑州 450046)
高校英语专业设置的听力教学,因其具备适应社会需求,注重实际应用等特点,在复合式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及英语专业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目前高校英语专业的听力教学中,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语言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将其转化为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是素质的全面化和完整化。它的提升必然要遵循客观规律和自然规律,不可一蹴而就。听力作为英语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学生在基础阶段面临的一项具有相当难度和挑战的任务,它的提升需要长期的大量的练习和积累。但是近年来,由于高考在分数考核方面取消了英语考试听力分数,使得一部分本来注重应试教育的中学放松甚至放弃了对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培养,更不要谈及口语表达能力了。学生从一个相对较低的平台猛然进入专业性较强的听力课程学习中,这种大跨度的难度跳跃让其一下子很难适应,甚至对英语听力的学习产生自卑感和恐惧感。这种不自信主要来源于:中学阶段对英语应用和实践的缺乏,造成更多纸上谈兵的学生。他们的听力能力和英语其他技能严重脱节,短时期内受到的负面影响较多,造成心理恐惧;对听力技巧的缺乏使得学生无法跟上正常的语速并抓住内容的中心词汇,对非标准英语发音的陌生感让学生内心产生自卑感。因此,这种不相匹配的教学目的与教学对象的对比,是目前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难题。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各类听力训练图书和高校选用的听力教材种类繁多,综合分析,这些训练都旨在体现新教学大纲精神,注重基本功训练,多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式,编写者致力于将功能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思想性融为一体,注重“综合”“实用”等技能。但学校的考试制度和模式相对来说较为刻板,不能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变化,无法及时、能动、准确地反映出相对客观的教学结果。而大多数院校的考试内容设置或以课本为基础或以英语等级考试为依托,这从某一方面限制了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如果偏重于对课本内容的考核,就容易使学生对课本产生依赖,甚至死记硬背,无法学以致用,影响其听力能力的真正提高;如果过分重视对英语等级考试题型的模仿,就会使学生误以为听力课程的设置只是为英语专业水平测试服务,混淆听力训练的目的,过分专注于对等级考试的钻研和训练,更加不利于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因此,这种教与学的互动性和目的性之间的衔接不畅,也是目前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多为听力教师初放音频让学生熟悉语音和内容,复听做题目,教师做细节讲解,终听做对比。经历了初步的教学改革之后,仍旧是形式重于实质。从最初的教师放磁带给学生听音,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个高校基本都配备了多媒体,有专门的语音教室和听力设备,师生之间或者生生之间可以通过专业的话筒和耳麦进行交流,更加方便和清晰。但是大部分语音教室的电脑多用做承担播放音频和视频的载体,并不连接互联网,这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障碍。教师的角色又进入反复播放和一味讲解的循环上来。想要同步更新实时英语视频或者浏览最新的外国优秀音频和影像资料,这在课堂上很难实现。另外,课下的追踪和长效的反馈又无法及时完成,而这恰恰是需要长期积累和反复交流的听力课上不可或缺的。英语听力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追踪,偏离了和口语的结合,甚至缺乏各种与时俱进的教学材料的辅助,就很难获得良好的效果。而教学目的则要求学生不断地提高对有声语言的理解水平,让学生从功能性、实用性入手,获得人文性的提高。这在每周一次的听力课上是远远无法实现的,和目前现有的教学状况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加强培养及训练学生语言知识的转换能力,其主旨是让学生通过读和听获得知识、信息和语言,经过思维,在原有知识及语言的基础上对所获得的内容和语言加工和重组,并赋予新的内容,然后输出,从而完成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大量的听力练习是学生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基本途径。如何改变高校英语听力教与学的现状,应该引起外语专业教师的深思。
1.教师要从根本上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面对挑战。
语言学习的发展一般而言,以发展听说为先。想要克服入校新生对专业听力的自卑感和恐惧感,教师的引导作用尤为重要。首先,教师要让学生理解初次踏入英语专业的学习圈子内,尤其是脱离了听力的专门训练,猛然听不懂是相当正常的。教师要致力于营造充分的、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非必要解释时尽量做到全英教学,多和学生进行英语交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将学生带入自然的温暖的学习气氛中,让学生对英语听力的学习心理放松但思想重视。教学之余,教师可以利用课间或课前的时间,给学生推荐或播放好听的有趣的英文歌曲或英语视频,结合学生的喜好,让学生从心理上逐步减少对英语听力练习的抗拒。
2.教师要因材施教,制订有针对型的教学计划。
虽然听力教学模式很难有较大的突破,其目的都在于一听一析之间提高学生对有声语言的理解能力。但在具体的教学计划中,教师应当针对不同学生听力水平的差异或根据不同语音材料的难易程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具体原因,设计有针对型的教学计划,从而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由于学生在中学期间受到教学环境,地域差别和自身英语基础的影响,大一新生在面对同样的语音材料之时,第一感觉是有所不同的。教学初期,在分析完一篇语音材料之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造成听力困难的原因。首先,这种听力困难或许来自于语言知识。这包括语速(快速英语或慢速英语)、词汇语法的陌生(知识储备不足或固定习惯表达的障碍)、语音(某些词组的连读、弱读或失去爆破音)等方面。其次,听力障碍也许来自于内容。中西方文化存在较大差异,很多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只注重了阅读能力的提高,对西方的生活习惯、人文历史和社会禁忌等了解甚少。对文章背景知识理解的缺乏也容易成为学生听力的较大阻碍。再次,有的学生在听材料之前就已经精神高度紧张,这也大大局限了他的思维活动,难以发挥出正常水平等,这类心理障碍因素是教师应当注重的。最后,听力理解能力从某种角度而言需要一定的技巧性,如果没有经过专门的听力训练,抓不住关键词或者力求抓住每个词,甚至同步用母语思考,就会影响理解的效果。因此,教师不应当只充当播放员和翻译员的角色,而应该在最初教师帮助分析听力障碍的基础上,使学生逐步具备自我分析的能力,构建自我提高模式,从根本上弄清楚对某段音频材料存在听力障碍的原因。这样带有目的性的举一反三,久而久之就会逐渐扫除障碍,从而获得听力能力的提高。在制订教学计划上,要根据学生身上反射出来的不同障碍类型,因材施教。
3.教师要做到有的放矢,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在导入每次单元的主题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段铺垫,与实事相结合,做出良好铺垫。从趣味性入手,结合思想性和实效性,进入到和教学内容相关的话题上来。另外,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其创新和多维思考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动物”单元时,可根据材料内容适当融入图片、视频,从视觉和动态上加深学生的印象,并可从某动物的生活区域和习性等方面加以补充,既可调节课堂气氛,又可增加学生兴趣,帮助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达到愉快教学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按照步骤,以课本为根基,适当纳入英语等级考试的分类训练,帮助学生两手抓,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这样就不会顾此失彼,一方面对课本的掌握有了一定的提高,另一方面从分级考试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就笔者所在的学校而言,我校大一大二开设英语专业听力课程,选用的教材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大学英语-听力》。该教程共4册,每学期一册。仔细分析这本教材,就会发现编者在选材上内容涉猎较广,文体多样,以不同话题为不同单元,每单元7-10篇材料不等,帮助学生在享受乐趣的同时提高水平,学习知识。一、二两册注重各种微技能训练,三、四两册较前两册在难度上有较大提升,文章篇幅也大多较长。每本书后都配有相应的课下训练,巩固话题。结合这样的教材特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听力水平、题目设置、内容类别和教学进度,选择部分合适的篇章进行精听,对另外一部分采用泛听甚至课后作业的形式,张弛有度地进行教学。教师不但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上出现的材料,还要就听力技巧对学生加以传授,并和学生进行讨论。这种“卷入式”教学使得学生认真参与其中,更能加深其印象,达到较好的效果。
4.教师要致力于教学效果的追踪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模式。
许多高校及教师都将每学期的期末考试作为检验学生听力能力和学习效果的唯一方式,这是大有弊端的。其实,与学生平日里的交流,学生在课堂上所反映出来的效果及每个学生不同的进步跨度都是教师评价学生听力能力的重要指标。这就显示出教学效果的追踪和反馈的重要性。因此,作为高校英语专业听力课程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将听力和口语做适当结合,并在教学中穿插对某一话题的讨论。另外,每堂课要给学生补充一些听力材料让学生课下进行自主听力训练,比如新闻(音频和文本)、与当次话题相关的趣闻、近日涉及的西方节日习俗介绍等,并在下次课上抽出一小部分时间进行检测和讨论,加大反馈力度。这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加强对英语听力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可以在加强语言训练之余丰富学生的背景文化知识。如果将听力仅仅局限在每周一次的两个课时里,那么是远远不够的。这种呆板的模式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更不要提语言的实用性了。因此,教师要调动起各方面因素,逐步帮助学生建立一种自我分析、自我提高、自我反馈的构架,进入到听力圆周运动的模式中去。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追踪和反馈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模式,在平时的教学检测中及时发现问题,做到多元化教学,发挥互动性,多角度评价学生的综合听力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英语听力的学习。
[1]文菲,杨晓梅.高校英语听力专业教学存在的弊端与解决方法[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2]刘思思,王浔,杨劲雯.浅谈陶晓英语专业听力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和改进方法[J].教师,2011(27).
[3]杨晓莉.高校英语听力教学探索[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