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与邪恶的较量——《红字》中主要人物心理探析

2012-08-15 00:42闫莉莉
文教资料 2012年35期
关键词:珠儿沃斯梅斯

闫莉莉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0)

《红字》是美国19世纪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和心理小说家霍桑的重要代表作,这是一个简单而又动人的故事。它发生在17世纪的波士顿。一位年长畸形的英国学者把年轻貌美的妻子海斯特·白兰派往北美,在新英格兰建立新家。当他两年后赶到波士顿时,却惊愕地看到妻子正在众目睽睽之下站在刑台上示众,胸前佩戴着象征通奸罪的红字A,怀里抱着她的私生子。他下决心找出奸夫,遂易姓为齐灵沃斯,乔装为医生。久而久之,他发现海斯特的情夫不是别人,恰是年轻俊美,学识渊博,善于辞令,在教民中有着极高威望的牧师丁梅斯代尔。齐灵沃斯怒火中烧,无情地折磨丁梅斯代尔的心灵。年轻牧师也早已悔恨交加,自责自罚,在长达七年的时间内精神未曾有过一刻安宁,加之齐灵沃斯蓄意伤害,他已心力交瘁,濒临死亡。海斯特忍辱负重,默默从事公益事业,逐渐赢得了社会的谅解和尊重。齐灵沃斯在实施复仇的过程中使自己变成为魔鬼式的人物。后来,丁梅斯代尔终于当众忏悔,在海斯特的怀中死去。齐灵沃斯因而失去生命的意义,后来也一命呜呼。海斯特的女儿珍珠长大成人后嫁入欧洲一位贵族之家,海斯特由欧洲返回北美,在她蒙受耻辱的地方度过余生,死后葬在丁梅斯代尔的墓旁,墓碑上刻着一个鲜红的A字。

霍桑塑造的四位主要人物形象饱满,栩栩如生。《红字》注重揭示人物的心理状貌。可以说,《红字》是一部注重剖析人物内心的心理小说。

一、善良、勇敢的海斯特

“《红字》是对女主人公在逆境中思想成长的一曲赞歌。”[1]海斯特是一个具有惊人勇气的女性。在清教徒和教会的严厉统治下,通奸罪是重罪,要终身佩戴红A字以示惩罚。这象征耻辱和堕落的红字,将她终身置于孤凄的处境中。海斯特先被关禁闭,然后被罚站在刑台示众。若不是内心的勇气支撑着她,她是无法面对波士顿居民的唾弃和指责的。示众那天,走出牢门时,她推开狱吏抓着她肩头的右手,怀抱婴儿走进露天地,走向千夫所指的示众受辱台。无疑,她面对刑罚采取了积极的态度,以她个性的力量和天生的尊严来面对今后不堪的生活。在她的身体内有一种倔强和柔韧的力量,支撑着她在监禁期满后去迎接新的生活,以新的身份生存在这世上。清教对性爱与婚姻的严厉态度,对鲜艳色调和真实情感的无情压抑,并没能扭曲海斯特对生活的热爱。她把胸前的字母A绣得异常漂亮,用金丝线给鲜红的字母镶边,使其以非常艺术的形式呈现在胸前。她竭尽所能给珠儿购买昂贵的衣料,并用其手艺尽量装点孩子的衣裙,使珠儿美丽夺目,光彩照人,像个精灵。这一方面显示了海斯特母爱的真诚,另一方面也是她反抗清教教会禁欲主义的体现。

海斯特心中饱含对牧师的爱。为了牧师的名声,她始终没有向公众承认过孩子的父亲就是牧师。牧师作为公众人物,承担着教区中布道和说教的神圣职务,被公认为品德出众的人。海斯特为了保全他神圣的形象,无论老牧师和总督先生怎样审问她,都没有吐露真实的情况。哪怕是站在示众刑台上,在众多波士顿居民的众目睽睽之下,倔强的她咬紧牙关,始终没有透露内心的秘密。在监禁期满后,她本可以自由地回到她的出生地或任何其他欧洲国家,改头换面,隐姓埋名,一切重新开始,可是她却不肯远离教师所在的牧区,选择了回到她犯下罪孽并接受惩罚的地方,一个人人对她侧目的地方,这确实是出于对牧师的眷恋。后来,女儿嫁往欧洲后,她仍毅然决定在新英格兰终其一生,死后葬在牧师的墓旁。

海斯特是个自足自立的女人。出狱后她靠做针线活养活她自己和日渐长大的婴儿。“海斯特本人除去维持生计外一无所求,她自己过着极其艰苦朴素的生活,对孩子的衣食则稍有宽容。”[2]她节衣缩食过着刚刚温饱的生活,没有向牧师伸手求援,更没有向清教教会申请救济。不仅如此,她还将一部分积蓄花在救济他人上面,尽管那些人并不比他更不幸。

海斯特内心有顽强的力量抗争着寂寞,辱骂和侧目。海斯特拥有一个“坚强和宽阔的女人的心胸”。[3]胸前的红字使得人人对她退避,凡是在公共场合,海斯特所站之处,周围会形成一小块空地。尽管四周摩肩擦背挤作一团,也没人甘冒风险或乐于闯进那块空地。海斯特接受了这种强制性的精神上的孤立,对于红字给她带来的折磨泰然处之。在她生活的社区里,常有孩子聚在一起诅咒她,议论她,对她指指点点,善良的海斯特没有责怪他们,以宽大的心胸包容这一切。在她施以经济援助的人家里,并非所有人都感恩戴德,总有那么些忘恩负义的人,时常对她横加侮辱。海斯特并不计较,经常给左邻右舍施以援手,以将功赎罪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生活着。她养性清心,在心理上变得强大起来。

海斯特是个颇具母爱的女性,母爱的光辉在她身上时刻熠熠闪烁。尽管珠儿是她通奸罪的证明,令她的罪过大白于天下,令世人侧目,对她横加羞辱。她却视小珠儿为珍宝,尊重小珠儿天生的野性,对于珠儿古怪的性格不加干涉。她用做针线活儿挣得的钱养活珠儿,并着力打扮她,使她鲜艳夺目。珠儿的生活可谓是丰衣足食。在珠儿三岁时,贝灵汉总督和威尔逊牧师筹划将珠儿交给更高明的监护人,使之接受宗教和道德的教化,从而有更美好的前途。海斯特竭尽全力争取珠儿的抚养权,因为一旦珠儿被送去别人抚养,海斯特将生活寂寞,精神无所依托。

二、桀骜的珠儿

海斯特虽犯有通奸罪,她的孩子珠儿从出生到长大却是一帆风顺的。珠儿天生形体灵活,气质优雅。她资质完美,满头乌黑闪亮的卷发,既有农家孩子的野花般的美,又有公主的高贵典雅。

珠儿虽然聪慧,也是任性妄为的。这孩子根本不懂得循规蹈矩。海斯特想对她施以慈爱而严格的管教,但无论是笑脸相劝还是厉声训斥,都不能奏效,只能听凭她随心所欲。

珠儿活泼好动,喜爱想象。一根棍子,一块破布,一朵小花都会成为她内心世界的舞台上的戏剧角色。她还常幻想出一支敌军与自己厮杀。

珠儿理解自己的地位,知道自身与其他接受过洗礼的孩子不一样。当别的孩子们一起做游戏时,她在一旁注视着,不去结识他们。但如果听到他们的对于自己和母亲的诅咒,她就会大发脾气,变得非常凶狠,向他们扔石子,并发出怪叫。她必然从母亲海斯特身上袭承了好斗的精神。

珠儿十分精灵古怪,人类的一切法令原则对她说全都失效。她野性难驯,有次居然在巷子的畜槽边把水泼到贝灵汉总督的身上去了。她既没有对法律的认可,也没有对权威的尊敬,对于人类的法规或意向,不管正确与否,都不屑一顾。

像其他孩子一样,珠儿在节日里益发活泼。在新英格兰的新总督授权仪式的公共节日里,她被母亲打扮得花枝招展,华丽精巧的服饰完全展示了珠儿活跃的个性。她兴高采烈,不安分地狂呼乱叫,有时还尖着嗓子高唱。

三、懦弱的丁梅斯代尔

丁梅斯代尔是教区里的年轻牧师,经常为民众布道或演讲。他相貌英俊,毕业于英国一所名牌大学,具有雄辩的口才和宗教的热情。他的嘴唇在清教教会的严密统治之下,神职人员是不能够拥有自己的爱情的。怯懦的丁梅斯代尔不敢公开承认他与海斯特的恋情以及他和珠儿的父女关系。因为对自己所犯下的罪感到忏悔,他经常彻夜不眠并施行斋戒。他在教区民众眼里是个完美的英雄式人物,这使他无论如何都没有勇气承认自己的罪孽。内心的软弱使他变得虚伪,隐藏罪孽达七年之久。心理的扭曲使他养成了一个习惯,每逢稍有惊恐或其他突发事件,他就会用手捂住胸口,脸上一红一白,嘴唇不停颤抖。他把自己的罪孽深锁在幽谷般的心室里,他自我摧残,身体健康每况愈下。

四、歹毒的齐灵沃斯

齐灵沃斯身材矮小畸形,皮肤黝黑晦暗。他是这部书中真正的歹人。因为他侵犯了人的神圣的心灵。他是个可恶,自私又可怜的人。他威胁海斯特,不准她揭发他的真实身份。他去往监狱给海斯特和孩子看病,是为了发现线索,找出奸夫;当他发现牧师就是奸夫后,他虚情假意地给身心备受煎熬的牧师看病,是为了用更加歹毒的手段,长久地摧残他的灵魂。

他和海斯特的婚姻是他自私自利的产物。虽然他希望有位宜家宜室的漂亮妻子的心理是合情合理的,但他违背海斯特的意愿,他的婚姻是有风险的。而他无视海底特的感觉,把她送到马赛诸塞这个陌生的地方,两年之内没有任何通信往来,海斯特在收不到丈夫音讯的情况下和牧师情投意合。而齐灵沃斯没有审视自己的错误和对妻子的伤害,他所想的只是报复。他没想过年轻的海斯特也有自己的感情需要。

复仇充斥了齐灵沃斯的头脑,扭曲了他的心灵,把他从一个正常人变成了魔鬼。在牧师死后,他精神无所寄托,很快也死去了。他是一个可怜的人,他需要别人的爱,可惜没有人爱他。

在小说的结尾,丁梅斯代尔牧师内心的负罪感及良心的谴责最终战胜了他出逃的意志,他挣脱齐灵渥斯的羁绊,在众人面前说出了在心底埋藏了七年的秘密,在众人的惊惧之声中,这个受尽蹂躏的灵魂辞世了。齐灵渥斯把复仇当做他生活的唯一目的,可是当他胜利后,他扭曲的心灵再也找不到依托,他迅速枯萎了。只有海斯特·白兰,毫无怨尤地屈从于社会的最不公平的待遇;她没有因自己的不幸而希冀什么报偿;她同样不依重于人们的同情。她除了一心一意打扮小珠儿外,还尽自己所能去帮助穷人,用宽大的胸怀去包容一切,从而大大赢得了人心。人们开始不再把那红字看做是罪过的标记。

勇敢捍卫纯洁爱情的海斯特,最终感化了罪恶的社会。读罢作品,我们回味悠长。

[1]常耀信.精编美国文学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7,第二版.

[2][3]霍桑.红字.胡允桓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8(第三次印刷).

猜你喜欢
珠儿沃斯梅斯
请四大天王来我家唱歌
《红字》珠儿人物形象研究综述
自己的歌
安迪·高兹沃斯——塑造自然的艺术家
雨珠儿
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