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华萍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陆游,字务观,晚号放翁,越州山阴人。他生长在一个富有学术和文学氛围的仕宦之家,这促使他成为了一个具有多方面创作才能的作家。陆游以“六十年间万首诗”名世,再加上陆诗本身巨大的艺术成就,导致后人专注于其诗的研究而忽视了陆游词的成就。他本人亦是如此,以作诗之余力作词,并对词这种文学形式心存鄙视。他在《跋花间集》中说:“《花间集》皆唐末五代时人作,方斯时,天下岌岌,生民救死不暇,士大夫乃流宕如此,可叹也哉!或者亦出于无聊故耶?”但又在《长短句序》中说:“倚声制辞,其变欲薄,少有所为,晚而悔之。”(陆游《渭南文集》卷十四)可见陆游自己一直专注于诗歌的创作,但“晚而悔之”又反映出他在词创作方面的矛盾心理。他的词数目较少,在夏承焘先生和吴熊和先生合著的《放翁词编年笺注》中统计传世的仅145首(包括一首《采桑子》残篇和一首不知词调的断句)。放翁词内容丰富,思想深刻,风格独特,虽然词名不如诗名,但在词史上仍占有一席之地。
江南是中国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中一个重要的区域概念,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地理的角度看,江南是指长江以南除四川盆地外的广大陆地地区,即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南方,这是广义的江南;随着历史的更替和社会的发展,南方的范围在不断的向南移动,从而江南的概念也慢慢缩小为长江中下游以南,相当于江苏省的南部、浙江省的北部、安徽省的东南部、江西省的北部以及上海市等,这就是狭义的江南。江南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还是一个历史概念,同时还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概念。本文对“江南”的概念主要是在狭义范畴上使用的。而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所谓的江南意象,即是指位于江南地区的经过历代文人创造出来的反映主体情感活动的风景、风物和人情等。陆游将自己的主观情意融入其中,亦或借助这些意象来表现自己的主观情意。它们的选择和使用,对于作者情感的抒发和作品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历代学者对陆游的研究主要是专注于诗的探索,即使偶有词的研究,也是着眼于放翁的爱国词和艳情词,而较少有隐逸词中江南意象的研究,即使偶尔论及,也只是片言只语,不得要领。本文试图通过对陆词中江南意象的分析来探索陆游隐逸词的形成原因以及词的风格。
在陆游的一百多首词中,涉及江南意象的有58首。大体上可以分为风景、人情、风物三类,其中以描写风景的最多。他的这些词有些是作于早年游宦时期,而更多的是作于归隐故乡山阴之后。具体统计如下:
风景:
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渔家傲》寄仲高)
燕宫海棠夜宴,花覆金船。(《汉宫春》张园赏海棠作,园故蜀燕王宫也)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好事近》十二之七)
沽酒市,采菱船。醉听风雨拥蓑眠。(《鹧鸪天》七之五)
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蝶恋花》)
瘦马行霜栈,轻舟下雪滩。(《南歌子》送周机宜之益昌)
纵有楚柂吴樯,知何时东逝。(《双头莲》呈范至能待制)
苦海无边,爱河无底,流浪看成百漏船。(《大圣乐》)
平桥系马,画阁移舟,湖水倒空如镜。(《苏武慢》唐安西湖)
侧船篷。使江风。蟹舍参差渔市东。到时闻暮钟。(《长相思》五之二)
梦笔桥头艇子横。苹风吹酒醒。(《长相思》五之四)
归棹借、樵风稳,数声闻、林外暮钟。(《南乡子》)
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南乡子》)
看镜倚楼俱已矣,扁舟。月笛烟蓑万事休。(《南乡子》)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好事近》十二之七)
孤梦泛潇湘,月落闻柔舻。(《生查子》)
贺监湖边,初系放翁归棹。(《谢池春》)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谢池春》)
罨画高楼怕独倚。千里。孤舟何处烟水。(《隔浦莲近拍》)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鹊桥仙》)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鹊桥仙》)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点绛唇》)
小醉闲眠,风引飞花落钓船。(《采桑子》)
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儿此是家。(《鹧鸪天》七之六)
躲尽危机,消残壮志,短艇湖中闲采莼。(《沁园春》)
且钓竿渔艇,笔床茶灶,闲听荷雨,一洗衣尘。(《洞庭春色》)
晴山滴翠水挼蓝,聚散渔舟两复三。横埭北,断桥南,侧起船篷便作帆。
镜湖俯仰两青天,万顷玻璃一叶船。拈棹舞,拥蓑眠,不作天仙作水仙。
湘湖烟雨长莼丝,菰米新炊滑上匙。云散后,月斜时,潮落舟横醉不知。
长安拜免几公卿,渔父横眠醉未醒。烟艇小,钓车腥,遥指梅山一点青。(《渔父》四首)
千岩高卧,五湖归棹,替却凌烟像。(《青玉案》与朱景参会北岭)
江左占形胜,最数占徐州。连山如画,佳处缥渺著危楼。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水调歌头》多景楼)
梦里镜湖烟雨,看山无重数。(《好事近》次宇文卷臣韵·十二之三)
拄杖下临鲸海,数烟帆历历。(《好事近》登梅仙山绝顶望海·十二之八)
瞿唐水落,惟是泪波深,催叠鼓,起牙樯,难锁长江断。(《蓦山溪》送伯礼)
身如西瀼渡头云,愁抵瞿唐关上草。(《木兰花》立春日作)
咚咚傩鼓饯流年。烛焰动金船。彩燕难雪前梦,酥花空点春妍。文园谢病,兰成久旅,回首凄然。明月梅山笛夜,和风禹庙莺天。(《朝中措》)
镜湖西畔秋千顷,鸥鹭共忘机。(《乌夜啼》八之四)
兰亭道上多修竹,随处岸纶巾。(《乌夜啼》八之七)
禹庙兰亭今古路。一夜清霜,染尽湖边树。(《蝶恋花》)
石帆山下雨空濛,三扇香新翠箬蓬。苹叶绿,蓼花红,回首功名一梦中。(《渔父》)
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鹧鸪天》七之六)
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鹊桥仙》华灯纵博)
人情:
《渔父》五首
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鹊桥仙》一竿风月)
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鹊桥仙》华灯纵博)
云千重。水千重。身在千重云水中。月明收钓筒。(《长相思》五之一)
侧船篷。使江风。蟹舍参差渔市东。到时闻暮钟。(《长相思》五之二)
看潮生。看潮平。小住西陵莫较程。莼丝初可烹。(《长相思》五之四)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点绛唇》)
拣得乱山环处,钓一潭澄碧。卖鱼沽酒醉还醒,心事付横笛。(《好事近》十二之四)
吾何恨,有渔翁共醉,溪友为邻。(《沁园春》)
且钓竿渔艇,笔床茶灶,闲听荷雨,一洗衣尘。(《洞庭春色》)
何如伴我,绿蓑青箬,秋晚钓潇湘。(《一丛花》)
渔家真个好。悔不归来早。(《菩萨蛮》江天淡碧云如扫)
雨蓑烟笠傍渔矶,应不是、封侯相。(《一落索》识破浮生虚妄)
不惜貂裘换钓篷。嗟时人、谁识放翁。(《恋绣衾》)
风物:
幽姿不入少年场。无语只凄凉。一个飘零身世,十分冷淡心肠。江头月底,新诗旧梦,孤恨清香。任是春风不管,也曾先识东皇。(《朝中措》梅)
疏蕊幽香,禁不过、晚寒愁绝。(《满江红》夔州催王伯礼侍御寻梅之集)
小桥流水一枝梅。衰病逢春都不记。谁谓。幽香却解逐人来。(《定风波》进贤道上见梅赠王伯寿)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粉破梅梢,绿动萱丛,春意已深。(《沁园春》三荣横溪阁小宴)
携酒何妨处处,寻梅共约年年。(《乌夜啼》八之三)
淡淡宫梅,也依然、点酥剪水。(《月上海棠》成都城南有蜀王旧苑,尤多梅,皆二百余年古木)
只恐明朝,一时不见,人共梅花。(《柳梢青》乙巳二月西兴赠别)
菰菜鲈鱼都弃了,只换得、青衫尘土。(《真珠帘》)
空怅望,鲙美菰香,秋风又起。(《双头莲》呈范至能待制)
躲尽危机,消残壮志,短艇湖中闲采莼。(《沁园春》)
一枕苹风午醉,二升菰米晨炊。(《乌夜啼》八之四)
泉冽偏宜雪茗,秔香雅称丝莼。(《乌夜啼》八之七)
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玉鲙丝莼。(《洞庭春色》)
小住西陵莫较程。莼丝初可烹。(《长相思》五之四)
江天淡碧云如扫。苹花零落莼丝老。(《菩萨蛮》)
湘湖烟雨长莼丝,菰米新炊滑上匙。(《渔父》)
陆游处于南宋战乱时期,统治者屈膝投降,不思发战,偏安一隅,国家一片混乱,人民困苦不堪,内有统治者的压迫,外有入侵者的掠夺。陆游一心报国,无奈统治者不识英才,一生辗转于各地,到处奔波,风尘仆仆,越调离前线越远,空有豪情壮志而无处施展,现实的冷酷,愿望的落空,不得不借词来抒发他的悲愤。以上所举的词,或再现江南场景,或表达思乡念旧之情,或抒发漂泊之伤、愤慨之音,或抒写隐逸情怀、渔隐之乐,或写自己的高尚品格。
陆游一生都在追求出仕。他渴望为国家效力,为民族奋斗,可是一直不得统治者重用,所做的官不止级别低,而且特别偏远。长期不得志的政治生涯使陆游产生了思乡归隐的情怀。“叹连年戎帐,经春边垒,暗凋颜鬓。空记忆、杜曲池台,新丰歌管,怎得故人音信。羁怀易感,老伴无多,谈麈久闲犀柄。”(《苏武慢》唐安西湖)经过了“戎帐”、“边垒”的几个年头,夔州、南郑、成都、嘉州,到处周流调动,终于“暗凋颜鬓”,在不知不觉之中,已是鬓发斑白、朱颜凋零了,而昔日交游的故人也已经音信断绝了。然而多年的漂泊换来的只是“华鬓星星,惊壮志成虚,此身如寄。萧条病骥。”(《双头莲》呈范至能待制)。着一“惊”字不仅表示了感触之深、壮志未酬的悲愤,同时还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对友人的怀念。这种思乡念旧的感情在《渔家傲》(寄仲高)中表现的很明显:
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矣。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词由桥写到水,又由水引出扁舟,事实上是倒过来想乘扁舟沿流水而到红桥,以与兄弟回思往事,畅叙离情,由此可见兄弟间情义满溢。“舟”意象在古典诗词中主要是象征着漂泊之感,而作者则巧妙的借“红桥”、流水、“扁舟”来表达漂流在外的游子的思乡怀人之情,小舟就成为词人飘荡于异乡和故土间的暂时的归宿。
陆游在还乡之后写了不少闲适词,但他毕竟是个“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老马行》)的爱国志士,他的闲适词不全是闲情逸致的抒发,大多只是表面闲淡,其实一颗赤诚的报国之心在剧烈跳动。“贺监湖边,初系放翁归棹。小园林、时时醉倒。春眠惊起,听啼莺催晓。叹功名、误人堪笑。”(《谢池春》其二)词人短期出仕而被勘,心头不免余恨,难平之气跃然纸上。“看镜倚楼俱已矣,扁舟。月笛烟蓑万事休。”(《南乡子》其二)表现了词人归山阴隐居的无奈和愁思。表面上写满足于闲逸的生活,而事实上则正好相反。陆游擅长将各种意象相结合,从而更深层次地表达了他内心的愁怨和不甘。《鹧鸪天》(七之六)即是典型的代表:
懒向青门学种瓜。只将渔钓送年华。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 歌缥渺,舻呕哑。酒如清露鲊如花。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儿此是家。
词人将“渔父”的形象与“酒”、“船”相结合,表面上写在清脆悦耳的歌声和呕哑的橹声中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而实际上则是以反话的表现手法,自我嘲弄,透露出强作旷达的表面姿态。首句的“懒”、“只”、“送”三字即表明了作者无可奈何之下的自我排遣,而末句以船为家则明显地流露出一种迫不得已的心情。
词人将自己写的抒写渔隐之乐的词称为“渔歌菱唱”。大多是他隐居故乡山阴时所作,词多咏渔隐垂钓的生活,写放浪林泉、寄情烟波的乐趣。以《点绛唇》为代表: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江湖上。遮回疏放。作个闲人样。
词中所涉及到的“采药”、“沽新酿”、“闻渔唱”、“弄扁舟”是词人任职期间所不可能做的。词人在青山绿水中享受千嶂笼烟的秀润、耳听渔歌的畅快,加上新酒初熟,香溢茅店,词人颓然醉乎其间,于镜湖泛舟垂钓,即使翻起连天浪,又有何惧哉!这一次,定要放浪山水,无拘无束,友渔樵,钓明月,真正享受一回“清闲人”的滋味。
陆游的梅花词从始至终格调一直是高昂的。即使偶尔会露出彷徨悲观的情怀,但最后都会表现出词人对理想的追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而最为著名的是那首《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词。句句写梅,句句自状,梅花是我,我是梅花,人梅合一。上片写梅花恶劣的生存环境。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梅花人格化,暗示自己被排挤、被诬陷而遭贬谪的的政治遭遇,充满感伤抑郁的悲愤之情;下片是作者的内心独白,直抒胸臆,写梅花的品格,但却含蕴了一个失意的爱国志士秉性坚贞、矢志不渝的更为现实也更为崇高的气质和情操。花开花落,清香不改,长留人间,这就是梅花的“精魂”。陆游以花的遭遇象征自己政治命运的坎坷,又用梅花坚贞高尚、孤芳自赏的品格象征自己一直保持操守,不肯同流合污,坚持民族利益为重。其构思新颖,用意深婉,堪称“梅花”中一支奇葩。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一篇诗词,不管作者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因此,分析语言、理解文章内容、理解作者意图和情感,必须认识表达技巧的作用。陆游在写词的时候采用了多样的表现手法,如烘托、象征、代语等,以便最恰当的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
“登高能赋”,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一种必要的本领。作为伟大诗人和词人的陆游,亦不乏登高感怀之作。如《水调歌头》(多景楼):
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连山如画,佳处缥渺著危楼。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 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词人通过从侧面渲染多景楼本身及其周边的景色,营造了一种登高怀古的氛围,从而衬托出自己内心的痛苦。陆游从广阔的空间着笔,最后落到多景楼上,江山、美景尽收眼底,由此又转向残存的历史陈迹,表现了作者追忆历史人物的沉痛心情。下片回到现实生活中,抒写了自己洗之不尽、销之不掉的内心的忧郁和痛苦。
陆游晚年退居山阴,追求恬淡闲静,但内心总有一股牢骚怨愤之气不时地涌动翻腾。他是一个爱国志士,不管身处何地,心里想的总是国家的安危。但空有一腔报国之志,无处施展,故常借“渔父”这种具体的形象来表现抽象的思想和感情,以《鹊桥仙》为典型: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词人在词中塑造了一个远离人世、志趣高洁、旷达洒脱的无名渔父形象,借以表达自己另一侧面的人生理想。开头写渔父的生活环境,既而写渔父卖鱼却不愿意跻身于繁华的街市。这未必实有其事,可见是托想之句,借此反映了作者屡遭挫折而产生的愤懑、失望的思想情绪。下片写渔父的劳作和情态,侧重于渲染渔父豪旷超然之情,而以末句最为精妙。近人俞陛云在《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中说:“‘无名渔父’四字尤妙,觉烟波钓徒之号,犹着色相也。《渔父》以张志和数首为最著,此作可夺席矣。”作者不愿做一个被名利牵绊的俗人,而只愿自由自在的钓鱼,但又不想像严光那样出名,只想做一个快乐的无名渔父,此即作者在经历了各种挫折之后所产生的归隐情怀。
陆游前半生基本都是宦游在外的,且做官地区是越调离故乡越远,级别越来越小,纵使词人欲为国效力,却无处施展,故而产生了思乡归隐的情怀。通过对故乡风物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厌弃官场生活,想要回乡做个闲人的思想。以《真珠帘》为例:
山村水馆参差路。感羁游、正似残春风絮。掠地穿帘,知是竟归何处。镜里新霜空自悯,问几时、鸾台鳌署。迟暮。谩凭高怀远,书空独语。 自古。儒冠多误。悔当年、早不扁舟归去。醉下白苹洲,看夕阳鸥鹭。菰菜鲈鱼都弃了,只换得、青衫尘土。休顾。早收身江上,一蓑烟雨。
《晋书》卷九十二《文苑传·张翰》中说:“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把思乡之情寄托在富有地方风味的菜肴上,张翰的“莼鲈之思”遂成为著名的典故。菰菜,莼羹和鲈鱼脍,号称“江南三大名菜”,自张翰之后,文人墨客多以此来抒发思乡之情。陆游以菰菜鲈鱼为故乡江阴的代语,表达了词人仕途失意,叹老嗟卑,欲回乡归隐之情。
陆游的词主要可以分为三类:爱国词、恋情词和隐逸词,其中以恋情词数量最多。
两宋时期是词发展的顶峰时期,词人辈出,不仅创作了大量的作品,而且词作的艺术水平有所提高。陆游的隐逸词受前代人的影响颇深,特别是唐人张志和与南北宋之交的朱敦儒。张志和的《渔父》五首对后世的影响最大,特别是第一首:“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历代词人,只要是创作“隐逸词”,几乎无一不学张志和,陆游当然也不例外。据记载,陆游与张志和很熟悉。陆游在严州任上时,寄情山水,因读了张志和的《渔父》而产生了思乡情绪,遂而作《渔父》词五首,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朱敦儒是典型的隐逸词人。陆游曾与希真一起游玩,亲眼见识了他的旷逸之风,在词的创作上多有模仿,特别是闲适、颓放的内容。
放翁词常被人们这样概括:内容上主要是写其爱国思想的,风格上主要是豪放的。这种说法从陆游词的本质上看似是合乎道理,但从整体上看,颇是片面。从内容上可以将陆游的词分为三类:爱国词、恋情词和隐逸词。历代学者多专注于前两者的研究,而忽视了后者。事实上,陆游的隐逸词虽有它消极的一面,不能和他的豪放词相比,但它是放翁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创了一种新题材、新境界,既不像爱国词那般“豪放”,又不像恋情词那般“婉约”,另立一格,风格恬淡闲远、清真飘逸,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应该肯定它。从创作时间上看,隐逸词主要作于东归之后,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与陆游生平遭际中的两次重大挫折有关。虽然爱国之情一直在心底燃烧,但才无所用的现实让他很是苦恼,因此干脆寄情山水,以平淡的心境来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路程。
[1] 唐圭璋.全宋词[M].中华书局,1965.
[2] 王双启.陆游词新释辑评[M].中国书店,2001.
[3] 陆游著,夏承焘、吴熊和笺注.放翁词编年笺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4] 齐治平.陆游[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5] 蔡义江.陆游诗词选评[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6] 孔凡礼,齐治平.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陆游传[M].中华书局,1962.
[7] 唐圭璋等.唐宋词鉴赏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
[8] 邱鸣皋.陆游评传[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9] 中华书局编辑部.中华宋词鉴赏辞典[M],中华书局,2008.
[10] 陆坚.陆游诗词赏析集[M].巴蜀书社,1990.
[11] 张会.放翁词中“船”意象的原型分析[J].安康学院学报,2008.
[12] 练怡.陆游词中的舟船意象[J].安徽文学,2009.
[13] 李娟.陆游隐逸词意象探析[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14] 张冬梅.同样的渔父,别样的情怀——从宋代渔父词探究宋代文人的心态[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15] 欧明俊.放翁隐逸词初探[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94.
[16] 曹辛华.论唐宋渔父词的文化意蕴与词史意义[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17] 赵山林.渔父形象与古代文人心态[J].河北学刊,2002.
[18] 田耕宇.“渔父”形象与古代文人心态剖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
[19] 崔小敬.一竿风月,无限烟霞——中国古典诗词中渔父意象探源[J].文史杂志,2000.
[20] 王姝.梅品人品两奇葩——陆游诗词中梅的意象探胜[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
[21] 孟继红.陆游与梅花[J].经济研究导刊,2011.
[22] 王慧.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宋代诗词中的梅花意象解读[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