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普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2012-08-15 00:42李春霞
文教资料 2012年12期
关键词:树木科普美术

李春霞

(淮安市淮阴实验小学,江苏 淮安 223300)

美国是一个经济十分发达国家,也是获得诺贝尔奖人类最多的国家,这与美国高度重视科普教育密切相关。我国由于人口众多,基础教育设施相对落后,人们的科学素养总体较低。提高民众的科学素养应当从儿童抓起。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时期。

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在《科学与艺术》一文中如是说:“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的,两者都在寻求真理的普遍性。”[1]作为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美术自然也与科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术知识本身就具有科学性,美术新课程中也有许多同科学息息相关的内容,加之年幼的孩子大多喜欢美术,所以,如果能借助儿童对美术的兴趣进行科普教育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鉴于艺术与科学的紧密联系,美术教师“能否正确把握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将直接关系到儿童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贯彻与实施”。[2]那么,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机渗透科普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将科普因素从小学美术教材中发掘出来

在小学美术学科教学中渗透科普教育并不是要求美术教师无中生有或生搬硬凑一些科普内容到美术课堂教学中,而是要在美术教学中发现和发掘可以进行科普教育的因素,美术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与科普有关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将科普知识与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有机融为一体,相辅相成。

细心的美术教师很快就能发现现行的小学美术课本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科普内容。以苏少版美术教材为例,每一册中都能找到跟科普有关的课题,如:《想象中的飞机》(苏少版第6册第6课)、《来画虫》、《我做的虫》(苏少版第4册第12、13课昆虫单元)、《机器人伙伴》(苏少版第3册第2课)、《向动物朋友学习》(苏少版第11册第9课)、《奇思妙想》(苏少版第9册第4课)《飞机》(苏少版第8册第14课)、《吹气投篮》(苏少版第7册第14课)、《海洋生物》(苏少版第10册第11课),等等。

另外,有的课虽然看似与科普没有任何关系,但实际教学中仍然可以从中发掘出部分科普因素,例如在《雪》(苏少版第2册第1课)这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增加有关雪的科普知识,让学生了解雪是如何形成的,观察雪的外形,掌握雪的特点。课前,美术教师需要查阅相关的资料,也可以布置学生上网查阅资料;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演示显微镜下呈现出的千姿百态的雪花的形象,让学生从新的视角领略到雪花的美妙,美丽的雪花会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雪的世界,在审美的过程中师生共同讨论与雪有关的科学知识,这样既能丰富教学内容,又能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在美术欣赏过程中渗透相关的科学知识

欣赏是美术课的重要环节,教师可让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和自然美景的过程中了解相关的科普知识,不露痕迹地进行科普教育。

例如:在教学《我爱树木》(苏少版第4册第7课)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表现树木,需要带领学生观察欣赏校园里的树木,增加学生对树木的感性认识。在观察欣赏各种树木的造型之美时,教师可以与学生讨论树木的年龄,树木的生长规律和树木的种类等科学知识,还可以通过知识竞赛、问卷调查等方式考查学生对树木相关科学知识的了解程度,引起学生对此类知识的关注。

问题可以引发思考,也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让学生欣赏树木的时候可以提出一些科学问题让学生思考,比如:如何才能知道大树的年龄?为什么“树怕剥皮”?果树在生长过程中为什么要剪枝?等等。知之深则爱之切,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可以加深对树木的了解,增进对树木的喜爱,也会更乐意、更自觉地用审美的眼光欣赏周围的树木。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美术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图片和影像资料对学生进行视觉上的刺激,促使学生关注科学,热爱科学。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掌握科学知识,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这样既能达到科普教育的目的,又能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实效。

三、在科普美术创作实践活动中进行科普教育

科技的迅猛发展使世界日新月异。现代美术的种类也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科普美术就是科学与艺术相互融合而产生的一个新兴的美术领域。作为科学与美术的结合体,科普美术以其独特的魅力开始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而引导学生进行科普美术创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科普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训练儿童用绘画的方式表达科学技术。作为儿童美术教育工作者,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在课外兴趣组活动中引导学生创作科普美术,让少年儿童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探索未知的世界,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趣味性很强的科学实践活动。

针对儿童想象力丰富和表现大胆的特点,小学阶段的科普美术创作活动主要是科学幻想绘画的创作。在指导学生进行科幻美术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也是科学与艺术发生与发展的源泉。小学美术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科幻美术创作时,要鼓励儿童大胆设想,大胆创造,引导学生尝试使用新材料、新方法,描绘新内容。评价作品时,对于那些构思大胆、富有新意的作品,即使表现手法拙劣也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因为,儿童绘画的技能技巧是可以在不断地训练中逐步提高的,而创新精神的抹杀却会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

2.关注科技领域的发展趋势

“科学美术创作者应当了解当代科学的基本思想,探索新的主题思想和崭新的表现手法,必须从现代科技成果及其所带来的思想、生活诸方面,即从科学本身去发掘,寻找线索,甚至也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材料进行创新农现。”[3]因此,辅导儿童进行科学幻想绘画,美术教师首先就要关注科技领域的发展趋势。例如: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崇尚绿色、注重环保”成为未来科技发展趋势,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绿色理念几乎渗透到了所有科技研究领域,也使低碳、节能、环保成为了科幻绘画的主旋律。如果美术教师能让学生关注如何摆脱污染、交通堵塞、能源短缺等问题,再围绕这些问题进行科学幻想绘画的创作,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3.充分理解儿童的科幻作品

科学幻想绘画作为科普美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少年儿童非常喜欢参加的一种科普活动,对于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儿童艺术创作的灵感,提高动手动脑能力,倡导科学和艺术的融合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小学美术教师辅导儿童进行科学幻想绘画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充分理解儿童的科幻绘画作品,对儿童科幻美术中的每一点创意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要学会蹲下身子,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

例如:曾经有一个一年级的孩子在课堂上画了一个绿色的太阳,旁边的孩子都嘲笑他画错了。见此情景,我走过去,俯下身子问他:“你为什么要画绿色的太阳?”孩子轻声地说:“我希望夏天的太阳不要那么热,给它穿一件绿衣服就好了。”于是我立刻表扬了这个孩子的创意,其他学生也因此受到启发和鼓舞,能够放开思路,大胆想象了。

小学阶段的孩子大多处于儿童期,这个时候的孩子想象力最为丰富。教师要注意保护童心,用一种包容和理解的态度对待孩子们那些大胆出格的作品,这样才能唤起孩子们的表达欲望和创新意识,使儿童科幻美术作品展现出多姿多彩的面貌。

综上所述,美术教师要努力在美术教学中发掘科普因素,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在欣赏过程中巧妙地将欣赏内容与科学知识讲解相结合,在科普美术创作表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未来科学发展的趋势,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能做到这些,就达到了科普与美术教学有机渗透的境界,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科学素养都会在努力的过程中获得提升,美术教学内容也会因此而更加丰富多彩。

[1]李政道.科学与艺术.天津科技,2004,(06):38.

[2]陈迁.论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兼论我国儿童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1):49-52.

[3]史绍玲,王君秋.略谈科普美术.科技信息,2009,(25):172.

猜你喜欢
树木科普美术
科普达人养成记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辨认树木
树木也睡觉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树木之最
微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