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考院校学生的激励教育方法探讨

2012-08-15 00:42吴晓青
文教资料 2012年12期
关键词:院校学校教育

吴晓青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 公开学院,广东 广州 510420)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一切行动都是由某种动机引起的。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使其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作为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未得到满足的需要是产生激励的起点,激励就是通过影响人的内在需要或动机,从而加强、引导和维持行为的活动或过程。

自80年代我国开始了教育激励的研究,认为教育激励就是教育工作者激发学生的动机,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前进的过程。激励是教育固有的构成要素,没有激励的存在,就连最基本的知识传授都不可能,激励是教育效率的基本保障。学校通过有效的激励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才能和特长;可以使师生关系更融洽,班级关系更加团结、有凝聚力,使学生更加积极向上,从而形成竞争和谐的氛围。

自学考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的制度,帮助学生获得学历证书是自考院校的主要培养目标。它又是一种开放的教学形式,有别于学校教育。“宽进严出”是它的基本特点,即学生入学不需要条件,只要考试合格,就可获得相应学历证书或非学历证书。这与其他高等教育的“严进宽出”有根本不同。除此外,自考院校还具有学习目标明确、生源差异明显、纪律散漫、学生归属感差、尊师重教意识淡薄等特点。作为自考院校要根据学生特点,对在校自考生进行有效激励,使学生能在努力通过考试的同时,其能力、性格等也能得到提高与完善。但是就目前而言,自考院校的激励现状却不尽如人意,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激励目标与方式单一。

自考院校的激励都是围绕着自学考试而设置,目标主要就是为了提高通过率。为了提高通过率,普通高校设置奖学金等常规奖项的激励方法不可行。自考通过人数相对较多、因此实施成本较高,加上激励措施需要有吸引力,寻求到实际且可操作的直接奖励应用于学生的刺激通过率的办法较为困难。只有从其他方面激励学习积极性,如给予高于平均通过率的科目教师奖励。少数自考院校根据自己的情况设置少量的奖项以表扬激励学生,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公开学院为例,其激励方式主要是物质奖励,如给予单科成绩超过85分的学生100元奖励。这个奖项对于基础差、底子薄的学生难度较大,奖励金额太小对于学生学习动力激励不足。自考院校对于考试成绩一般,但平常表现好如全勤同学、或有特殊技能的学生却缺少鼓励。

(二)情感激励不足。

有研究表明情感在改变人的态度时比理性诉说更有影响力,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光靠晓之以理还不以行,还需要动之以情,也就是通过情感的激励来完成。而课堂是教师与学生沟通,建立情感的主要场所。课堂上教师要表现出尊重和理解学生。许多自考教师把自己简单定位于传授知识者,单向交流互动少,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或者有的教师无视具体情况具体内容,空泛敷衍地表扬学生,这实际是对学生的极大的不尊重。学生素质差不是课堂效果不好的理由,教师需要在理解自考生素质相对差是客观而非主观愿望的基础上,进行的沟通才会顺畅,效果才会理想。值得注意的是,现在自考院校教师工作压力大,动力不足,教学之余的情感沟通变得较为奢侈,更别说通过课后的交流,对学生的心理、动向等进行一定的观察与了解,从而建立情感的联系并进行有效的激励。

(三)缺乏兴趣激励,缺乏实践教育。

自考生就学的目的很明确就是通过考试,获取相应文凭证书。学习兴趣谈不上,及格万岁的心理非常普遍。而兴趣是获得学习成就感的动力。没有学习成就感的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不会自发自觉学习,自然学校的学习氛围也欠缺。下课之余的大部分时间学生要不宅在宿舍(上网居多),要不回家,对于校园的活动或举办的实践活动也不积极参加。对参加实践活动或技能锻炼不感兴趣的原因,与自考院校过度重视通过率,对学生活动缺乏有效管理、没有相应的措施来鼓励学生有很大关系。有的不感兴趣者,是因没有认识到实践对于未来求职发展的重要性,这与较少开展实践活动或未能鼓励学生参加活动有关。学生能量在学习和活动中得不到释放,内心空虚,容易产生偏激、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四)思想道德激励欠缺,惩罚机制有待健全[1]。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这三大主义是现时代学生的一个特点。与此同时,由于生源的复杂性,学校可以说是鱼龙混杂,因此自考院校学生需要思想道德教育激励。通过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自信、自律、有责任感、具有团体意识的个体。而重成绩轻品德,这是自考院校的一个通病,对于思想道德的激励自然不足。在其影响下,自考院校学生迟到、早退、缺勤、旷课、上课说话、打架现象较为普遍,当然这也与缺乏严厉的约束与惩罚机制有关。许多自考院校为了获得短期利润,缺乏对不良作风与行为的惩罚,自然刺激了更多的所谓勇士。要使自考院校改变以上状况,除了要持续不懈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加强管理也要同时进行。这两处不足是学校学习氛围、课堂纪律、考试情况都不尽如人意的原因。

为了把自考院校的学生培养成为健康的、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针对目前自考院校的激励现状,我对自考院校的激励教育建议如下:

(一)激励要有差异性[2]与可行性。

自考院校生源没有限制,学生学习基础、能力、背景差异明显,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思想状况、学习状况、能力特点、兴趣爱好设立多种类别的激励和目标。比如对于学习能力强且好学者,单科高分奖或者全省最高分奖可有效激励;对于基础差能力弱者,可设置全勤奖、课堂表现奖等鼓励其表现;对于无学习动机,求学在于体验或只为打发时间、应付家长的,可以着重在技能、活动、实践培训方面鼓励,如设立演讲或口才奖、才艺展示奖、企业赞助合作的宣传或销售奖等;为了促进通过率,可对于一次报考科目数达到4科且全部通过者给予奖励;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论是品学兼优的还是资质平庸的学生,都可在对其学习和能力、素质等各项考核后,设置免学费等晋升激励或校长推荐机制。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相应的激励方法,或者交互使用这些方式,如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学校激励、家庭激励和社会激励结合、企业奖学金与学校奖学金等多种激励方式结合。只要方法合适可行,实施公平公正公开,激励就能发挥最大效用。如果流于表面形式,或者成为个别学生的专利,这不但增加了学校成本支出起不到激励作用,反而使学生对学校失去了信任与尊重。

(二)激励要有系统性,以加强校风学风建设。

学生激励按内容可分为学习激励、技能激励、思想激励三大块。这三方面要有步骤、系统地进行。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影响整个学校的校风学风建设。对于学习激励,在围绕通过率、高分奖设置的同时,可增加一些学习标兵奖、学习竞赛奖、专升本晋升激励等;对于技能的学习,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成绩在现在企业的人才标准中的权重并不高,有社会实践经验(主要来源于实习、兼职、学生干部等)和综合素质高(来源于英语、计算机、交际能力、职业道德等)的学生更加青睐,因此要多树立高科技人才榜样,鼓励学生参加实践,获得实践所需要的态度和思维方式;对于思想激励,要意识到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不是一次两次的教育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持续地进行。学校往往忽略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引领,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和内在激励,以至于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以何为荣,以何为耻,缺乏对“优秀、先进”的心理认同,不思进取,甚至自暴自弃。思想决定行为,因此要培养学生主动进取的责任感与反省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不断的自我激励而成长进步。应该建立一个系统完善的学生培养方案与激励方案,整个校园积极的学习氛围就会形成。

(三)激励要注意群体效应。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观点,人在生理、安全获得一定满足的前提条件下会产生社交的需要。人是群居动物,不可避免地受其所在的群体的影响,而且所在群体与其关系越紧密越有激励性。因此除了对个人进行激励外,对团队的激励也是必需的。就学校而言,对学生影响比较直接的团队单位是班集体。可设置系与院优秀班集体两个层次奖项进行激励,评分标准要公开公平,评选过程要量化公平,而且奖励一定要有吸引力。除了班集体团队,院校的社团组织也是非常有特点且有活力的组织,要鼓励其竞争,通过竞争选出最有潜力与最佳社团奖。通过这些激励,有助于形成一个乐观、团结、友爱、互助的群体,群体中的成员也会自觉地关心、尊敬、尊重、体谅他人,学校自然会呈现出一派积极向上、凝聚和谐的景象。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团体都应支持和保护,对于与学校目标一致的团体我们应发挥其积极作用,对于与学校目标不一致的团体我们要教育、引导和争取,必要可采取措施改造。班集体与社团其实是学校的一个缩影,为了使激励有效进行,学校的班委与社团干部的选择非常重要,他们有威信,影响力大,学校要在其自由产生发展的同时,给予一定的引导监控,督促其健康发展,从而使院校充满创新精神与青春活力。

(四)要重视情感激励。

尊重是学生乐意与学校或者是教师沟通的前提。学校要以学生为本,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尤其是在制度的建立、价值观的教育引导方向上。真正的尊重来自理解与信任。学生心理上还尚未成熟,行为表现比较自我、任性、不够体谅他人,教师要站在年轻人的角度去理解,要认识到“不成熟的思想与行为”这是青年学生的必经阶段。教师要把学生当做独立的成年个体来对待,对课堂学习、生活问题、未来工作的探讨,都要在尊重的前提下和他们进行交流。作为与学生的最直接沟通者,教师要经常询问学生的情况,以表示关怀与重视。要注意到现在由于网络的盛行,学生人际沟通更加匮乏,更加需要理解和关怀。学校要采取措施鼓励教师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在优秀教师等奖项评选的标准中要加大情感的权重,或者量化班级指导教师的沟通时间与地点,以督促效果。亲其师而信其言,接受是教育的前提。学生喜欢教师,会积极来上他的课,且对其所传授的知识会更为关注,可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沟通非常重要。除此之外,学长选拔也是情感激励的一个有效手段。年龄相仿,境遇相似,交流没有压力,更能敞开心扉,从而鼓励师弟师妹效果更为显著。因此选择合适的学长作为情感激励的补充方式,也不失为有效的方法。

(五)激励要注意适度和反馈。

激励也要有“度”,激励不足,学生缺乏动力促进期望行为的产生;激励过度,效果在某种程度上更为恶劣,如将激励性评价等同于表扬[3],对学生回答不加辨析,一概而论笼统地给予表扬评价,表扬越来越多,赞美成灾。这些行为不但会增加学生的反感,还会引起学生对教师的恶劣评价。自考院校学生生源复杂、年龄性格差别大、学习动机区别明显,因此对于不同学生的激励应有不同。对于自卑的学生,要多给予实质性的具体化的表扬,对于自负的学生要多指出一些不足与问题。按照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激励有正强化与负强化两种。通过表扬、赞赏、物质奖励等正强化可以激励学生,但是由于人们的期望值会更高,正强化固定常规地进行就会失去原有效果。因此要不定期不定量地进行,根据效果反馈不断地调节正强化的方式与强度。同时,对学生的行为只表扬不批评不惩罚,学生的不良行为还会屡次发生,为了使这种不良行为削弱直到消除,需要通过批评、罚款、降级等的负强化。而负强化则与正强化相反,需要连续固定地执行,才能起到警戒效果。不管是采取什么激励措施进行激励,都要进行反馈,实施反馈控制。根据反馈的情况及时不断地调整措施或强度,以达到目标。

(六)进行人生规划,建立理想激励[4]。

人生规划就是人生的基本航线,有了航线,我们就不会偏离目标,不会迷失方向,才能更加顺利和快速地驶向成功的彼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好的人生离不开好的规划,而且规划越早越好。学校通过开展人生规划,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理性地认识自己,在理想目标的自我激励下,自觉增加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潜能,并且改变学生唯成绩至上的片面观点。因此,学校在入学之初就要灌输人生规划意识,让学生认识到规划的重要性,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特长、性格、兴趣尽早做好人生或者是职业规划,使学生尽早具备相应的实践意识,自觉产生并强化未来发展所需的自我激励水平,从而为了实现目标而不断地严格要求和完善自己。这种自我激励比起外在的激励是更为有成效的。为了有效地激励学生进行不断地自我激励,学校可以邀请一些成功人士前来演讲,或者树立学生榜样以激励学生,当然成功人士与榜样的选择要贴近自考生的环境与特点,才能引起共鸣;也可通过组织学生参观企业等方式加强企业与学校互动,让学生加深对社会认识,加强对课程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联性的认知,从而激发学生为了理想而学习的兴趣和掌握技能的决心。

最后,引用哈佛大学的维康·詹姆斯教授的话说:“如果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加以正确、充分地激励,则可发挥到80%-90%,甚至更高。”因此,自考院校要通过构建科学的激励机制,以挖掘学生的自身潜力,从而实现其综合发展、面向社会的办学目标。

[1]任莉.高校学生激励机制的理性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80-81.

[2]李澜欣,张清,杨湖,曹凤才.新时期高校学生激励机制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4:111-113.

[3]王蔚.当前学生激励性评价的误区及对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9.3:46-47.

[4]潘淳.高职高专教育学生激励机制的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176-177.

猜你喜欢
院校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学校推介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