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节日契机,渗透中国文化

2012-08-15 00:42贾利芳
文教资料 2012年12期
关键词:喜庆晚会传统节日

贾利芳 张 敏

(1解放军理工大学 外训系;2解放军理工大学 社科系,江苏 南京 211101)

一、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类别

传统节日是指在民间具有传统性、周期性,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和独特情趣,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文化观念,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一部分。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腊八,等等。在所有这些传统节日中,大多包含以下三层重要的文化内涵。

(一)对家乡丰收、国泰民安的期盼。

中国人都非常热爱故土家园,中国历史上长期的农业社会经济,使人们对土地环境、天气气候形成了严重依赖,也使中国人形成了深刻的安土重迁的乡土意识;再加上祖祖辈辈在故土上的耕耘和收获,更加深了人们对家乡的深深爱恋之情,他们渴望家乡丰收、国泰民安。中国很多传统节日中都包含着这种期盼。比如春节时的庙会,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替亲人和国家祈福,表达人们对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运兴旺的诚挚愿望。腊八节吃腊八粥,既可以滋补身体,又是喜庆丰收的一种形式,拉开了春节的序幕。

(二)对先哲的追思,对故土的怀念。

中国人的爱国心不仅包含着对故乡土地的情感,而且包含着对祖先的崇拜。中国人不管走到哪里,都知道自己是炎黄子孙,都明白自己的根在中国。落叶埋忠骨,马革裹尸还,对先哲的永恒怀念,对故土的梦魂所系,是中华文化中家国同构的血缘文化的主要特色。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春节祭祖、清明祭祖、中秋祭祖等,绝大多数都包含着对先祖的追思和对故土的怀念之情。除了一般性的节日祭祖之外,很多节日还纪念了中国历史上一些伟大人物的德行和事迹。比如寒食节纪念介子推的忠诚节义,端午节纪念屈原的为国尽忠、爱国情操等,都体现了节日中精华性的文化内核。

(三)对亲情的享受,对团圆的重视。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是人们奋斗拼搏的动力之源,也是情感栖息的美好港湾。一个大家庭,不断地开枝散叶,势必创造出许多小的相对独立的小家庭,这些小的家庭很多都与父辈分处异地,日常生活中并没有太多的机会长相厮守。中国的传统节日恰恰成为这种合家团聚和思乡情怀的有效载体。除夕夜合家守岁,春节全家拜大年,元宵节吃汤圆(团圆),中秋节吃月饼。三四代同堂,谈笑风生、共享天伦,亲情浓郁、其乐融融,用亲情给忙碌的生活增加了温馨的调节剂。

(四)对生命的珍重,对健康的向往。

人生在世界上,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再加上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中国人认为,自己根本没有权利随意处置、轻贱生命,必须善加珍重,才能使自己安享天年,也才能使父母尽量免除失子的痛苦。

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体现了这些文化观念,提醒人们珍重生命,保护健康。清明节恰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万物复苏欣欣向荣。这个时候,外出走走,踏青郊游,释放心灵,活动筋骨,对身体健康大有益处。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佳节又叫“老人节”,这一天的活动极为丰富,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乐趣。

二、中国传统节日的对外文化传播作用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异彩纷呈,与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利用它进行对外文化传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重大节日对宣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文化不仅是虚无缥缈的价值理念,还包含一定的仪式制度、文化象征等,节日就是文化仪式和象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历史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符号,是能够对千千万万人起作用的“每逢此时必做此事”的约定俗成和心理需求,它不但能够弘扬本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而且对于向世界人民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九九登高;端午吃粽子;清明扫墓踏青等,将外国留学生纳入到对中国节日的仪式化体验之中,以一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中国文化体验,以一种活生生的、形象可感的文化交流方式,代替文化的强行灌输,必将使节日成为我们和世界人民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和有益桥梁。

(二)重大节日对凝聚留学生对华友好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重大传统节日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是思亲、欢聚、团圆、纪念或庆祝的节日。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特别注重家人之间的亲情,强调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和顺、各守本位的温情;并依次向外推广,注重亲朋好友之间、邻里乡人之间的和睦;在更大的圈层上,它追求神州大地的每个中国人亲如一家,追求全世界人民的友好相处、谐和万邦。而中国节日恰恰就是感情的聚会,是亲情、友情等各种感情的凝聚升华。所以,节日这种文化形式不但有利于中国人满足自己对情感和祝福的心理需求,而且在过节时,人人脸上都浮现着发自内心的笑意,也很容易在融融洽洽的气氛中,在情感交流充分互动的前提下,使留学生融入其中,体会浓浓的中国情,加强对我们的文化认同感。

(三)重大节日对促进留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人们生活在社会上,无时无刻不在承受着各方面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外国留学生也难免如此。更何况,月圆人不圆,佳节倍思亲。每当节日来临之际,也往往是在华的外国留学生对亲人、朋友倍感思念,情绪相对低落的时候。在这样的时候,如何利用好中国节日本身的功能,比如逗乐、喜庆、慰藉、审美、宣泄等,对留学生的情感进行引导提升、安慰鼓励,清除他们感情上的负面垃圾,起到好的情感调适作用,使他们获得新的精神面貌,达到“化悲伤为力量”的神奇效果,这是中国节日活动设计者必须考虑的问题。所以,在过节的祝贺方式上,要多选择留学生喜闻乐见的庆祝方式,使他们真正感觉到:“中国节日”、“我的节日”。

三、以中国传统节日为契机,有效渗透中国文化

(一)制造节日乐趣,烘托喜庆氛围。

一个节日如果能将开心的人逗得更开心,将不开心的人也逗得开心,使人们享受到不同于寻常日子、平常生活的不同乐趣,感知到节日带来的喜悦,就算是实现了最大的功能。所以,中国传统节日也一定要用心制造节日乐趣,烘托喜庆氛围。营造喜庆气氛的手段有很多,欢声笑语、载歌载舞、爆竹礼花、情境布置等喜庆元素,这样的元素都能够烘托出浓浓的节日喜庆氛围。

(二)举办节日晚会,整合节日内容。

重大节日的庆祝活动,参与的留学生一般都很多,涉及的范围也最广,所以最适合采用晚会的形式进行。一是晚会的作品形式门类众多。比如经典诵读、演唱、舞蹈、小品、串烧老作品、服装秀、才艺秀、游艺、广场篝火和综艺晚会等,都是非常好的晚会形式,可选择的种类很多。二是晚会的主题突出,形式完整。以晚会的形式庆祝节日,晚会的主题可以设计得非常明确,内容形式都自成体系,不会让外国留学生产生节日内容支离破碎、未加整合、节日整体印象模糊不清的感觉。三是晚会的人员兼收并蓄,参与度高。一台晚会的形成,从设计到排练,从导演到演员,从后勤到舞台,需要很多人员的参与。而且很多大型歌舞类节目、群众游艺类节目、烧烤晚会等,都可以最大限度地容纳所有群众演员的参与,形式自由灵活,方便调动现场每位留学生的参与愿望,融入自己制造的节日氛围中,使他们尽欢而散,获得最大的情绪满足。

(三)坚持因势利导,适时文化浸润。

由于传统节日中映射出的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外国留学生在过中国节时,置身于宽松自然的节日气氛下,自然而然地会生发出许多待解的谜团,比如中国人为什么要过这个节?这个节日有多少年的历史?流传到现在的现实意义如何?教师立足这种好奇心,可以采用上文化课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座谈和逐一解答的方式,有感而发,因势利导,释疑解惑,引申阐发,对中国文化进行由点及面的扇形辐射,达到良好的文化浸润效果。同时,很多中国的节日文化,在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也有类似体现,在解读中国节日文化的同时,鼓励留学生进行对照和联想,以文化观念的相近为基点,求同存异,能有效拉近中外学员的心理距离,增加文化的认同。

(四)积极走入社区,浓郁过节味道。

这几年,中国传统节日在中国年轻人的心里,味道淡化了很多,他们在过洋节的时候充满热情,在过中国节日的时候却大呼“年味淡了”,“过节很失落,不知该过些什么,怎么过”,这些现象不约而同地揭示出一个现实,那就是中国节已经被过得越来越简单了,有的甚至简单到背弃了节日原来的文化意义,走了样。所以,给外国留学生过中国节,尤其不能在形式上敷衍,一定要过出节日的味道,浓郁节日的文化味道。浓郁节日味道的一个好的方法就是走进中国的社区,走进中国老百姓的聚居区,享受原生态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才能真正品出节日的味道。

当然,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我们要以兼容并取的心态对待传统和外来文化。对洋节日不排斥不拒绝,以包容的心态泰然处之,适时参与;进而以积极客观的态度认同其中对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有参考、充实、提升价值的丰富内涵,加以适时吸收和消化,吸取西方节日的某些合理形式,设计出更加丰富多彩,为留学生喜闻乐见的节日庆典形式,满足其心理需要。

猜你喜欢
喜庆晚会传统节日
有喜庆 今生缘 中国人的喜酒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喜庆的新年
喜庆的日子
欢歌喜庆的泼水节
慈善晚会3
慈善晚会2
慈善晚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