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春宏
(镇江市丹徒区冷遹中学,江苏 镇江 212100)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智力是一种或一组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或创造出在一种或多种文化背景中被认为是有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智力是以组合的方式进行的,而不是单一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力组合,有与之相适应的独特的认知方式,为此他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
加德纳教授在他1983年出版的著作《智力的结构》中指出,智力就其结构来说,不是某一种能力或围绕某一种能力的几种能力的整合,而是相对独立、相互平等的七种智力,即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和交往/交流智力(后来又将自然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增加为第八、第九种智力)。他认为:人的智力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只有组合、呈现方式的差异。这样多角度划分智力,对于帮助青少年认清自己的优势或潜能,明确努力和发展的方向,提高信心,展示丰富多彩的个性,促进自身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因此,多元智力理论一经提出,在教育界就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对“差生”转化工作的启示更是多方面的。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用“差生”来称呼学习成绩和纪律表现相对落后的学生。这顶带有贬义与歧视色彩的帽子压得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抬不起头,直不起腰,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显然,这种现状与传统的智力理论是相关的。根据加德纳的分析,传统的智力理论产生于重视言语/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的现代工业社会,智力被解释为一种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整合的能力。受相应智力理论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教育内容的重点被定位为学生的言语/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的培养,而其他多种智力——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密切相关的智力如视觉/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和交往/交流智力则被严重忽视了,考试、升学与学生的言语/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密切相关,而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则几乎没有关系。不少在校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进入社会后一无所成,而不少在校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甚至是调皮捣蛋的“差生”却能于离校后在某一领域或行业创出佳绩就是很好的证明。
随着多元智力理论的提出,不难发现,传统的智力结构理论存在很多缺陷。因此,我们应破除在传统智力理论下将人进行分类,贴上好坏、优劣、高低的标签,人为地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的观念;摈弃传统意义上的“差生”的概念;树立全新的“学生观”、“智力观”;认识到学校里没有所谓的“差生”的存在,每个学生都有长处和短处,并帮助他们挖掘潜能,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正视自己的差距,长善救失,全面发展。
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七种智力,只是这七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智力的优势和弱势领域,智力各具特色。因此,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哪一方面聪明和怎样聪明的问题。即使是“差生”也有自己的长处和闪光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歧视里有瓦特,你的讥讽中有爱迪生”。(陶行知语)也正如罗丹所说:“美并不缺少,缺少的是发现。”因此教师在转化“差生”工作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学会赞赏,赞赏“差生”的独特性、兴趣、专长;赞赏“差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差生”在某些活动中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
2.善于发现“差生”的闪光点,通过各种方式展示优势,从而“放大”优点,让他们从成功中体会到自信。这些方式主要有:开展文体活动,组织公益劳动,拓展奖励面(在设立“三好生”、成绩进步奖的同时,可增设劳动、体育、文娱活动积极分子等奖项,扩大“差生”的获奖面),利用“差生”的某些优势,让他们担任班级的小干部,等等。
所谓宽容绝不是指教师对学生各种错误、不足漠视和放纵,而是指教师在对学生严格要求下,为了给学生以改正缺点、完善自我的机会而实施的一种教学方法。宽容应是教师的一种品格,一种涵养。宽容学生更是多元智力理论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因为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智力构成各有特色,有长处,也有短处,更何况“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待“差生”就更应如此,因为他们的弱势领域经常会显现出来,受到同学乃至老师的歧视。宽容“差生”,可以给他们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给他们提供改正缺点、完善自我的机会,这必将为“差生”的自身转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我们宽容“差生”,就要有“海纳百川”的宽阔胸怀,容忍他们的错误和莽撞,并给他们改正和提高的机会,这样才能让“差生”在宽容中学会忍让和体谅;我们宽容“差生”,就要信任“差生”,相信他们能发扬自己的长处,有信心面对短处,有能力用长处弥补短处;我们宽容“差生”,就要尊重“差生”的人格,对于他们的不足和问题,在给予恰当的批评、教育的同时,更要注意场合,把握分寸,留“面子”给他们;我们宽容“差生”,更要给“差生”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在给予“优等生”“锦上添花”时,不忘为“差生”“雪中送炭”,因为他们受老师关注的机会实在是太少了,他们更渴望得到老师平等的关爱。
当然,宽容不等于纵容。一旦我们疏于对“差生”的教育管理,对他们的不足、错误不闻不问,则会使“差生”自我放松,自暴自弃,最终会使他们智力中的强势不强,弱势更弱,达不到教育的预期效果。
这里所讲的迁移“差生”主要是指把“差生”在其优势领域中所表现出来的智力特点和意志品质迁移到弱势领域中去,从而实现“差生”的全面发展。在传统的智力结构理论和与之相关的评价观中,往往只重视诊断功能,重点在于找出学生的弱点、不足,然后帮助他们弥补不足。事实上,这种做法不仅不能充分显现“差生”的优势,反而更多地给那些所谓“差生”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和负担,最终影响“差生”的迁移和转化。
我们要实现“差生”的迁移和转化,就必须在了解和熟知每个学生的不同智力特点的基础上,营造一定的氛围,帮助他们在展示、发扬自身优势的同时,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朝弱势领域发展,逐步培养他们在弱势领域的兴趣,进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重新解读“差生”仅仅是做好“差生”转化工作的前提,而发现“差生”的闪光点,宽容他们的不足也只是做好转化工作的开端,坚持多元智力理论,把“差生”在优势领域的才能迁移到弱势领域中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才是做好转化工作的关键所在。
[1]教育部基教司.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
[2]霍力岩.多元智力理论:课改走向成功的新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