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

2012-08-15 00:42:55杨淑捷
文教资料 2012年30期
关键词:课堂气氛营造师生

杨淑捷

(宝鸡文理学院,陕西 宝鸡 721013)

有一著名学者言积极的课堂气氛,教师有一项功能是永远也不能忘记的:创设有情感的学习情境。这是任何精细的机器永远无法代劳的。良好的课堂气氛能够促进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增进课堂内外的师生关系。

课堂气氛的概念最初源自国外学者对课堂行为的测量。所谓课堂气氛,通常是指在课堂活动中形成的占优势的群体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如课堂中群体的心理状态积极性、拘谨程度、相对稳定性、辐射性(通过课堂成员个体的情感对其他成员地影响)、主动性、灵活性,等等。课堂气氛的渲染作用不可低估,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直接制约着课堂教学效果。

国内有学者根据课堂师生的注意、思维、情感等心理状态,将课堂气氛分为积极的课堂气氛、消极的课堂气氛、反抗的课堂气氛三种类型。

在积极的课堂气氛中,有良好的秩序,课堂活泼而不失严肃,师生都全神贯注于课堂,注意力集中,学生精神饱满。教师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学生踊跃发言,敢于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课堂气氛热烈,井然有序,师生、生生和谐相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投入课堂,群体共同解决困难,从而获得自信,与教师“其文共赏析,疑义相与析”,在与他人共享高峰体验中领略语文,获得知识,陶冶情操。

在消极的课堂气氛中,教师对学生管理严格、呆板,教师的教学也缺乏启发性,学生对教师缺乏信任,不满情绪流露于外,师生关系不融洽。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呆若木鸡,整个课堂死气沉沉。或者,教师对课堂管理较松懈,课堂秩序较差,教师不善于组织教学,学生注意力分散,思维不会处于兴奋状态。当然,学生也不会有“一语惊雷”与“灵感突现”的思维状态,从而对语文课也会兴趣索然,学生也只能是被动地灌输,教学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在反抗型的课堂气氛中,教师与学生处在一种极不和谐的状态下,学生对课堂学习根本没放在心上,对所学不感兴趣。师生都会产生厌烦的情绪,课堂教学无法发挥其原有的作用。

因此,积极的课堂气氛对语文教学的影响是深远的。让学生处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思考、创造才能成为一种可能,也才能把创造的灵性发挥到极致。积极的课堂气氛中,师生之间和谐相处,互相鼓励,相互认同,彼此都会获得较强自信。对于学生来说,语文素养得以提升。而且,在积极的课堂气氛中,彼此交流畅所欲言,个性张扬,学生对课堂充满期待,对语文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不会有过分焦虑的情绪状态。在积极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学习语文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自我的内心需求,逐步实现学习动机的正迁移。这样,语文则带着学生重新回到了人类精神的家园。

营造和谐、积极的教学课堂气氛,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需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罗森塔尔提供给一个学校一些学生名单,并告诉校方,该校有几名天才学生,但尚未表现出来。其实,这是随意抽取出来的几个人。有趣的是,在年终的测试中,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确比其他学生高出很多。罗森塔尔认为,这就是由于教师期望的影响。由于教师寄予他厚望,在上课时给予他更多的关注,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传达“你很出色”的信息,学生感受到这一切,因而产生一种激励作用,学习时加倍努力,自然取得了好成绩。由此可见,积极期望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有多大,相反消极的不良期望对人行为的影响也不容置疑。罗森塔尔就把这种现象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学术界也叫“罗森塔尔效应”。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教师对待学生的期望。教师以积极的态度期望学生,学生可能会朝着积极的方向进步;相反,教师对学生的偏见也能产生消极的结果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的观照、鼓励和期望会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对他们的学习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对于中学生来说,当他们还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的时候,为关爱自己,为自己喜爱并充满人格魅力的教师而学往往会成为一种学习动力。当教师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动力的时候,那么,学生对语文课堂的期待是不言而喻的。

2.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学生身心发展的促进者。

正如杜威所说:“教师,一个引导者,他撑船,学生用力地用桨把船划向前。”当代教育家已达成这样的共识,学生应该是知识的建构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学也不是机械地由教师的嘴把知识传到学生的大脑里,而是学生新领悟到的知识与过去的知识发生碰撞,形成新的知识。课堂教学中,教师更需要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极力营造积极、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来,师生才能产生认知、情感的共鸣。

3.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需要教师饱蘸热情的精神状态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只有生气才能换来生气,死气只能从死气中来。”

语文教学课堂气氛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共同创造出来的,是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和谐统一。积极的课堂气氛的营造,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饱满的情绪与情感,势必会唤起每个学生的热情,并且教师以自己高尚的人格、优美的气质、开朗乐观的性格、良好的教学机智对营造出积极的课堂气氛也将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在这种积极的课堂气氛中,没有胆怯,没有焦虑,而是带着自信、轻松、快乐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

4.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需要教师激情、风趣的教学语言

在语文课堂上,言语的功能发挥着很大的作用。语文教学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语言的高质量。教师慷慨激昂、饱含热情的语言,同样能点燃学生的热情,荡气回肠;教师在讲述时犹如朋友轻声诉说,娓娓道来,给学生带来的是内心的沉静,如沐春风。利用语言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控,可以营造不同的课堂气氛。正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所说:“教师语言要有趣味,除了规范、鲜明外,要有较强的形象性,能粘住学生的注意力,开启心窗。”“教学是通过语言进行的,有时一个贴切的比喻,一段富于哲理的话……都会像神话中的魔棒一样,使学生全神贯注,煞有趣味。”因此,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必须精心锤炼教学语言,使之犹如美妙的乐曲,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的和谐之音。

5.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关注的是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课堂里的每一位学生都应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发展的机会,享有课堂带来的美好的情绪体验。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才真正算得上是民主的教学。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目标,也是课堂教学具有生命力的源泉。语文的能力与每个人的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因此,语文教学更应该面向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掌握这个工具,获得最起码的生存的能力。语文课堂不能只是面对极个别“尖子生”的课堂,也不能是一部分“种子选手”的训练场,而应该是每个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自我的民主的课堂。这样,积极的课堂气氛才会在真正意义上得以营造。

6.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

如今,科技的发展使得人类的知识也呈几何倍数增长,信息的获得手段多种多样。信息高速公路的四通八达,使得网络上的信息、音乐、背景、图画等资源得以共享,经过整合后都可成为很好的教学素材。

多媒体教学有着声、形、色、图的精彩画面,使原本静态的文本有了动感,传递于眼耳之间。无疑,语文课堂更增添了活跃的氛围。不可否认,它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力是深远的,有贴近的情感,如身临其境,更有“润物细无声”的情感熏陶。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文教学与民族文化、现代文化息息相关。因此,应依托文化背景的语文才能展示其“大语文”的魅力。

积极的课堂气氛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获得愉悦的体验。在和谐的气氛中,学生在与古人对话,与大师对话的过程中,完善自我,形成和发展自身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1]莫雷,教育心理学.广东教育出版社.

[2]宋其蕤.语文教学美学论.广东教育出版社.

[3]中学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教育思想精粹.语文教育出版社.

宝鸡文理学院重点项目(项目编号ZK11119)。

猜你喜欢
课堂气氛营造师生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58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今日农业(2021年4期)2021-11-27 08:41:35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00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2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高中英语课堂气氛的活跃优势研究
麻辣师生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32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中国火炬(2014年8期)2014-07-24 14:30:26
营造方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