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辽东学院韩朝经济与文化学院,辽宁丹东118000)
浅析韩国文化产业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及非经济效益*
李丹
(辽东学院韩朝经济与文化学院,辽宁丹东118000)
近年来,席卷我国的“韩流”给韩国政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非经济效益,而这也正是得益于韩国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及积极推动韩国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借鉴近邻韩国的经验,保护和弘扬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进而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是政府和人民都应该正视的重要课题。
韩国文化产业;经济效益;非经济效益;文化立国
近年来,俗称“韩流”的韩国文化产业不仅充斥着中国的大街小巷,更通过电影、电视剧等媒体手段进入了中国的千家万户。据韩国报纸说,仅2003和2004年,中国大陆几十家电视台播出的韩国电影和电视剧就高达359部。在赚取了无数中国人欢笑和泪水的背后,也赚取了数以亿计的花花绿绿的钞票。
韩流文化之所以能在我国大行其道,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便是中韩文化的同源性。用韩国媒体的话说,他们是“以中国文化打败中国人”、“以中国文化开拓中国市场”。
本文中,笔者将通过韩国文化产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及非经济效益来揭示韩国政府之所以不遗余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原因,并从中得到一定的启示。
韩国人认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韩国完成了工业化,靠制造业实现了汉江奇迹;八、九十年代靠技术创新,通过发展IT业使韩国成为科技强国;21世纪则是文化的世纪,文化上的强国将成为经济强国,文化上对某一大国的依附将会比经济上政治上的依附更为可怕。
因此,韩国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法规确立了“文化立国”的国家方针,从国家意志高度明确了发展文化产业的方向。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战略就是瞄准国际市场,将以中国和日本为重点的东亚地区作为登陆世界市场舞台的台阶。
以下,通过近年来韩国文化产业为韩国带来的经济效益及隐含的非经济效益的具体数据,不难看出韩国文化产业近年取得的巨大成果。
1.韩流文化产品的直接经济效益
根据韩国文化观光部公布的《2004年韩国文化产业白皮书》的内容,2003年,涵盖了韩国出版、漫画、音乐、游戏、电影、动画片、广播电视、广告、互联网及移动文化信息等10个领域的文化产业的市场销售额为44万亿韩元(按当年汇率,折合370亿美元),占当年韩国GDP的6%(世界平均为4%,我国为3%)。
韩流文化产品出口为韩国赚取了大笔外汇。据韩国贸易协会在一份关于“韩流”的经济影响的报告中称,2004年,仅对中国大陆、日本、泰国、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与“韩流”相关的商品出口,就达9.18亿美元,占韩国对上述5个经济体出口总额的7.2%。
值得注意的是,韩国政府把中国大陆看作韩流文化产品最有潜力的市场,正大力推进韩国文化产品进入中国市场。韩国外交通商部指出,到2010年,韩国要力争占到中国文化商品市场10%的份额。
2.韩流文化产品的间接经济效益
2005年3月15日的《朝鲜日报》发表的韩国产业政策研究院对韩流的经济波及效果的分析报告表明,2004年,由韩流文化产品的出口对韩国其他制造业、服务业的产额、附加值、创造就业岗位所带来的间接经济效益达4.5万亿韩元(约合41亿美元),其中由中国大陆市场产生的经济效益为3.3万亿韩元、香港为1.3万亿韩元、日本为0.83万亿韩元、台湾为0.62万亿韩元。该报告还证实,在中国,对韩流品牌价值的评估远远高于日本和美国。而在中国形成韩流的首要功臣是电视连续剧。
除此之外,韩流所带来的间接经济效益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即韩流带动了韩国旅游热,韩流帮助韩国化妆品销售量大幅提高,韩流给韩国整容业带来了巨大收益以及韩流带动了韩国服装和饮食业的出口等。
如果说上述由韩流文化产品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总还是可以触摸到的话,那么韩流产品的波及效益中还隐含着一种更无形的政治、文化效益,而这是不容易感觉到的。
在三四十年前,韩国在世人看来,还是个比较封闭的以农耕文化为主的岛国,甚至被称为“隐士国家”。人们总会把韩国与国土分裂、政治军事依附美国、经济不算发达、观念保守、街头行动频繁、劳资对抗激烈、国民性格内向且倔强等一些比较负面的特征联系起来。通过几十年的发展经济,尤其是近十年来变成IT强国后,人们对韩国印象改变了不少。但韩国人认为,IT产业的成就代表韩国的实力,“韩流文化”则代表韩国的魅力。柔性的魅力对提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形象来说有更加重要的作用。因此,韩国人期望韩流文化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对国家认知度和国家魅力的提升作用更是韩国人赋予韩流文化的深层次意义。而这一点,起码在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地区,韩流帮助韩国人达成了他们的愿望。
韩流文化输出的另一重大效益,是在全球特别是在亚洲的韩流文化盛行的国家和地区,兴起了学习韩语热。韩国语使用仅名列世界全部语种的第11-12位,但是在韩国影视、游戏产品的引领下,全球学韩国语的人数快速增长。自1997年开始有所谓的“韩语托福”(外国人韩国语能力考试)以来,每年参试人数稳步上升。1997年是2274人、1998年为2663人、1999年为3445人、2000年为4850名、2001年为6049名、2002年为7306人、2003年为10416人、2004年为15279人,最近几年的应试人数仍在持续增长当中。不仅如此,参加考试的国家也由1997年的4个国家增加到了如今的接近20个国家。
韩国文化产业能在短短几年之间覆盖几乎整个东亚大陆,并向欧洲、美洲持续扩张,韩流如此迅速发展膨胀起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韩国经济的发展以及韩国政府对文化产业推广的高度重视促使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最根本原因。直到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为止,韩国作为东亚地区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在世人的眼中,是一个“没有希望的国家”,没有人对她有太多的关心,更谈不上文化的关心。很多时候,韩国是作为中国的近邻,在研究中国问题的时候被轻轻带过的一笔。
然而,随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韩国经济的迅速腾飞,“汉江奇迹”在一举把韩国带入经济强国之列的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韩国人急于摆脱几千年来的文化从属地位,膨胀了韩国人想成为文化强国的民族心理。应该说,经济的腾飞为韩国人谋求文化独立和扩张提供了基本前提。韩国文化的广泛传播是在韩国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的。
此外,韩国政府对文化于韩国的重要性认识深刻,对韩国文化事业的扶持不遗余力,这是韩国文化产业得以迅速发展的又一重要原因。韩国政府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法规确立了“文化立国”的国家方针,从国家意志高度明确了发展文化产业的方向。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规划和明确的发展目标。在组织管理、人才培养、资金支持、生产经营等各个方面逐步加强机制建设,对文化产品的研发、制作、经销、出口实施系统支持。同时在政策侧面构建发展文化产业的法律支持及服务体系。
总之,近年来韩国文化产业—即“韩流”的蓬勃发展,对于韩国,无疑是名利双收的好事。对于中国,在整个世界全球化、一体化的几天,我们包容全世界一切的优秀文化,并与其共同发展,相互辉映,共同繁荣。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保护并弘扬本国的优秀历史文化,进而发展起中国自己的文化产业也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发展国家经济,为民族文化的振兴提供坚实的物质保证,另一方面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充分认识到文化对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重要性,保护和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
[1]金禅智.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2]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2004文化产业白皮书[R].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2004.
[3]韩振乾.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读《韩国文化政策》[J].中国图书评论,2006.
[4]李沂霖.韩国文化产业发展探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1.
2012-04-18
李丹(1978-),女,回族,辽宁鞍山人,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