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勇(辽河油田兴隆台采油厂工会 辽宁 124011)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类文化交往的界限不断被扩大,对于文化发展新的地平线各国有可能跳出原来的文化视野,寻找出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文化视角,在这一过程中,文化认同和文化适应是会出现的必然现象,在谨慎面对的同时积极找寻解决民族文化现代发展的出路。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创造性,以及体育运动所包含的哲学内涵、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体育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成为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整体,然而全球化使我国体育文化体系的有序性被打乱,现代体育文化的冲击使得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发生危机。在西方体育文化唱主角的全球化进程中,我们要重新重视和审视民族体育文化尤其是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在不同体育文化的互动中正确认识自己进行互补,处理好传统性和时代性、民族性和国际性的关系,推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发展。
文化认同指的是个体被所属文化及文化群体内化并产生归属感,从而创新自身文化的社会心理过程,体育文化认同是其中一部分。民族体育是在各民族共同的语言、风俗、道德等因素影响下形成的,体育文化认同是对人们之间通过传统体育活动来对民族文化共通性的确认。从个人角度来说,文化认同引导人们热爱和忠于传统文化。文化适应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或个人之间持续接触,导致接触双方原有的文化都发生变化的这一现象,当然往往弱势方变化更大。文化认同和文化适应是辩证统一的,认同不是全面认同,适应也不是消极的,有机的结合起来,既要保持民族主体性,又能吸收其他文化的精华之处,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
全球化背景下,西方体育现代模式在全球范围迅速蔓延,这也是文化的渗透,当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接触时,会自然的产生排他性,通过政治、经济等其他力量慢慢消解民族自觉性,使民族文化对其他文化形成新的文化认同。我国传统体育强调自娱、修身养性,与西方运动散发的强烈竞技意识不同,以奥林匹克文化为代表的现代竞技体育是体育全球化的产物,它是西方主流文化的具体形态,在它强势扩散的背后是其他民族传统体育生存空间的缩小,例如我国传统武术,走着“东学西渐”的道路,被动的适应西方体育文化,结果出现了“竞技武术是武术的悲哀”等说法,而现在传统拳法不断减少,武术传人也在减少。民族传统体育要考虑如何适应变化的外部环境,还要思考如果在这过程中发展自己,要维持自我民族的独立性,保存民族体育特色,但值得注意的是独立性指的是开放的独立,所以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外来文化的并存性是要考虑的重要因素,通过调查可以知道,户内恩施土家族对现代健美操等运用接收很快,但同时也没有丢失摆手舞等传统项目。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思想正是从多元文化认同到民族文化认同的化解之道,并不是指的同质化。全球化趋势下,我国传统体育项目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承认文化差异,认同却又不同化,这才是理性选择。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现代体育文化是有“和”的基础的,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宇宙中一切都存在和谐,这个西方传统思想滋润了奥林匹克精神,我国传统体育致力于健身、养生的内外和谐,2008年北京奥运会用“人文奥运”这个理念将“和谐”精神发挥到极致,而且现代高尔夫运动与我国古代“捶丸”运动,现代与“蹴鞠”运动都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而不同之处在于,中华民族体育运动植根于“天人合一”,追求的是健康长寿,而西方竞技体育则重外在,是由去自然斗争的观念中发展而来。中华民族体育重节奏、神韵、内涵、和谐美,而西方在重在力量、速度、高度、对抗美。北京奥运会将二者结合起来,赋予其新的内涵,这些对于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是极有意义的。
综上所述,在体育全球化的时代并没有形成单一体育文化认同,我国民族体育文化必须在“和而不同”的思维中摸索出中国与世界、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平衡点,创造出建立在本国文化基础上的东方体育体系,在与其他体育文化的不断交流中,学习、借鉴好的思想,从而塑造自身认同。
[1]王代莉.全球化与民族文化认同刍议[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7(22).
[2]汪海涛.民族文化认同与民族传统体育转型发展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5,(11).
[3]田恩庆.试论体育全球化浪潮下的体育文化认同[J]贵州体育科技,20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