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金东 崔白帆(昆明医科大学体育部 云南 昆明 650000)
在目前高校教育资源利用中,存在资源富足或者资源不足等不均衡现象,加强高校体育资源的开发,改革体育教学,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最大的利益是每一位高校体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高校体育教育资源有着自身独特的内涵,是在具体的体育教学实践中,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教育利用价值,能够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体健康的各种教育资源的总称。这些教育资源能够促进学生掌握体育知识,丰富学生体育文化生活,提高其运动技能,一所高校是否具有充足的体育资源以及其使用效率的高低是一个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也是一所高校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是高校体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1.2.1、效益性原则
在高校体育资源开发中,首先要坚持效益性原则,通过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益。在高校利用体育资源中,要尽可能的就地取材,利用本地优势,减少对外地的依赖,从而最可能的节约成本。要将体育教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将生活中的体育内容引入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轻松娱乐中掌握体育技能,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形成体育习惯,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同时高校多集中在大中型城市,因此高校应该发挥应有的社会责任,带动周边的群众形成热爱体育、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健康理念和体育意识,不断提高市民的体育消费及活动意识。
1.2.2、共享性原则
高校一般有着较为丰富和先进的教学资源,在保障学校内部正常教学需求的基础上,应该坚持资源共享的原则,坚持互助互利,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的基础上,面向社会和市场,开放学校内部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学校在人才、场地、设施、科研等方面的优势服务社会。
1.2.3、针对性原则
在高校教育资源开发中还要坚持针对性原则,高校在进行体育教育时要通过课堂的教学来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同时,体育的社会性决定了学生并非是孤立的个体,体育课堂有着较强的社会性,应训练学生学会适应社会的能力。高校体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同时要注重内在涵养的培养,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以追求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尊重人的尊严,重视道德能力的培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对高校已经拥有的体育教育人才,要给他们在科研方面的条件,不断提高他们的待遇,提高开展工作的责任心和信心,使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体育教学的改革发展中。学校要高度重视,加强培养,将学生的培养看做一项长远的规划,加强素质培养,因此要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加强培养。再次,可以通过学校之间、省际之间的高校的教师的合理流动来充分利用高校体育的教育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这也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
尽管高校有着社会上无法比拟的体育设施优势,但是这些设施仅仅是供学校内部的教学使用,或者是学校的体育队,存在经营利用率低的现象,因而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高校体育设施的利用率:
2.2.1、目前高校规定的体育教育课时每周只有2-3节,教学课时较少,使得体育设施的利用率较低,因此应适当延长开设体育课程的年限。对于专业的体育课程的学生,根据学生自身的达标状况,适当增加课时及训练时间和次数,以此提高体育设施的利用率。
2.2.2、对外开放校内的体育设施,可以和校外的有体育需求的公司合作,加强开发的规划化。在促进社会体育发展的同时,提高学校体育场馆及设施等的利用率,而存在体育资源不足的高校,也可通过调配不同学校之间的使用时间来缓解体育资源的不足,实现体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配置。
2.2.3、体育教学内容设置上重点参照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是体育教育资源最终的受益者,是体育教学的直接对象,也是教育资源中重要的人力资源。同时,学生是体育课程的直接参与者,因此在课程内容的设置方面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如可以调节选修课和必修课之间的比率。根据学生兴趣适当增加选修课课时,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程内容上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较为流行的体育项目,或者对一些竞技项目进行恰当改造,降低达标要求和标准,突出娱乐性,减少竞技性,从而提高学生锻炼的欲望。从提高资源利用性原则出发,开展教学课程或者内容的改动。否则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的话,学无所用,那将是对资源的最大浪费。
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高校体育资源,不仅有利于大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同时能够提高资源率,发挥资源的最大利用效率。
[1]黄家莲.高校体育教育与民族传统体育特色优质教学资源开发研究[J].大众科技.2011年9期.
[2]汪克新.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初探[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2期.
[3]王晓明.体育教学模式优化研究[J].南昌高专学报.2011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