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卫光
(南方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5)
卫生管理专业本科生参加课外科研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姚卫光
(南方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5)
根据南方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对6届卫生管理专业本科生课外科研活动开展情况的调研,探讨卫生管理专业本科生参加课外科研活动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锻炼沟通协调能力以及提高科研素质等方面的意义,并提出开展此项活动应注意的事项。
卫生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课外科研活动
课外科研活动是指学生利用课余、节假日和假期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学计划外的多形式的科研和实验(调查)研究,撰写科研论文并进行学术交流的活动[1]。对于卫生管理专业学生而言,课外科研是提高学习能力、加强科研实践、转化管理理念、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我校自2004年开始招收卫生管理专业本科生起,就开展了学生的课外科研活动,本文就6届本科生课外科研活动的实践进行探讨。
1.1 正确把握开展课外科研活动的时间
我校卫生管理专业本科教学是四年制,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一年级开设的是医学课程,从二年级开始逐步开设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方法能力训练课程,四年级的第1学期中期结束课程学习,进入专业实习阶段。在学生尚未接触专业课程之前,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很难完成课外科研活动,也容易失去对科研的兴趣。因此,过早开展课外科研活动有较大的盲目性,而学生一旦进入专业实习,开展课外科研活动的时间又很难保障。因此,我们确定二年级的第2学期和三年级整个学年为开展课外科研活动的黄金时间。
1.2 成立课外科研领导小组
为了发挥指导教师在课外科研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确保指导教师从选题、查阅文献、撰写综述、填写申请书、课题的实施以及最终结题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把关,我们于2005年成立了由卫生管理系教师组成的课外科研领导小组。要求每位教师每年提供2~3个课外科研选题供学生选择,指导教师的选题来源主要是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深入社会实际,了解社会热点和我国卫生事业管理实际中有价值的问题,从中选出难易适度、范围适中的题目。指导教师填写“南方医科大学开展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课题计划书”,陈述每个课题来源、拟开展课题的名称、课题简介、指导教师情况及对学生的要求等,经领导小组讨论通过后,于每年9月向学生公布。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自行组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申报,通过答辩后上报学校,学校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每个小组只能选择一个课题,原则上一个课题由一个小组承担,领导小组负责学生开题、中期考核以及结题验收的指导和审核工作。
1.3 课外科研活动的具体实施
课题立项以后,课题小组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各项准备工作。对卫生管理专业学生开展的课外科研活动大部分属于社会调查类研究,如近年我系开展的“农村医疗现状的调查和研究”、“高校教师亚健康的调查研究”、“四川、蓬安、山西、太谷农村孤寡教师现状调查”、“大学生健康教育现状与健康知识认知情况的调查”等都属于社会调查类研究。社会调查类研究通常需要采用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获取所需的数据[2]。因此,准备工作的重点就是让学生复习课堂所学过的理论知识,深入了解每种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果课题需要设计调查问卷,则由学生自己设计,然后小组讨论、修改,最后再由指导教师完善。观察、访谈或问卷调查的实施是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小组每个成员都参与其中。学生利用掌握的统计方法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同时查阅相关资料,撰写论文和结题报告。
2.1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团队协作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重要要求,很多高校都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团队协作已被推到了管理的前沿,管理者的团队协作能力将直接影响管理效率,从而影响组织的绩效。因此,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对于卫生管理专业的学生尤为重要。加强管理思维的培训,注重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如人文精神、人际沟通、团队精神等,一直是我们在对本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十分关注的问题。学生课外科研是以学生小组的形式组织实施的,从选题、查阅文献、设计问卷(确定访谈内容)、调查的开展、数据的分析处理以及论文的撰写,每个环节都是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观点的冲突引发激烈争论的事情时有发生,但学生就是在争论与沟通过程中学会了听取意见,学会了按照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估等步骤协作完成课题,为锻炼团队协作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
2.2 锻炼了沟通协调能力
研究表明,凡是管理中出现的障碍,70%是由于沟通不畅所引起的。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这是管理者必备的技能之一[3]。沟通协调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只有熟练驾驭这种技能才符合现代社会对管理者的要求。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深入,对高素质的卫生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是其必备的素质之一。在课外科研活动实施过程中,特别是社会调查工作开展过程中,学生需要与医院管理者、社区管理机构、居民、患者等不同的人群进行沟通,协调各方以确保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如个人访谈,学生需要在社区居委会的协调帮助下,入户与居民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有时会遇到居民不愿意配合的情况,就需要学生掌握居民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导、劝说,以获取真实的信息。经过多次这样的实践后,逐步地积累经验,有些学生在一个社区完成调查之后,与社区居民建立了非常友好的关系。
2.3 提高了科研素质
曾凡英[4]等通过纵向及横向对比研究发现,参与过课外科研活动的医学本科生在科研素质、专业素质、人文素质以及创新精神等各方面均明显优于未参与过该活动的学生。彭鸿娟[5]等认为学生参与课外科研活动,可以了解许多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培养对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培养科学的思维,锻炼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还可以“研学”相长,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我系从此项活动开展至今,凡参加活动的学生都掌握了从事科研工作的基本方法,并且培养了浓厚的科研兴趣。从历年学生报考研究生的情况看,报名参加研究生考试的学生中有近70%曾经参加过课外科研活动。本科生毕业论文中优秀论文的获得者大多为参加过课外科研活动的学生。课外科研小组总共撰写研究性论文三十余篇,在各类杂志公开发表十多篇,其中3篇发表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
2.4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卫生管理专业本科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科研活动是难能可贵的,此项措施应当得到提倡和坚持。根据这几年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开展此项活动应注意几个问题:(1)处理好课内专业学习与课外科研的关系。由于四年制卫生管理本科生专业课程的学习任务较重,课内时间必须保证课堂学习,因此,尽量要求学生将课外科研的时间定在寒暑假;(2)提供各种科研条件。如文献资料的查阅、开展社会调查的各种社会关系的建立等都需要学校、学院的大力支持;(3)指导教师的培训。指导教师自身的科研水平、科研素质将直接影响学生课外科研活动的质量,因此,应对指导教师定期进行培训,每月开展科研领导小组的学习讨论活动,以不断提高指导教师的科研水平。
[1]金玉姬,潘晓燕,于波,等.医学本科生参与课外科研活动的实践[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1,32(3):180~181.
[2]龚幼龙.社会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3]张亮,王明旭.管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4]曾凡英,陆勇,方勇,等.重视课外科技活动促进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J].医学教育,2003(1):15~17.
[5]彭鸿娟,陈晓光,周晓红,等.开展课外科研活动,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3(4):431~432.
G455
A
1671-1246(2012)02-0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