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雨丰(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52)
“太极”的概念最早见于《易传》。《周易.系辞上》提出太极、阴阳和八卦之间的有机统一关系,即“《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拳文化,就是太极拳技术及相关理论的总称。它是以太极拳为载体,以“阴阳学说”、“天人合一”思想为基础,奉行“体用兼备”、“身心合一”的原则,融思想观念、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为一体,具有鲜明和谐理念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
中庸,是儒家处理各种关系的最为重要的方法论,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早已成为一种民族性格和集体无意识。在儒家看来,宇宙万物都处于矛盾的对立之中,和谐是对宇宙秩序的最佳维护。庸,平常也。”太极拳体现着浓郁的“中庸”文化思想。运动中身体中正,一须“虚灵顶劲”,将百会穴轻轻向上顶起。二须“气沉丹田”,将气徐徐送到腹部肚脐下。三须“尾闾中正”,无论动作怎样变化,尾闾始终与脊椎成直线,保持中正状态。一方面中正是对形体而言,不偏不倚。另一方面中正是对气而言。正是由于中庸的“和而不同”的思想,把持了各种关系之间的适度与交融。
太极拳的和谐思想表现在自我和谐、与社会和谐、与自然和谐、与人和谐。自我和谐,表现在动作的整体性上,要求身心合一。在练习中要求动作上下相随,整体一致,和谐统一。不仅是身体的练习,更是心理的训练,内外要求和谐;自然和谐,表现在静、松、柔和、适当欲望、精神、境界。社会和谐,表现在太极拳的伦理道德控制上。太极拳的伦理道德规范包括社会责任感、处世规范和练拳要求三个方面;与人的和谐,道德的内化,和谐理念的渗透,长期的社会交往,会逐渐形成与人的和谐。
有利于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太极拳中的太极宇宙观把人体看作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一“大宇宙”,人体是一“小宇宙”,天人是合一的。学生可通过领会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感悟到自身与自然、社会的关系,认识到尊重自然、参与社会的重要意义,从而通过自身的行为协调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有利于道德情操的涵养。在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中,思想道德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太极拳活动渗透着中国传统的伦理观、道德观、审美观,如太极拳所要求的各项武德规范,太极拳推手中要求的协同合作、遵守规则以及守“仁”、守“和”、守“节”、守“弱”等传统思想,可以内化为大学生的品德素养,涵养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太极拳之“德”源于《老子》,可以理解为遵循事物客观规律,是“和谐统一”的表现。
有利于改善大学生的气质。太极拳运动使周身肌肉均衡发展,可使肥胖者减肥,瘦弱者强壮,可使整个身体变得均匀、富有弹性。太极拳要求,“动如行云流水,连绵不绝”使学生在运动中休息、休息中锻炼,能够克服长期缺少运动带来的不良影响。它要求“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尾闾中正、中正安舒、八面支撑”突出一个“正”字。太极拳可以克服青少年长期缺少运动和不正确的学习姿势带来的身心方面的副作用。
有利于完善大学生的审美观。太极拳术意境美,可以使学生品味武术文化,可以提高审美能力。太极拳要求动作舒展大方、姿势优美、轻灵活泼、连绵不断,又要求虚实分清、阴阳开合、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呼吸自然,本身就是一种力与美的艺术,是美丽的人体语言。大学生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体验到美的本质,对生命的价值产生积极的认识,从而达到完善人格的目的。太极拳沉稳凝重之势,外示安逸之神,内宜鼓荡之韵,加之动作刚柔相济、开合相寓、虚实互换、绵绵不断、松活抖弹,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无不给人以潇洒从容,心地坦然,神态自若,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
太极文化可以培养大学生民族人文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是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凝聚民族内部关系的精神纽带,是激励和推动本民族奋进的精神动力。传统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民族精神是传统民族文化之升华。中华传统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承载中华民族精神与情感的重要载体,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基础,也是联系世界的桥梁,可以说中华传统民族文化是我们共同的宝贵财富。传统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决定了我们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时候一定离不开传统民族文化教育。
太极文化能培养学生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几千年来,“以和为贵”“以礼治天下”“以邻为善”的思想一直延续至今。学习太极拳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学会谦让、学会理智、学会忍耐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爱好和平的过程。太极拳以她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形态,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载体。许多外国朋友通过学习、研究太极拳,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内涵,通过太极拳的交流活动,促进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发展友谊,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因此,有人将传播太极拳的人称为和平的使者。
[1]林小美,苏欣.论太极拳和谐思想与当今和谐社会[J].体育科学,2007,27(11):22.
[2]段廷进,李少杰.论太极拳文化中的人文精神[J].搏击.武术科学,2008,5(2):35.
[3]马斌.弘扬太极文化营造和谐环境[J].焦作大学学报,2006,(2):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