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 猛(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传球是排球运动的基本技术之一,主要用于衔接防守和进攻。传球的种类很多,向前传球是传球的基础动作,传球前要求人必须及时移动到适当位置,保持好人与球的合适位置。首先是准备姿势:采用稍蹲准备姿势,抬头目视来球,双肘弯曲自然抬起,双手置于脸前。其次是手型:手触球时,两手应自然张开成半球形,使手指与球吻合,手腕稍后仰,拇指相对,小指在前;传球时用拇指内侧、食指全部、中指的二、三指节触球,无名指和小指在球的两侧辅助控制出球方向,两肘适当分开,自然下垂。其三,迎球:当球接近额前时开始蹬地、伸膝、伸臂,两手微张,从脸前向前上方主动迎击来球。其四,触球:击球点应保持在额前上方约一球远,击球部位一般在球的后下方。其五,最后用力:用力传球主要靠伸臂力量,与下肢蹬地力量的协调配合,通过球压在手上使手指手腕产生的反弹力将球传出。最后,后续跟随:击球后身体重心随击球动作前移,全身放松呈准备姿势状态,准备下一个击球动作。
2.1 、传球手型不好,影响传球效果。在学生的学习和练习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错误为拇指前翻,不能做到两个拇指相对,成一字型,这样的错误首先会影响触球面积,使传球失去准确性和隐蔽性;其次,在传接速度快力量大的球时容易导致拇指外翻挫伤;最后,容易造成双臂过度伸直,传球没有距离和速度。
2.2 、击球点过高或过低。在学生的学习和练习中击球点和击球部位的掌握也是出现错误比较集中的地方,击球点过高是因为传球时两臂近似伸直;击球点过低主要是肘关节过于外展所致。击球点和击球部位的不准确会导致传球姿势僵硬,出球弧度不理想。
2.3 、上下肢传球时用力不协调。在学生的学习和练习中,全身上下肢的协调用力也是教学中容易出现错误的难点,传球需要依靠全身协调合作,上下肢密切配合,但是由于学生初学或者练习时间短,经常出现上下肢运动严重脱离,传球的速度和力量不足。
3.1 、教学方法(1)原地做正面双手上手传球的徒手练习。体会正确的传球动作和正确的击球点。(2)原地向上做抛接球练习。体会正确的传球手型和正确的击球点。(3)原地自传。每人一球,连续向上自传,传出球的高度由低到高。主要体会传球动作,击球点,手型,提高控制球能力。(4)一抛一传。二人间隔4米,相对站立,一人抛出带有弧度的球,另一人传球给抛球人。着重体会全身协调用力,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然后二人互换。(5)二人对传。二人一组,相距4米站立对传球。要求提高每人控球能力,能连续传球。(6)自传与对传。二人一组相距4米左右对传球,在接到对方传来球时,先自传一次,再将球传给对方。要求提高控球能力,注意传球方向的变化和全身协调用力。(7)左右跑动传球。二人一组,一人将球抛到另一人的左右两侧,另一人左右跑动到位后传球,然后二人互换。要求移动速度要快,传球时面对抛球人,做到正面迎送来球。(8)隔低网传球。二人一组,分别站在低阿两边3米线以内对传球。要求控制传球弧度,进一步体会全身协调用力。(9)三角传球。三人一球,成正三角形站立,按不同方向传球。要求面对出球方向,保持正面传球。
3.2 、教学重难点
正面双手上手传球的教学,重点应放在传球时手型、击球点和传球时的全身协调用力上。教学难点在于传球时全身协调用力。
3.3 、教学原则
(1)教师应把技术讲解和示范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便于学生建立完整、正确的动作概念。(2)传球教学应将完整教学法和分解教学法结合起来进行。(3)教学中应多注重徒手练习和最简单的动作练习,便于学生快速掌握动作。(4)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做到“两个结合”,即“想练结合”,想清动作要点,再去练习;“观察别人练习与自我练习相结合”。这样便于学生提高技术水平。(5)女生教学中练习方法相对男生要简单一些。
3.4 、错误动作的纠正方法
(1)反复做徒手练习,建立正确动作概念,体会正确动作。(2)反复做原地抛接球练习,逐渐体会正确手型和正确击球点,练习熟练以后,将球抛离身体,通过快速移动,人至球下将球接住。(3)多做简单抛传动作,体会传球正确动作和全身协调用力。(4)传球时固定击球点后,肘关节应自然下垂。(5)多观察别人动作,改进自己动作。
排球上手传球的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规范好动作的基础上大量练习,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杨爱明.“多球练习法”在高校排球教学中的运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2.
[2]许良兵.“运动处方”模式在排球模块教学中的运用[J].运动,2010,3.
[3]金扬球.排球传球教学中常见错误动作及其纠正方法[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