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骄
(阳泉市郊区荫营镇党政办,山西 阳泉 045000)
人水和谐
——推进阳泉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张天骄
(阳泉市郊区荫营镇党政办,山西 阳泉 045000)
水是人类得以生存的前提和基础,是经济建设的生命线。基于山西省阳泉市水资源开发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论文从人水和谐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阐述水资源发展的思路,提出保护好水资源的几点建议。
人水和谐;经济可持续发展;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这是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水的重要性的界定。水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在现代社会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人们对水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协调发展的研究一直是水事科学研究的重点。
阳泉市位于山西省东部,地处太行山中段西侧,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阳泉市人均本地水资源占有量仅为562立方米/年,略高于山西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546立方米/年,不足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400立方米/年的1/4,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8,属极度缺水地区。
阳泉市是一个典型的以能源、重化工为基础的新兴工业城市,工业发展以煤炭开采、火力发电为主。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工业方面的用水量大幅度增加,水资源显现出了亏缺的趋势,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地下水超采,水位下降,水资源持续衰减;水污染严重,水环境进一步恶化;地表水开发利用率低;供水结构不合理。粗放利用和肆意破坏水资源现象的长期存在,导致水环境恶化,水资源承载能力不足,严重制约了阳泉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表面看是水和经济发展的不协调,而背后却彰显了人与水不和谐的尴尬,人水关系已经十分紧张。如何研究解决水资源在开发、治理、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使其在促进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运行的良性发展中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已经变得非常重要和迫切。
人水和谐的基本内涵:人文系统与水系统相互协调的良性循环状态,即在不断改善水系统自我维持和更新能力的前提下,使水资源能为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久远的支撑和保障。
水是影响人类生存的基本资源之一,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水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的依赖程度日益增加。在水资源给人类源源不断提供动力的同时,人们往往感受不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贡献,向大自然无节制地索取。正如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针对当时已开始显露的生态灾难写道:“我们不能沉醉于人类对自然的胜利。对于这样一个一个的胜利,自然已经对我们进行了报复。”他还告诫人们,决不能以大自然的主人自居,任意支配自然。事实提醒我们,经济的持续增长一定要建立在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基础上,重视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因此,要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首先是正确处理人的认识问题,改善人类在人与水、人与自然共处中的不和谐行为,既要防止水对人的伤害,更要防止人类对水的伤害,协调人水关系,使人水和谐共处,人和大自然和谐共处,从根本上实现水资源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在未来的水利工作发展中,应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自觉将水利的发展纳入到人口、资源、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大系统中,真正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治理、合理开发与利用,达到人水和谐的治水新境界,使人水和谐从抽象的哲学概念转变为科学治水的生动实践,满足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面要求,促进优良生态和生存环境建设。
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下,既要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安全可靠的淡水供应,又要保证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所需的淡水资源,以达到区域内人口、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和代际间的公平用水,从而有效地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水资源的一种合理利用方式。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前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水权和水市场”的讲话中曾指出:通过水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这是21世纪我国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水资源优化配置可以理解为:在一个特定流域或区域内,以有效、公平和可持续的原则,对有限的、不同形式的水资源,通过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在各用水户之间进行的科学分配。优化配置虽然不能改变水资源的总量,但它会在水量既定的前提下,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利用优化和模拟技术,使水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全面节约、有效保护、高效利用,使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得到最佳配置,实现总体效益最大化。水资源优化配置虽然无法改变水资源的总量,但它是减缓水资源供需矛盾最经济、最快速的方法;通过水资源优化配置,还将促使管理者将科学的管理手段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渗透到水资源管理工作中,提高管理者的科学意识和管理水平,促进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水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是实现人水和谐的基础。
(二)加强政府主导,构建节水型社会
阳泉市是山西新兴工业城市,在全省经济生活和转型跨越发展战略中占据重要位置。“十二五”期间,阳泉市提出实现“千亿阳泉、百万新城”的奋斗目标,工业的发展对水资源需求量增大,对阳泉这个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地级城市提出了新的挑战,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显得更为迫切。节水型社会建设主要是倡导社会用水观念的转变,在经济增长方式由资源投入带动转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发展思路下,赢得“节水”和“经济增长”双赢,而不是以牺牲或减缓经济发展为代价换取用水量下降。节水型社会的最主要特征是效率、效益和可持续。而这些体现融合在工作指导的不同层面,即是在微观上强调资源利用率,建立节水型城市;中观上优化资源配置,构建节水型经济;宏观上使区域经济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塑造可持续发展型社会。这一过程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和水的关系,通过人水的协调运转,实现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此,阳泉市在节水型社会的建设中,以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内容,以转变用水方式促进经济发展为出发点,紧紧围绕区域发展战略,重点把握好规划编制、制度建设、组织领导和体制改革工作,使有限的水资源支撑与保障阳泉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努力实现节水与治污双结合
节水与防污是一个工作的两个方面,紧密结合在一起。节水从浪费水资源、污染水环境的粗放式用水向节约水资源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集约型发展思路转变。治污是挖掘和保护现有的水资源,节水和治污相结合,坚持节水优先、治污为本、重视非传统水源的开发,将为社会多渠道开源、赢得充足水源提供必要的条件。首先,对企业污水排放量实行严格控制,降低污水排放量,做到达标排放,对严重违规排放企业加大惩戒力度;建立水功能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其次,制定合理科学的用水规划。一方面,在有计划地、科学地开采和使用地下水资源的同时,防治污水回灌,保护好地下水源;另一方面,净化地表水,做好地表水的收集利用。再次,建立健全市水质监测网络。在对全市水质、水况进行监测的同时,能及时提供有效的水污染防治建议,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最后,对重点水源地开展保护。例如对于桃河西水源重点保护区,可本着持续利用,优先保证城乡居民生活和生态用水的原则,保留现有工程作为城市后备水源,力争实现桃河长流水。综合考虑并统筹城市供水水源建设、防洪除涝排污、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等问题,是促进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四)倡导各级各类管理部门依法治水、科学治水
对水资源的管理必须从两个层面着手构建。基本层面的是借助国家的强制力依法管水。通过司法行为、行政行为综合利用、合理调配,把城市水资源的管理高度提升到律法层次。我国目前已经具备了许多的水政策、水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地下水资源保护条例》等等,取得了良好的实践经验。
第二个层面是统筹协调基础上的科学管水。水利的本质特性要求其必须符合全局、调配、持续的基本要求。这就促使城市水资源的管理,首先要立足于对社会各个要素的统筹考虑,综合人口、经济、生态等所有基本要素,不断提升水资源管理方式和时代性要求的相适性,实现管水手段、理念、范畴的不断发展。具体而言,要积极发展和运用管水科学,动员全社会各级各部门从社会生存战略的高度出发,共同参与,综合协调,逐步实现部门管水向社会管水、传统管水向现代管水、消费管水向运筹管水三个理念上的转变。以此为基础,配套系列的管护机制,以实现开源节流、提高效率、重复利用的良性的现代水务,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五)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将节水从口号落实到行为
节水型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社会性节水。节水的主体成为每个具体的自然人,节水行为不再依赖于机构、部门甚至政府的倡导和强制。这就要求,首先是全社会具备和弥漫“护水节水、以防断水”的集体危机感,同时这种危机感将长期以道德的形式存在于观念中。其次,水情水务公开是保持社会性节水的基础。要进一步提高公众对水资源、水危机、水科学的认知程度和运用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使节水行为由倡导型行为转变为自觉型需求,充分发挥公众个体的自觉能动性,从本质上培养全社会的文明生产和文明消费,培养全社会的水资源友好型社会行为。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发展意味着前进,发展意味着和谐。人与水和谐相处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样,是一门新型的学科。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视角考虑水资源、经济、环境三者的关系,建立城市水资源——经济——环境管理模型,加强水资源与水环境的科学研究,充分揭示其自然规律,使水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繁荣,保证可持续发展顺利进行,这一难题的破解将成为我们工作的主题。
人水和谐不仅是“环境”,更是“生活”品质的提高,这必将大大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坚持人水和谐”全新理念,意味着我们将更加注重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水资源,促进城市的转型发展及和谐发展。
[1]李纯纪.阳泉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探讨[J].山西水利,2011,(9):5-6.
[2]左其亭,张云,林平.人水和谐评价指标及量化方法研究[J].水利学报,2008,(4):440-447.
[3]欧阳彬生,何长高.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综述[J].江西水利科技,2007,(2):112-116.
[4]汪恕诚.水权和水市场[N].中国水利报,2000-10-28.
[5]张建军.节水型社会建设要点初探 [J].山西水利,2007,(6):47-49.
F29
A
1673-0046(2012)3-0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