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羽毛球运动干预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2012-10-13 08:14:02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教学实验运动量羽毛球

郑 宇

(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

实施羽毛球运动干预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郑 宇

(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

现代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以专业技能学习为主的高职高专学生,其过大的压力造成了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以高职院校羽毛球选修课作为平台,在保证运动量合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实验,对实验结果以运动量等级量表(PARS-3)、身心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量化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羽毛球运动能促使高职学生的心理因子产生积极的变化,证明羽毛球运动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羽毛球运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

当前社会竞争日渐激烈,给学生造成的精神压力也越来越大,特别是以专业技能学习为主的高职高专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已经与社会紧密接触,而这部分学生的自我意识还没有完全成熟,对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取向摇摆不定,当面对复杂的社会价值观时会出现更多的精神挫折和心理问题,表现为心态消极、心理脆弱、情绪化等现象,所以,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的瓶颈。针对这一现状,找出一种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方法疏导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一、研究目的和方法

通过体育教学实验比较,验证以羽毛球运动作为干预手段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调查访问法

针对该课题的意义和问题,通过多种方式与天体、山大体育学院、晋中学院等多位教授、资深教师沟通,并进行了可行性探讨,为该文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二)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近十年来关于羽毛球教学和大学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其中包括了体育教育学、运动训练学、体育统计学和心理学等多方面知识内容,力求为论文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实验法

1.实验对象

以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从一年级和二级所有学生中随机抽取80名学生,其中一年级学生40名,二年级学生40名。

2.实验的组织形式

将二年级抽取的40名学生作为实验组,其中男生26名、女生14名,平均年龄为(21±1)岁。将一年级抽取的4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其中男生28名、女生12名,平均年龄为(20±1)岁。

3.实验方案设计

(1)关于实验运动量的设定

根据权威专家的研究显示,运动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参与运动人员的心理状况,所以本实验将两组学生的运动量范围进行设定,实验组采用由易到难的教学方式,以羽毛球选修课作为平台,将羽毛球竞赛引入到教学中,并以单打、双打、混双、团体比赛等多种形式开展,力求使实验组学生体会到个体和团体的成功感,以提高和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和团队精神。在教学中强调快乐体育、体现运动美感,从而使学生的自我认知、价值观发生积极的变化。对照组采用常规体育课教学,调整运动量即可。

该实验将采用运动量等级评定法,使用《运动量等级量表PARS-3》对实验对象的运动量进行量化,此量表由武汉体育学院专家修订,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可信度,量表由时间、强度、频率三方面构成,即运动量=强度×时间×频率,强度和频率从1-5级分别计1-5分,时间从1-5级分别计1-4分,所以运动量最高分为100分,最低为0分。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运动量对比(α=0.05)

如表1所示,实验组与对照组运动量等级的得分平均值为37.89和32.12。

(2)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评定

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测试认定本文采用了身心症状自评量表(SCL-90)来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此表被广泛采用,公信度很高。(见表2)

二、结果与分析

1.运动量与心理健康

根据权威专家研究得出,运动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参与运动人员的心理健康,适合的运动量将对参与运动的人员产生积极的影响,而运动量过小难以达到促进心理趋向健康向上发展的要注,运动量过大又会对运动人员的机体产生很多不良的反应,导致饮食紊乱、情感紊乱、疲劳综合征等现象,所以在采用运动手段干预心理健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运动量的设定,否则是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的。在论文设计的教学实验中,运动时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到80%之间,属于中强度运动量。另外,羽毛球运动是有氧运动的一种,可以提高体内意识和体能,从而增加或改善运动者对身体的满意程度,有益于积极心态的形成。

2.羽毛球运动作为干预手段有利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

羽毛球运动是隔网对抗类的小球项目,其运动特点是快速、灵活、多变,且可保证一定的运动量,由于隔网对抗还可有效地减少因身体接触而造成的运动伤害,为积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了有利保证。羽毛球运动可单打、双打,还可以进行团体比赛,将个人和集体的作用都展现出来,参与的学生既需要努力发挥自己的水平,还要通过与自己的队友沟通配合来达到取胜的目的,对于性格内向甚至有抑郁倾向的学生来说,更容易使他们找到本身的价值和生活的乐趣。通过教学实验,可以调整学生的分组情况,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体验获得胜利的感觉,提高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协调,增强大脑皮层的平衡和精准作用,并提高人体本位感,使得大脑思维想象的灵活性、协调性、反应速度等得以提高。如表2所示,躯体化、敌对和抑郁因子实验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羽毛球运动可使人忘掉忧虑不快,使人产生愉快感觉。

3.实施羽毛球运动干预的特殊性

由于羽毛球运动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可使学生更加容易把握个人与团队的关系,通过教学实验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感、与同学之间合作的快乐,很好地发泄了不好的情绪。如表2所示,躯体化、敌对和抑郁因子实验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不同的运动项目对心理各因子的作用存在差异。此外,强迫、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平均得分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干预实验前后无显著性差异。这说明羽毛球运动作为干预手段,只能作为心理干预的辅助手段,而不能视为治疗手段。

三、结论与建议

1.通过实验证明,以羽毛球运动作为干预手段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中躯体化、敌对、抑郁因子是有显著差异的。

2.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借助运动选修课这个平台来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建议各高职院校在运动选修课的建设上多投入时间和精力。

3.论文仅对羽毛球运动作为干预手段做了初步研究,对于其他运动项目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1]张力为.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5,(4).

[2]林光跃.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关联性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03,(3).

[3]龚高昌等.研究生一年级学生运动等级与其健康状况的相关性 [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

[4]刘文波等.球类运动干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11).

表2 试验后身心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统计(x±s,分)

G718.5

A

1673-0046(2012)3-0031-02

猜你喜欢
教学实验运动量羽毛球
大树的日常
羽毛球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武术研究(2020年2期)2020-04-21 10:34:10
每天基本运动量:走4000步
羽毛球
幼儿100(2018年35期)2018-12-29 12:32:22
飞行的羽毛球
羽毛球PK赛
小主人报(2016年2期)2016-02-28 20:46:35
基于PLC的冲压成型自动化教学实验系统设计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
利用Matlab GUI实现光学信息处理教学实验的动态模拟
物理与工程(2013年3期)2013-03-11 16:0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