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军
(浙江师范大学,浙江 金华 321004)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加,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1999年至2009年十年间,高校在校学生数由413.42万增加到2979万人,猛增七倍。高等教育的任务已不再是培养少数社会精英,而是培养能适应社会多样化需要、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在这种情况下,单一的总结性评价方式已不能够满足高等教育评价的需要,而以改进为目的的形成性学生评价备受关注。
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是斯克里文在其1967年所著的《评价方法论》中首先提出来的。总结性评价是指在教育活动发生后关于教育效果的判断。形成性评价是指通过诊断教育计划或方案、教育活动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正在实践中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
在学生评价中,总结性评价是对教学目标达到程度的判断,也是提供教学目标适当性与教学策略有效性的信息。形成性评价是指能不断地反馈学生学习成功或失败的信息。它注重强化学生学习的成功之处,显示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中国传统的以科举考试为主要手段的人才评价方式影响下,总结性评价在我国高校学生课程成绩评价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在高校,从学生的入学招生选拔考试到学期末各门学科的考试、考核,都基本采取总结性评价方式。目前高校的这种考试制度过分地强调考试的选拔、比较目的,考试成绩通常被用来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一个标准,也决定着学生是否获奖、毕业、获得学位、入党、就业的重要依据。现在的课程考试已成为一门课程的终结,很少有教师能根据学生考试成绩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评价。因此,这种“一卷定终身”的总结性评价方式容易造成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和平时不努力、考试临时抱佛脚的作法,加剧学生的功利化倾向。
总结性评价关注结果评价,不可否认,总结性评价由于其特殊功能,被广泛地应用,但是当总结性评价发展成评价学生的唯一方法时,使教育促进人的改进这一功能逐渐被削弱了。对于学生,总结性评价主要是判断学生在某一时间取得的成就,关心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了解学生会什么、不会什么。但它并不关心学生个体如何取得现有学习结果以及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对改进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很小。美国教育家布卢姆就曾指出,“评价包括了比一般期末书面考试更多种类的证据。”评价旨在系统收集信息,为决定服务。对学生课程成绩的评定,是对学生学习某门课程整体水平的终结评价,依据的信息不仅包括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而且还包括学生学习过程中各种水平和能力的展示。考试只是学生成绩评价的一种方法,要将考试与其他评价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的发展状况。
以改进为目的的形成性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是一种过程性评价。它系统地保存了学生日常的评价及资料,记录了每个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这有助于全面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反思及改进自己的学习。但是,形成性评价目前在我国高校没有被重视,在学校政策和教师教学实践中的地位有待提高。而且,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使用情况也不够理想。高校教师不仅要承担教学任务,还要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为了评职称,教师需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论文写作和发表上,这样分配到教学上的时间相对较少。而形成性评价要求教师评价前制定好具体的评价方案,在评价过程中收集保存好资料,需要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可能还要占用课外的时间与学生交流。由于采用形成性评价费时间、费精力,教师更倾向采用简便易行的总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反思、发展的功能,所以在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学生评价的形成性功能应该受到重视。教育政策在评价改革中起重要的引导作用,它可以为高校开展运用形成性评价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和有利的环境,也有利于提高高校和教师为探索改进评价的积极性。高校要加强政策引导,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多地采用形成性评价对学生进行评价,使评价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形成性评价对评价主体的要求较高。要想达到较高的效果,一方面要求评价主体具备专业学科背景,知道课程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这样能根据评价反馈信息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另一方面,要求评价主体具有一定的评价知识。由于我国现代教育评价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和我国的一些特殊情况,使得我国高等学校的广大教师大多数缺乏教育科学的培训,对现代教育评价理论知之不多,可能对于形成性学生评价的实施步骤、涉及的主要问题、各种方法的特点的了解都还不够深入。在评价实践中,他们往往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实施。如果教师缺乏评价理论与实践能力,势必会影响到评价的效度与信度。
随着人们对评价的教育功能的日益重视,更多的学者关注于如何通过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对形成性评价理论进行了探索。教师是评价学生的主要实施者,所以高校教师需要通过自我学习或培训的方式提高自身的评价技能水平。
转变评价观念是实施有效的学生课程成绩评价的首要任务,最主要的是评价观与质量观。传统的评价观是以鉴定选拔为目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评价重视结果。传统的质量观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注重知识的记忆,考得好的就是好学生,忽视学生个性及能力发展的需要。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这种传统的评价观念。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今天,高等教育的任务不再是培养社会精英,而是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能适应社会多样化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显然,这种传统的评价观越来越不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应选择恰当的、多样化的评价方法,科学分析和使用评价结果,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传统的学生成绩评价,由于将测验和考试作为评价的主要手段,考试和测验分数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现代的学生成绩评价,主张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努力寻找各种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不仅考核学生整个学期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提高的程度,还加强对学生平时考核的力度,而且加大形成性测试成绩在最终成绩中的分值。通过平时多次阶段性的知识测试与能力考核,能更科学、全面地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使评价更为科学、合理,更有信度与效度。把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过程中来,使学生由临考突击型学习,向持续性、过程性学习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能力的培养。
在高校,总结性评价的形式一般是期末课程考试、课程论文、实践活动考核、技能操作考核、论文答辩等。形成性评价是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所以形成性评价监控整个教学过程,有利于及时诊断教与学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与学的努力方向。形成性评价主要来自平时练习、单元或期中测试、课堂参与与讨论,在强调能力发展与素质教育的今天,其范围扩展到对各种能力与素质的考核,可以是课程论文、读后感、案例分析、基础性或综合性实验项目、情境剧表演等等形式,并综合多种形成性评价成绩得出学生的最终成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特点采用多层次、多样化的评价方法评价学生的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从20世纪60年代美国人斯克利文对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作出明确区分以来,评价目的逐渐由原来的“证明”向“改进”转变。现代教育评价在其目的上,非常强调参与和推动教育的发展。在传统学业评价思想实践中,测验主要用来鉴别学生;现代的学业评价强调用来诊断问题、改进教育。学生成绩评价使教师和学生了解更多的信息,进而改进教学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因此,学生评价的功能重点逐步从总结性功能向形成性功能转移。
传统的学生评价,由于将考试和测验作为评价的主要手段,考试分数成为评价学生学业的唯一标准。长期以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下,对学生的评价仅重视静止在某一点上的总结性的结果评价,而评价结果又表现在学生考试成绩的分数上。现代学生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发展结果的评价,更重视学生发展过程的评价。在过程的评价中,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使评价产生教育意义,把学生评价过程变成教育指导的过程,成为不断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要注重教学过程的管理,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关注形成性评价材料的记录和收集。如果这些形成性评价材料收集得越完整,各种形成性评价记录越勤快,那么对学生的评价就越科学、合理、公正。加强形成性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从而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1][美]B.S.布卢姆等.教育评价[M].邱渊,王钢,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2]沈玉顺.现代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大学出版社,2002.
[3]侯国飞.实施形成性评价,提高教学质量[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
[4]胡葵.必须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5]马永霞.试论形成性评价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95,(3).
[6]孙士英等.高校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现状及改革的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