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职院校学生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普遍具有以下特点:从生源结构看,既有普通高中毕业生,又有对口升学“三校生”(中专生、职高生和技校生),他们学习基础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思想状况看,他们受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和成长环境的影响,呈现出思维活跃,但逆反心理强的特点。整体看,他们的素质状况、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标准、行为修养与本科院校学生存在较大差距,因此,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坚决落实好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努力探索加强高职院校学生道德建设的新理念、新方法。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世界文化史上独树一帜,影响深远。为探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经认真研究和抉择,以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为平台,大力加强学生素质教育,从而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确定了中华经典诵读这个教育抓手后,全院围绕中华经典诵读进行了广泛讨论和系统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华经典诵读思路和目标。
1.活动思路
总结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实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经验,以中华经典诵读为养成教育平台,从学生一入学开始,以《弟子规》诵读为起点,延展诵读内容。通过经典讲座、经典课程学习选修、高雅艺术进校园、校园主题文化活动、学生社团文化活动等方式,连续三年,一以贯之,并与文明和谐宿舍创建和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形成诵读氛围,养成诵读习惯。
2.诵读目标
中华经典诵读目标是:充分发挥中华经典“学以修德、学以增智、学以立志、学以成业、学以造福”的综合功用,引领广大师生通过自觉诵读学习,全面了解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让学生从中华经典中汲取有益营养和古老智慧,加深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了解和热爱,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自觉性;努力培养学生诵读、书写及讲解经典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最终达到增加学识、改善心智、提升素质修养的教育目的,同时探索学校育人新途径,拓宽素质教育渠道,改善育人环境,形成长效机制。
从打造学生“好品行,高技能,有品位”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对中华经典诵读内涵进行了精心筛选和具体确定。
1.读什么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可供选择的经典文化实在不少,这就需要本着真善美的原则,结合学生实际和学院人才培养目标,选择既能体现中华传统主流价值观和人生智慧,又切合学院实际、有利于学生身心修养的优秀篇目,按照自低到高、由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逻辑顺序编排诵读内容,引导学生在中华经典的海洋中尽情遨游。比如,学生一入学,先选择《弟子规》诵读,让学生了解如何做人、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加强自身言谈举止修养的道理;接着选择《大学》诵读,让学生按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般原则,学会规划和把握自己的人生,从小我世界跨入到大我世界;在此基础上,逐渐让学生掌握经典诵读方法,树立经典诵读意识,养成经典诵读习惯,不断延伸诵读内容,扩大诵读范围,提高诵读能力,提升诵读层次。
2.怎么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读书是一种睿智的劳作,需要掌握科学的方法,训练必要的能力。在中华经典诵读过程中,我们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学会应用,帮助学生努力把读书过程变成一个寻觅真理、掌握智慧、增长能力、提高修养的过程。为此,我们具体强调了读书“四字诀”:读、悟、思、行。
“读”就是要求学生大声地读出来,而且要用普通话读,在清晨读,投入感情地读,做到不厌其烦,读到内心深处。早晨头脑清新,心情愉悦,利于思考,书中的道理会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内容也更容易被记住,所以是读书的最佳时刻。同时大声读出来,不仅可以将胸中的晦气喊出去,有利于身体健康,而且又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自信心。用普通话读,掌握抑扬顿挫,容易投入真情实感,走进书中的意境,领略其中的寓意,读出书中的真善美。为此,我们经常性地组织各种类型的读书朗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悟”就是要领悟书中的道理。光读书不领悟,就像只吃饭不消化一样,那不是真正的读书,更不是有效果的读书。读书是要有目的性的,这种目的性就在于深入理解书中所蕴含的思想,从而吸收其中的养分。离开“悟”的过程,缺少“悟”的灵性,是无法真正走进书里面的。读书就是与前人、与他人的对话,不“悟”就无法共同和共鸣,就不会有智慧的传递和智慧的生发。让学生学会“悟”,也就是把读书的钥匙交到了学生手里。通过“悟”,让书中的思想走进学生的头脑,让书中的智慧变成学生的睿智。为此,我们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交流心得,互相启发。
“思”就是思想的再加工。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中华经典文化是时代智慧的结晶,因此其真理性和价值性都是相对的。读经典,如果不把经典中的思想和智慧与当今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其思想和智慧的价值就无从发挥和表现,对今天的生活也就不能产生真正的影响。为此,我们鼓励学生在读书过程中积极思考,把中华经典诵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紧密结合起来,与当今的时代特征、社会现象、主流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取其精华,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行”就是把读书所得的道理运用到生活中,落实到行动上。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内在的认识终究要用行动体现出来,如果只谈认识,不落实到行动上,那书也是白读了。既然认可接受了书中的思想,就要转化为外在的品行,真正落实到行动当中。
因此,在中华经典诵读中,我们要求学生“读”就要读出其中的意境,“悟”就要悟出其中的道理,“思”就要努力做到与时俱进,“行”就要落实到行动中。我们认为,四字要诀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失去读书的意义,就会走形式而已,背离真正的读书之道。
1.加强组织领导
中华经典诵读需要学院的师生员工相互联动,做到学院有力推动、部门协调配合、教师积极组织和学生主动参与。为此,学院把中华经典诵读确定为院长亲自抓工程,学生处、教务处、院团委、党委宣传部、思政部、图书馆等处室积极参与,分工协作,相互支撑。学生处整体设计,统领实施,监督检查;教务处落实选修课程,纳入教学体系;院团委活动引领,专项推进;思政部具体指导,专家引领;图书馆提供资源,建立平台;党委宣传部大力宣传,正面推动,确保了中华经典诵读的扎实开展。
各系动员教师、班主任和辅导员带领学生利用早读时间、课余时间和晚自习时间,以班级为单位,以宿舍为单位,以学生社团为单位,以兴趣小组为单位,有效组织了各种经典诵读活动。广大教师、班主任和辅导员老师,做到先学先用、以身作则,带头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2.完善诵读形式
中华经典诵读,主要通过诵读、书写和讲解等形式来进行,并多方位拓展。“诵读”主要通过早读和比赛方式开展,以班级为单位,早读形式丰富多样。学生处、团委对早读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形成了常态化的早读制度。学院定期开展各种层次的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和参与积极性,检验诵读效果。“书写”包括抄写文化经典、字画、名言警句及读书笔记、读书体会等,通过对书写内容的自主选择来扩大诵读面,促进“悟”和“思”;通过书写读书笔记,抒发感想,将所“思”和所“悟”写出来,完成自身思想的转变和创新。“讲解”主要通过课堂和讲座的方式来完成,讲课者既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而且逐步要实现由教师讲解向学生讲解的转变,充分尊重的主体性,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独特作用。
通过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不仅让学生了解了中华文明辉煌的历史、精深内容、无穷智慧和主流精神,而且让学生知书达理,丰富了思想感情,规范了言谈举止,明晓了做人做事的很多道理,增强了对人生修养价值和意义的认知度和自觉性。学生们的品行表现发生了明显改观,更加讲文明、懂礼貌了,学习和生活态度更积极了,人际关系更协调了,团队合作精神进一步强化了。校园里学生的文明礼貌用语多了,拾金不昧、互帮互助的事迹多了,参与公益服务的志愿者队伍扩大了,校园里在公共场所抽烟的现象基本看不见了,学生闹矛盾、闹意见、吵嘴打架斗殴的事件基本杜绝了。学风、考风和校风有了明显的好转,逃课、上网吧的现象也很少看到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更加融洽了,集体活动组织更加顺利了。
实践表明,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取得了积极效果。由此可以得出,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加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充分说明中华经典文化适合于当代高职学生特点,能够让他们错误的思想认识、价值判断得以纠正,帮助他们树立真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高职院校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但有几点需要注意:
1.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必须有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作为保障,必须整体设计、系统运作、逐步推进、一以贯之。
2.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走上自我教育的轨道。
3.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不能作为主体,不能弃传统的课堂教学于不顾而摆在主要位置。
4.要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常规工作来抓,形成常态化、制度化。
[1]陈琳.素质拓展课程与思想教育[J].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