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娟
(山西旅游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平顺地处太行山南端,沿东南边界,太行山从华北平原拔地而起,形成数百里大断层。境内最高峰较“风泽岭”,海拔1867.3米,为南太行最高峰,最低处在平顺县石城镇马塔村,海拔240米,相对高差1636.3米。平顺境内有龙滤山、天脊山、抱赎寨、青羊山、百果山等诸多山峰,群山连绵,千峰竞秀,绝壁对峙,万壑争绿,奇峰险峻,溶洞嶙峋,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保持了“第一自然”的原始生态风貌,是八百里太行最雄伟的一段;有千年古关玉峡关、虹梯关两大关隘。因地壳运动、河流切割,形成了浊漳河、虹霓河、井底河、八道水四条河流对应的四大峡谷,山川秀美,风光如画,瀑布悬流,古松奇柏,属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的太行山大峡谷,集“古、雄、奇、险、俊、秀、幽”于一体,中科院旅游专家规划组认为,可以申报世界遗产。有悖于自然常规,酷暑结冰,严冬冰化为气的地方在平顺就游四处,金灯寺北山的冰凌洞、井底的冰凌背、花园村西山的冰冰洞。平顺境内的浊漳河滚滚东流,还有虹霓河、井底河、八道水以及桃花溪、龙曲水等众多的溪流、小泉、深潭、飞瀑;还拥有“华北第一漂”的太行水乡;拥有落差达346米的天脊山华夏第一高瀑;“山有多高、水有多深”,平顺山泉顶也别具特色。平顺独特的山水风光,在2002年6月被国家级旅游专家张广瑞、李明德等定位为“一级自然风光旅游开发产品”;被国家地质专家陈传康教授赞誉为“华北平原天然巨型雕塑盆景”。
平顺县境内现存汉寨、唐堡、赵长城以及石窟、石刻等各类文物古迹1566处。平顺文物资源优势集中在木结构古建筑上,体现在不仅数量多、门类全,而且时代早,价值高。现存各类古建筑237处,其中唐代1处、五代2处、宋金时期6处、元代17处,目前已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级重点保护单位1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堪称山西乃至全国的文物大县。其中大云院弥陀殿,为我国现存最早使用普拍枋的实例,殿内保存的五代壁画是国内同时期寺庙道观唯一幸存的珍贵遗产;天台庵为全国现存最早的四处唐代木构建筑之一;龙门寺是国内仅有的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筑于一体的木构古建筑群,堪称“中华古代建筑博物馆”,其西配殿,为国内现存五代时期悬山式木结构建筑的孤例,而且还是国内木建筑蜀柱代替大叉手承托脊檩的最早实例。
平顺太行山区,哺育了无数革命英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长的历史长河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抗战时期,平顺是整个太行山唯一没有被日军占领的县城。八路军总部之后勤指挥部、银行、军库、兵工厂、野战军法院医院等后勤机关均长期驻扎平顺;朱德、杨秀峰、杨献珍、何长工、赵作霖、岳增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平顺居住战斗过,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平顺虽然没有发生大的战役,但其“后勤保障”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抗战最后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太行“太行红色之旅”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平顺县还拥有全国闻名的红色旅游基地、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西沟。全国第一个互助组的组建者、爱国丰产运动的首创者、探索农村社会主义道路的先行者李顺达和举起男女同工同酬大旗的第一人、全国唯一的一至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被江泽民总书记称之为“凤毛麟角”的申纪兰等全国英模人物的家乡都是在西沟。毛主席曾为平顺西沟人所感而动情挥毫,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等曾踏上平顺这块英雄的土地,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半个多世纪过去,老劳模李顺达、申纪兰“艰苦创业、自力更生”的“西沟精神”依然在这里传承不衰。“西沟精神”已经成为平顺人民乃至全省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平顺旅游的最大卖点之一。
开发平顺特色旅游精品,在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凸现平顺特色,打造一系列新的旅游产品。到目前为止,平顺县推出的旅游景区有太行水乡风景区、天脊山自然景区、西沟红色旅游基地、井底生态民俗村和金灯寺景区五大景区,这些景区均具较高的开发价值,但目前其开发程度不够深。要按照《总规》要求,结合平顺旅游资源的地域分布和现有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着力打造四大精品旅游区(带)。
太行水乡风景区是平顺境内四大峡谷之一——浊漳河大峡谷的一部分。该景区内因浊漳河全长53km而又名为“百里水乡”,再因其是百里陆路,百里水路,也称其为“双百里旅游区”。太行水乡灵性在庙,美感在水,该景区的主要水体景观、人文资源均分布在浊漳河两岸,在2004年开发后,深受探险漂流探险者的欢迎。但目前该景区开发层次不够深,没能很好地进行旅游产品综合开发,只是以观光和漂流为主,今后开发应依托浊漳河在此孕育的水乡泽国和沿途七个国宝级文物打造太行水乡休闲度假精品旅游带,着重开发以下旅游产品:第一,休闲度假游。在太行水乡的柳树湾,建议修建休闲度假山庄。因其所在地海拔较低、气温高,建筑一批玻璃房和独特风味的竹楼、竹排房,并采用鹅卵石铺河床、溪道,开发成休闲度假旅游区。在华野岛就地取材推出沙滩浴、泥巴浴等康体产品,可以垒石窝、搞野炊组织大型篝火晚会。第二,休闲娱乐游。在太行水乡开发的漂流项目可分为长线、中线、短线,规划建设水上乐园,开展竹排、游船、垂钓、水上滑道等水上旅游项目,以适合不同游客需求。在华野漂流水流基本停滞的窄长湖面上,可以开展山歌对唱、纤夫拉船、打水仗、漂流荷花许愿、飞瀑戏水、共渡爱河等各种水上娱乐活动,设计轻松休闲的旅游路线让游客在青山绿水、溪流瀑布间与自然做亲切、直接的情感交流,同时融洽游客之间的人际关系,改善生活品位。第三,体育娱乐游。举办太行水乡漂流赛,在华野岛天然沙地上进行摩托竞技赛,发展针对外地和旅游者的健身旅游活动,通过调动旅游者的参与活动,丰富旅游者旅游经历,提高重游率。第四,求生锻炼游。在太行水乡规划建设与环境相协调的野营地、小木屋、树上旅馆等,可开展野外求生(本能锻炼青少年野营等旅游项目),主要活动有野营、露营、野外定向,户外生存,穿越恐龙谷等。第五,古建文化游。太行水乡所在的浊漳河峡谷河段,拥有七处国家级保护文物建筑,可规划大云院——天台庵——龙门寺——回龙寺——夏禹神寺——佛头寺——淳化寺组合成观光旅游环线。导游人员可针对不同时期的古建筑进行说明和讲解,比如,龙门寺为一处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筑与一体的古建筑群,导游可以沿着中国古代建筑史这一主题,以图片放映、文字说明、模型展示的方式,让游客了解我国深厚的古建筑历史文化。
西沟是山西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艰苦奋斗为核心的“纪兰精神”、“西沟精神”是红色文化的重要传承。目前,初具接待能力的西沟存在整体开发档次较低、服务设施落后、市场化程度不高、后续开发不力等问题。应按照由近及远、红绿相间的开发思路,依托西沟名人名村效应,打造以西沟为轴心,太行八路军行政公署旧址和八路军西安里兵工生产基地为两翼的红色精品旅游带。首先,对太行八路军行政公署旧址、《三里湾》创作地、八路军西安里兵工生产基地等革命遗址和纪念地进行维修保护和挖掘开发,形成与西沟景区相配套的卫星景点,打造红色旅游带,尽快形成与武乡、黎城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旅游格局;其次,在加强西沟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迎合现代人回归自然需求的旅游产品,使红色、绿色融为一体,把西沟红色旅游带打造成为全国闻名的艰苦奋斗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农业旅游示范基地。今后重点开发以下旅游产品:第一,观光农业游。在西沟生态林业观光园,种植花卉、苗木等各种植物,游客可以参观树木、花卉的生长过程。还可以在留村的梨园、桃园、垂钓池塘等地方开发各具特色的观光农业。第二,农业体验游。利用农作物和果树的花期、果实成熟期,招揽旅游者观景、赏花、采摘等让游客从中体验自摘、自食、自取的果农生活和享受田园风光。在西沟开辟一块耕地,当地农民做示范,让游客亲自购苗、培肥、浇水,尝试田间耕种的滋味,获得身心放松。第三,廉政教育游。以西沟展览馆、金星纪念碑和李顺达故居为主体,以“爱国主义教育、廉政教育”为主题,体验西沟艰苦奋斗的精神。可开展党员干部廉政教育活动。比如,让党员干部在体验西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的同时进行廉政教育宣誓。第四,休闲娱乐游。建设西沟休闲娱乐一条街,可开展西沟特色餐饮与娱乐活动,譬如品尝西沟饮食,推出西沟特色旅游商品,悬挂大型荧光屏幕,动态显示西沟艰苦奋斗的创业史等影像资料,强调西沟作为新中国农村发展的一个缩影有不可替代的典型代表性。第五,生态观光游。在西沟森林公园开展“学习西沟人,亲手植树木”活动,感悟西沟人植树造林、改造山河的英雄气概。同时,在西沟森林公园饱览西沟的青山绿水、松涛林海的秀美风光。
天脊山景区境内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瀑布遍布山谷,最高的天泉瀑布落差346米,气势雄伟。境内主要有虹霓峡谷、天泉瀑布、桃花山庄、天脊大佛、仙鹤崖等景点。井底生态民俗旅游度假村境内峰险石奇、云雾缭绕,石街、石头房、石桌、石凳、石碾等与自然融为一体,构成了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天脊山景区和井底生态民俗度假村相毗邻,都具有完好的自然生态资源,可以把这两大景区进行整合,突出整体效益。该旅游区虹霓峡谷、井底峡谷虽然品位较高,但与之相隔不远的壶关太行山大峡谷已经发展成为较成熟的景区,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天脊山——井底生态民俗旅游区首先应该强调她与壶关大峡谷同属于太行山十大最美峡谷,积极与壶关大峡谷合作,以壶关大峡谷的知名度拓展自己的客源市场。其次,应做足科考、民俗文章,增加其文化品位。今后要重点开发以下旅游产品:第一,休闲度假游。在天脊山景区,旅游住宿设施可多样化和生态化,发展度假村、森林旅馆、竹屋、小木屋、森林浴场等,供游人长时期居住,修养身心。第二,疗养保健游。天脊山原始森林覆盖率高,林内环境优美,空气清洁,氧气、阴离子含量高,对人体有许多保健治疗功能。可以在林内选择适宜地点,修建一些相应的场馆设施,辅以标志说明,配备专门的培训人员辅导游客练习。主要项目包括静养场、森林浴场、健康道、足道馆、眼睛保健场、运动和平衡神经锻炼场、负离子呼吸区、森林健康医院、森林疗养所等。第三,民俗风情体验游。在井底,游客可参与到剪纸、刺绣、雕刻艺人或采摘果实和其他的生活劳作、游戏活动,从中亲身感受当地的民俗风情,在别开生面的活动中极尽游兴。游客住进石头房的农家小院家里,与农民共同生活,共享农家菜,共饮农家酒,共进农家田,体验井底生活的古朴、自然、娴静,充分领略浓郁的井底民俗风情和民俗文化。第四,民俗度假游。井底内村落自然生态景观优美,在井底开发建设原始风貌的农家度假山庄,山庄要用石头房建造,院子里有石碾、石砌小水塘,还要建造石桌、石凳,并在石桌上刻上棋盘。农家度假山庄内应摆放纺花车、织布机,做石炕供游人休息。度假山庄可开展剪纸大赛、井底人表演雕刻技艺、武术等活动。第五,科学考察游。积极建立虹霓大峡谷地质公园博物馆,吸引国内外一批又一批动物、植物、微生物、土壤、地理和气象方面的专家对其进行大量的考察、研究,并把他们的研究成果通过图片、影像、模型等方式在地质公园博物馆展示出来,让游客们从更专业的角度了解虹霓峡的地质地貌,增长自己的地质学知识,提升虹霓峡的科学文化品位,这也对宣传专家学者们的科研成果有重要意义。同时,分别与各大研究所、高校、中学等科研、教育单位联系,开展科学考察、参观、学习旅游。第六,探险猎奇游。在天脊山的丛林溪道崖壁设置探险、攀崖、涉水等线路,组织探险寻宝、寻古访幽,探访奇妙无穷的植物世界,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等。第七,体育竞赛游。可以利用天脊山、虹霓瀑布等山水资源,吸引体育专业人士、体育爱好者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包括铁人三项、攀岩、山地自行车、山地马拉松等。
金灯寺位于太行山顶峰,此处山势高耸挺拔巍峨神奇,居高临下,一目千里。该寺创建于北齐,现存皆为明代遗物,东西七进院,大小石窟14个,佛龛3个,摩崖造千麽佛5000余。木构建筑有延寿殿、关公殿、丈八佛殿等34间,建于明、清。金灯寺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文化价值,但目前仅开发了观光旅游产品,且可进入性差。今后应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开发以宗教文化为主的系列旅游产品:第一,宗教生态游。金灯寺周边环境优越,自然风光绚丽,可以使游客从寺院与周边良好的生态环境有机融合中感受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第二,宗教体验游。让游客到寺庙来“做几天和尚”、“撞几天钟”,亲自体验一番“出家”的滋味。适当向游客及香客提供餐饮食宿,一起劳动,一起诵经体验寺庙生活等,让现代城市居民暂时放弃世俗事务,休养身性。第三,宗教文化旅游。可在一些重要的佛教节日举办宗教活动,邀请得道高僧讲经布道,以扩大其宗教旅游的影响力。
[1]欧阳斌.中国旅游策划导论[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2]邹统钎.中国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3]明庆忠,李庆雷.旅游规划教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