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军芬
(许昌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在第十五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同志曾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建设和谐校园,关键也在各级党组织。高校党的各级组织,尤其是基层党组织,在建设和谐校园工作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理工科专业学生作为高校群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特征。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应当充分研究理工科学生群体的行为特征,有针对性地把理工科大学生的党建工作同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同党建基础工程相结合、同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不断增强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从而较强地发挥组织作用、战斗堡垒作用,为和谐校园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从理工科学生在校课程设置的比例看,以选修课形式存在的人文类课程所占学生必修学分的比例是微乎其微的,同时还面对来自理工专业的所谓“没有用”、“学不学没关系”的压力。从受教育一方来看,学生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是否有利于提高专业技能以及是否有利于就业等因素为评判标准,认为人文类选修课程与科技专业距离遥远,亦没有外语、数学、计算机等课程实用,为数不少的理工科学生选修人文课仅仅为了混学分,从而出现重理工轻人文的倾向,结果导致理工科高校中的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因此,除少数学生外,大多数理工科类学生人文知识相对缺乏,缺乏中华民族所特有的艺术文化的熏陶,连最基本的日常的书面表达、礼仪、沟通技巧都了解甚少,或者错误百出;学习和工作中的人际关系难以相处得协调和谐;在文学、音乐、艺术、社会等方面的知识显得相对贫乏,知识面窄,知识积累不够丰富。这种状况如果不改变,必然制约理工科类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
由于受传统与现代、理想和现实之间的激烈碰撞,理工科学生的政治参与也不断地发展和变化。从总体上看,大部分学生政治参与认知处于浅表层面,对参与性认识、性质及过程没有系统了解,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了解什么是政治参与,造成政治认知的直观化、浅表化,政治评价的功利化。在政治参与形式方面也较为单一,参与党团组织仍是重要参与形式。要求加入共产党的比例虽然呈现出逐年提高的趋势,但是在入党动机方面,越来越多的学生向功利化、务实化方面发展,受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社会上不良思想倾向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学生重自我、轻他人、轻社会,对集体事务漠不关心,对他人、社会缺乏责任感。
在理工科教育的小环境中,更强调配合性的操作机制,强调规格性的操作规范,认知方式、行为方式提倡中规中矩,并未给独特个性留下多大的空间,相当一部分理工科专业学生重视规范性,轻视独特性,不喜欢求变、求异、求新,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强,从而缺乏独特鲜活的个性,或不能保有其独特鲜活的个性,或不敢张扬其独特鲜活的个性,缺乏对问题的洞察力和敏锐性,缺乏挑战精神和创新能力,严重影响了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课外的一般科技活动,包括参观科普展览、参加科普宣传、制作科技作品等活动,理工科类大学生感兴趣、赋予行动的也不多;科技创新活动以及学生中学术研讨活动,积极参加的人更少,有的学校只有极少数“精英”参加。因此,在理工科英才培养上,应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空间,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塑造出学生富有个性魅力的人格。
理工科专业学习多数强调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同时受未来职业和社会角色定位的影响,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往往忽视了灵活应变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轻视也加剧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理工科学生的人格特征往往表现为谦虚、克已、忍耐,处事认真、严谨、比较保守,尊重传统观念和行为标准,很少追求刺激去做危险的事,对计算、公式、技术等较为敏感,但对人、对事、对物的认知和处理的方式缺乏灵活,缺少良好的沟通技巧。理论和事实表明,在开发逻辑思维的同时,形象思维能力也需要通过艺术教育不断培养和提高,二者相辅相成。一个人必须把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健全的思维。
以人为本、贴合学生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和中心环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人心、以贴切学生思想的情感教育激励关怀学生,坚持“主渠道与多渠道合流、主课堂与大课堂交融”,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积极探索理工科学生的性格特征,加强艺术教育,塑造良好的人文精神,认真做到“两个结合”:一是把党建工作与学生实际思想和心理需求结合起来,通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及团队精神的教育,不断学习与扩展历史、政治、文学与社会、美学知识、思维方式与方法,使得理工科大学生充分认识到理想信念的必要性、紧迫性,从而帮助大学生正确看待社会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进一步把思想政治学习教育活动变成党员、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接受、富于创造的自觉行动,使学生们富于思想、勤于思考、善于思辨、缜于思维;二是把党建工作与人文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塑造人文精神,帮助健康人格形成,增强提高人文素质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竞争实力、发展潜力。
应当积极贯彻把“支部建在班上”的号召,进一步改进和调整党支部的设置形式,做到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带动一批,选拔出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担任支部委员,并为每位支部委员进行培训,努力实现“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围绕“学生党支部的地位、作用和任务”、“学生党支部具体工作要求和方法”等内容举办党建工作培训班,提升党支部领导班子的工作能力;抓好学生党建制度创新,进一步完善党总支、学生党支部、教工联班党员、学生联班党员为主线的学生基层党建工作模式,建立党建进学生公寓制度、党员帮扶制度、党员示范岗制度等党建制度,保证学生党建工作有序进行,不断强化学生党员政治思想观念和组织观念,努力使学生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广大学生信得过、靠得住的主心骨。同时,积极建立“学习型、创新性”党支部,加强理论和实践研究,把握新时期大学生党建的新特点、新规律,探索新方法、新途径,大力推进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改进和创新。
为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发展对象的教育、培养和考察工作,抓好“四早、四要有”,即从思想上早熏陶,从政治上早引导,从理论上早灌输,从培养上早着手,做到发展要有计划、教育要有层次、考察要有重点、发展要有规范的程序,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和对上对下负责的原则开展理工科专业学生党建工作。具体来说,各支部每学期首先对入党申请人、积极分子各方面的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有针对性、层次性地做好教育计划,对入党申请人、积极分子、发展对象提出不同的要求,开展经常性的谈心工作,并于每季度初及时讨论对积极分子的考察意见,提出努力方向,培养的过程中通过爱国教育、公益活动、兼任团学干部等方式进行培养和教育,并通过公开座谈、个别群众谈话、任课教师评价、师生联班党员意见等多种途径、多角度、多视点地考察,确定发展人选,严格发展程序,保证发展质量。
理工科党员的科技创新工作和党员的再教育工作关系到理工科学生基层党建的长远发展,对预备党员和党员的教育培养管理又往往是党建工作中的弱点,在此项工作中,要注重“四个并重”的工作方针:党员数量与质量并重、党员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并重、个人能力提升和集体能力提升并重、发扬优点和克服缺点并重。通过组织“一帮一”、党员兼职做团干、青年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实践活动的育人作用,着重培养其创新精神,激发其创新动力,激励他们在创新活动中克服困难、勇往直前,有力地提高学生党员理论水平、创新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等综合素质。通过这一途径,使得学生党支部及其每位学生党员在学生工作的各个领域都很好地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从而使学生党员“在平时能看得出来,在关键时刻能站得出来”。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学资源的紧张,学生的活动、交流沟通的阵地更多的是在校园、宿舍、网络、社团等各类学生组织、学生活动中进行。这必然要求我们在原有的党建工作组织结构基础上,根据时代的发展需要,创新性地把党建工作与一些新的组织载体和工作领域结合起来,搭建党建工作的新平台。在这种新的形势下,要坚持“学生党支部与团学工作相结合”、“学生党支部与学生社团相结合”、“学生党支部与班级文化相结合”、“学生党支部与网络相结合”、“学生党支部与学生宿舍相结合”、“学生党支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六结合”方法,开展社会实践、公益性服务等校园文化活动。在学生团学组织、学生社团、学生宿舍、社会实践服务队等成立学生党小组,通过QQ群、飞信平台、公共信箱、博客等网络信息方式,利用校园各类网络教育平台,建设内容丰富、健康活泼的网络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支部党员、积极分子和群众的智慧,不断拓宽学生党支部的活动范围,积极开展创新活动。
[1]张江伟.和谐校园视域下高校学生公寓党建工作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8,(4).
[2]景丽芳.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的探索[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
[3]付丽,张宏波.“君子不器”:理工科高校英才人格培养的三个维度[J].黑龙江高教,2008,(7).
[4]付洪.理工科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德育创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