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胜
(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山西 太原 030012)
当前,改革开放使时代经历着越来越深刻的变化,同时也给学校艺术教学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并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学校艺术教育开始走上稳步发展道路的同时,我们也深深感到学校艺术教育仍然是整个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很多教育主管部门尚未把艺术教育真正列入议事日程;不开和随意停开艺术课的情况仍普遍存在;艺术教育经费不足;学校艺术课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和考核机制,学生学习流于形式。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学校艺术教学必须从新的角度挖掘其蕴藏着的适合当今时代发展的内容。讲述、分析并恰当地运用这些内容,才可以把艺术教学和时代的发展需要紧密结合起来。
现在时代的主旋律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艺术教育要和社会主义建设相协调,首要任务是育人,学科发展根本在人才。而在这样一个信息剧增、人才辈出、观念迅速转变、新旧交错的年代,育人首先要育德。鲁迅先生曾说:“美术可以辅翼道德”,并提倡以美术为媒介,通过寓理于情、以情动人来达到教育的目的。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学家丰子恺先生也认为:“艺术以人格为先,技术为次。”主张在艺术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求善”和“道德欲”的培养。艺术教学肩负着对学生思想发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在美术教学中,这种作用的发挥对学生思想、意志、情感有很大的影响,对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巨大可塑性的青少年来说,意义无疑是深远的。作为艺术教师,我们应从育人的目标出发,遵循艺术学科自身的特点,强化艺术教学中的德育功能,引导学生自觉抵制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影响和精神污染,帮助他们明是非、辨美丑,培养高尚道德品质和精神情操。
艺术教学的德育因素散布在各个知识点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自己掌握的教育理论,联系教学实际,有意识地进行思想教育,并把思想教育当做一条主线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例如,在欣赏课上,讲述艺术大师徐悲鸿的名作《逆风》时应告诉学生,这是日本侵占我大好河山、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危难时刻而创作的,画家借喻奋飞的麻雀,表达了中华民族在逆境中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笑对苦难、逆风飞翔的精神风貌和不做亡国奴的爱国豪情。而解放后,他则画了很多的奔马,寄希望于意气奋发的祖国,欢呼新中国的诞生。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到画家不仅有高超的画技,更有可贵的爱国精神,感受到爱国主义从来就是一把凝聚人心的火炬,是我们的光荣传统和崇高美德。
此外,还应在课外艺术活动中强化德育功能。例如:结合重大节日活动举办专题展览、演出,不定期开设专题讲座;通过画廊、墙报、观看电视录像等多种手段,进行直观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观察、分析、反映和表现周围的客观事物,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塑造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总之,把德育教育作为艺术教学的灵魂落实到具体的艺术教学中去,进一步树立学生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新观念,这是时代赋予艺术教学急需研究发展的一个新的内容,也是时代对艺术教学的呼唤。
美育是对学生进行审美的教育,教师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教育活动,也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全国艺术教育总体规划》中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从课程设置来看,艺术课也是学校教育的专门课程,它的美育功能是其他各类课程所无法比较的。实践证明,通过卓有成效的艺术教学,可以激发和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需要,并对发展其能力、培养健康而高尚的审美趣味产生重要影响。教师要给学生明确,一幅美术作品的好坏并不是以“像不像”“好看不好看”作为评价标准的,而是指导青少年在学校的艺术课中接受美的陶冶,认识画的艺术美;在平时的制作中,通过对形象的感受、想象与思考,用锦心慧手来表现生活,用自己的艺术语言表达思想感情。引导和满足学生的审美要求,让学生在思想上受到美的熏陶,造就学生良好的美育素质,充分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探索艺术课不可替代的美育功能,做到“以美辅德,以美陶情,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从而在美的感受中得到了教育。如:指导学生画祖国的青山绿水,以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眷恋之情;画菊花时体会它的傲然正气;画红枫体会它燃烧的山峦;画青松去体会它的浩然正气;画服饰和自己的精神状态结合起来,给自己更多积极的影响。通过美术作品用线条、色彩来反映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敏锐观察力。
艺术教育中的美育任务,就是要求教师将美育作为一个主调融入多彩的教学中去。教育学生如何区分真善美、假恶丑,使学生在学习正确的审美观、道德观的同时,把自己的情绪体验和道德判断与时代结合起来,正确地欣赏、评价古今中外的优秀艺术作品,抵御各种不健康的艺术作品侵蚀毒害,弃恶扬善。总之,美育是时代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审美标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时代发展的需要,能力已成为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成功的艺术教学,应使学生在具有正确的审美观、高尚的思想品德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空间、立体的观念,从而促使学生智力、才能的全面发展。那么,艺术教学应如何培养学生能力呢?
首先,艺术教师要把能力培养当做一个重要的教学指导思想落实到具体教学中。由于艺术课在学校教学中客观上被列为“小三门”,导致一些教师在教学中重讲解轻感受,重理智轻情感,不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创造能力。理论研究表明:倘若我们用艺术力量去激发青少年艺术感受力和创造力,他们的能力便会有长足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不难看到,学生一旦对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的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创造能力也会在学习中不断增强。
其次,培养学生能力要从宏观上着眼,从微观上入手,下工夫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这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技能技巧,愿意下工夫把教材钻得透,在教学中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课堂教学具有说服力。在素描课上,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临摹时,要指导学生先抓物体的基本特征,省去一些琐碎细微的部分,从整体着手到局部刻画,然后再回到整体。这样,就使学生学会了用眼睛去认真观察世界万物,感受万物的美丽,同时也使双手锻炼得灵巧能干。
最后,培养学生能力,也要求教师的能力必须具有综合性。艺术教学过程要强调把教育学、心理学融会贯通,并依据学生年龄特点,结合绘画基础、个人兴趣等因素综合施教。同时,还要将学校多学科知识纵向融进教学中。如: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应要求他们运用自己的语文、历史知识组织语言,分析画面内容和主题思想,运用其他学科知识陶冶情操,比如,展示当前化学前沿及晶体图片,让学生感受自然的美;在“立体构成”教学中,要使学生建立起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从而和他们的几何学习联系起来,比如,几何学中的“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画法几何与蒙日”都能很好地促进美术教学,提高学生的立体图形驾驭能力。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组织能力。还可以运用其他手段,如参加比赛、画展等能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逐步形成他们健康的人生观、道德观,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能力对未来前进道路上战胜困难、夺取胜利起着关键意义。
[1]周杰宇.试论化学教育中的科学人文精神及其培育途径[J].价值工程 ,2010,(10).
[2]郭玉红.音乐美育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影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8).
[3]邢瑞香.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想像和创造能力[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04).